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何典》
1月,廬山會議後,中央準備開批陳彙報會。這時,毛澤東向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會推薦清代張南莊創作的長篇小說《何典》。這本小說也稱《十一才子書鬼話連篇錄》,共有十回,借鬼人鬼事,描寫官吏豪紳貪婪巧奪、虛偽醜惡的精神麵貌,也反映社會人情世態。毛澤東在推薦這本書時,特別介紹了其中的幾句話:“說嘴郎中無好藥,死病無藥醫,藥醫不死病,一雙空手見閻王。”黃永勝立即將這本書和毛澤東介紹的4句話轉交給葉群。林彪一看,感到毛澤東這幾句話有所指,而且是指他的。他對葉群說:“要攤牌了,我們的行動要快,要快!”在林彪的授意、指使下,林立果控製的“聯合艦隊”加快了反革命政變的步伐。(汪幸福《林氏三兄弟》,新華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380~381頁)
“這樣的話就好比水太清了”
8月29日,毛澤東在湖南長沙聽取汪東興和劉興元、丁盛、韋國清座談後,針對他為人做事過於“認真”。毛澤東說:為人不可太認真了,水至清則無魚,不看書不懂文學,不做工作不懂事。你幹事太認真,這樣的話就好比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了。(《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31頁)
“我是幫齊國,還是幫魯國呢?”
9月10日,毛澤東在杭州。他在談話中,再一次批評了林彪、黃永勝,還針對領導人鬧不團結的情況,講了一個寓意深長的故事。他說:齊國和魯國打仗,我是幫齊國,還是幫魯國呢?魯國小,人少,但團結得好。齊國向魯國進攻,魯國利用矛盾,結果把齊國打敗了。(《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第159~160頁)
“不要帶了幾個兵就翹尾巴”
9月10日,毛澤東的專列在靠近紹興的一條專線上,他與浙江省黨政軍負責人南萍、陳勵耘、白宗善作了談話。這次談話,講了廬山九屆二中全會的問題,黨的曆史上幾次路線鬥爭的問題,軍隊幹部的團結問題,戰略問題。談話中,毛澤東還說:不要帶了幾個兵就翹尾巴,就不得了啦。打掉一條軍艦就翹尾巴,我不讚成,有什麼了不起。三國關雲長這個將軍,既看不起孫權,也看不起諸葛亮,到後來走麥城失敗。當然,即使沒有反驕破滿啦。我找黃永勝他們談了話,東興也參加了,當麵批評了黃。(《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第160頁)
指示搞《林彪與孔孟之道》
林彪事件後,在北京平安裏附近毛家灣他的家裏查出一些推崇孔孟之道的言論、條幅、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複禮”之類,同時,在他的兒子林立果搞的《“571”工程紀要》裏,竟也3次說到毛澤東是秦始皇,稱毛澤東是“行孔孟之道,……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當事人謝靜宜後來說:“當我們向毛主席彙報林彪也有孔孟之道的言論的時候,主席說,噢,凡是反動的階級,主張曆史倒退的,都是尊孔反法的,都是反秦始皇的。”然後,毛澤東要他們搞了一個材料,題目就叫《林彪與孔孟之道》,毛澤東細細地讀了。(《黨的文獻》1997年第4期58頁)
要“勢如破竹”才能說服人
10月,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就我國恢複在聯合國席位時,就要在聯合國發言應包括的內容說,總而言之,要旗幟鮮明,“高屋建瓴”,“勢如破竹”。“勢如破竹”是晉主司馬炎的“三軍總司令”杜預講的,此人號稱“左傳癖”。他帶兵占領武昌,準備進攻東吳的首都建業。一個“二杆子”參謀向他建議,現在長江漲水,等明年再打。杜預說:“今兵威大振,如破竹之勢,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有著手處也。”果然一舉成功,三分天下歸一統。做文章就要“勢如破竹”,才能說服人。
毛澤東說,曹操是大軍事家。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裏稱讚他:“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同時也批評他打過敗仗。怎麼批評的?請“參座”講講。葉帥背誦如流:“困於南陽,險於烏巢,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
毛澤東說,“幾敗北山”,說的是夏侯淵戰死以後,曹操爭奪漢中的事。《後出師表》3處提到夏侯淵,另外兩處是“夏侯敗亡”,“夏侯授首”。夏侯淵是曹操的一員大將,曹操封他為征西將軍,擔任漢中的“警衛司令”。劉備攻打漢中,夏侯淵把主力部隊部署在定軍山,命令張邰守住東圍。劉備“引蛇出洞”,先打張邰,夏侯淵領了一半軍隊親自援助張邰,被黃忠砍了頭。有一出京劇就叫《定軍山》,是譚鑫培、譚富英的拿手戲。你們看看《魏書》的《夏侯淵傳》。當初夏侯淵打了幾次勝仗,曹操寫信提醒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當有怯弱時”,就是要想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打敗仗的可能。夏侯淵把曹操的告誡不當一回事,結果全軍覆沒。你們去聯合國,困難很多,要“以勇為本”,更要注意“為將當有怯弱時”。代表團團長就是“將”,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送你們兩句話,一句是我寫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句是田家英幫我寫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20頁)
引用杜牧詩:折戟沉沙
11月3日上午,毛澤東在北京豐澤園遊泳,他接見女兒李訥和許誌明。據許誌明回憶,毛澤東在和他們散步時談到了林彪。老人家步履穩健,邊走邊說:“有人請示,我打不打?怎麼好打呀!說是我的接班人,最最親密的戰友,怎麼好打呀!打下來,讓我怎麼向全國人民交待,怎麼向全黨交待呀!”稍停了一會,他老人家又吮吮下唇,說:“折戟沉沙鐵末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毛澤東主席蔑視地揮動了一下手臂說道:“三叉戟飛機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在毛澤東身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55頁)
