序
西方人的管理,科技麵重於人性麵,比較偏重製度化、科學化。中國人的管理,可以說人性麵重於科技麵,更加重視人性化、藝術化。特別是領導,似乎非以人為重不可。
圓通的領導,是真正的中國領導藝術,也是有效的中國領導功夫。
不論身份、職位如何,若是不夠圓通,領導就會吃力不討好。職位愈高,實際上愈需要講求圓通,才不致苦口婆心卻乏人理會,顯得軟弱無能。
領導必須實際有效,快速動員。所以,圓通的境界,值得追求。也唯有圓通,才能夠順利化解領導的難題。
領導的難題,在兩難: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一味要管,必然專橫霸道,大家敢怒不敢言,不可能持久;完全不管,那就一盤散沙,很快就崩潰。
管到好像沒有管一樣,稱為“不管之管”,才是上乘功夫。老子和孔子兩位大聖人,都以“無為”來勉勵我們。可惜很多人看不懂,卻自作聰明,不斷加以抨擊,認為根本不可能無為而無不為,以致偏過來強調有為,弄得精疲力竭,危害到寶貴的健康,並且忙得頭昏腦漲,導致失誤連連卻自以為救火有功。
“不管之管”,用通俗的話來說,便是圓通的領導。
我們先要明辨圓通和圓滑的區別。因為我們歡迎圓通,卻非常厭惡圓滑。一旦令人產生圓滑的感覺,那就前功盡棄,從此喪失領導的功能。
圓通和圓滑,看起來隻有一字之差,運用起來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領導者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文字遊戲,或者嘴巴隨便說說,應該用心把它分辨清楚。
中國人之所以很不容易被領導,主要是中國人很難認輸。隻要一口氣尚存,誰也不服誰。高明的領導者最好讓大家有麵子地認為“我讓給你”,而不是使大家沒有麵子地承認“我輸給你”。隻要領導者有贏的心態,大家就抱定“看你神氣到何時”的心情,等待著領導者輸的那一天。
當我們接受強人領導時,大家衷心盼望,這位強者不要太強;當我們失去強人的時候,卻又強烈期盼早日產生新的強人。這種矛盾心態,可以看出我們不歡迎不懂得推、拖、拉,弄得大家都沒有麵子的英雄型的強人,卻十分歡迎懂得推、拖、拉,使大家都有麵子的集團型強人;不要大小事一把抓的英雄,卻擁戴能夠知人善任的安人領袖,讓大家都有機會發揮潛力,全力以赴。
每當我們遭遇重大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鞏固領導中心。因為集團性的強人,所依賴的集團,也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班底,必須緊密地團結起來,把領導者拱衛得牢固穩健,才能夠號召群眾,大家同舟共濟。
鞏固領導中心,並不是緊急時呼喊就能奏效的。必須平日多多用心、關心、使大家產生同心、增強信心、堅定決心、自願交心,才能夠彼此呼應,彙集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領導中心真正鞏固起來。
平日知心、交心、連心、綁心,必須對心多加研究,多加練習。
心不是心髒,而是看不見的能量和頻率。如何尋找頻率相近的誌同道合人士,是知心的表現。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心態來感應這些誌同道合的同誌,即為交心。若是這些誌同道合的同誌也願意交心,彼此就能夠連心,產生心靈的默契。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證明得以持久聯結,當然就是綁心。
這些無形的互動,需要一些配套。在做人方麵,以圓滿的溝通、合理的激勵和有效的服務為主;在做事方麵,則以未雨綢繆的計劃、權宜應變的執行以及綜合考量的評審為主。各種配套必須兼顧並重,才能確保圓通的領導。
歡迎各界先進朋友,不吝賜教,幸甚!
曾仕強劉君政
謹識於興國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