“現在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1月8日,毛澤東約見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等。他說:今年在聯合國打了一個大勝仗,這個勝仗主要是我們的外國朋友幫我們打的,我們沒有理由翹尾巴。現在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所以我講“為將當有怯弱時”。還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遇事要商量,要多謀善斷,不要像袁紹那樣“多謀寡斷”,更不能“不謀專斷”。謹慎不是謹小慎微。看準了的,該說就說,該做就做。(《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23頁)
這天晚上,主席興致極高,毫無倦意。他手拿小雪茄,吸幾口放在一邊,點燃後再吸……他縱談世界,從歐安會說到中美關係直至聯合國的鬥爭,引經據典,以古喻今,談笑風生。他以《三國演義》中的“柴桑臥龍吊孝”來比喻中國代表團赴紐約參加聯大,還提出代表團應有漢朝班超出使西域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在機上代表團成員符浩詠成詩一首,表達了當時的心情:昨夜齋堂授機宜,風華意氣論縱橫。小閣書香韻味遠,童顏鶴發滿懷情。引喻柴桑入虎穴,歐安原本不安寧……(張植榮主編《周恩來與外交部長們》,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428~429頁)
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轉發國務院《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時,傳達了毛澤東關於“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當代中國四十年紀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7頁)
引用孫中山話: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12月22日下午,我國出席26屆聯大的代表團團長喬冠華等,在完成了他們在本屆聯大的工作後回到北京。當晚8時許,毛澤東在住處約見周總理、喬冠華、熊向暉、王海容、唐聞生。毛澤東引用孫中山先生的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朱元和主編《共和國要事口述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14頁)
1972年
安徽出名人
7月30日,毛澤東在北京與上海京劇演員李炳淑談話。他說了安徽在曆史上出過一些名人,比如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還有包公、李鴻章等等。(《炎黃春秋》1999年第1期)
對田中說:“孫權想找你們”
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日本田中首相等一行。在談話中,毛澤東從日本天皇談到中國惟一的天皇——唐朝第三代皇帝、武則天的丈夫高宗;從馬克思主義談到佛教和思想文化的傳播;從四書、五經談到家庭;從北京風味菜、龍井茶談到茅台酒;從讀書談到毛主席的幼年時代。毛澤東把13世紀出版的朱熹注釋的《楚辭集注》6卷翻印本送給田中首相。(《知情者說》第2輯之5,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20頁)
毛澤東回顧中日兩國兩千年來的友好交往時說,曆史記載中第一次見於中國曆史的是後漢嘛。到了三國,孫權想找你們,派遣一個3萬人的船隊,結果不僅沒找到日本,也沒找到台灣。他還談起他年輕時的讀書生活說,五經四書,除了《春秋》、《易經》,我都讀過。讀了呢,一點啥用處也沒有,隻是一次跟我父親作鬥爭時用上了,我也利用宋朝王安石說過的3句話頂了我的老師:“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毛澤東說,我是中了書毒了,離不了書。並拿起《楚辭集注》送給田中角榮。(陳東林、杜蒲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第3卷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55~856頁)
“趙藩寫的對聯,你可以去看看”
廣州軍區司令員奉命調成都軍區任職。赴四川前去北京見毛澤東。毛澤東叮囑說:“你到四川去,成都有座武侯祠。你記住,武侯祠的第二道門有一副趙藩寫的對聯,你可以去看看,好好體會一下,我就沒有多的話要說了。”又說:“你再到新都縣寶光寺看另一副對聯。”(胡真編《中國第一人——毛澤東》,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345頁)
1973年
“疑是‘濉溪’之誤”
2月,《晉書》四傳(指謝安傳、謝玄傳、桓伊傳、劉牢之傳)於2月1日完成上送後一個星期(2月7日),就傳來消息(我們是以後知道的)說,偉大領袖毛澤東讀了《晉書》四傳後,指出《晉書·謝安傳》第11頁第六個注解中“濉漢(漠)二字疑是“濉溪”之誤。後來查對底稿,發現是中華印刷廠排字時排錯的,校對時又沒有校出來,以致搞錯。毛澤東閱讀時十分仔細。(劉修明《為毛澤東印刷“大字本”古籍選注的情況》,《書窗》1999年4期第17頁)
水不能太清,太清就無魚
5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上講話。毛澤東強調要重視上層建築,抓路線問題。他要求政治局的同誌,當然也包括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在內,都要認真看書學習:要懂得曆史、學點哲學、看些小說。毛澤東說,郭老的《十批判書》有尊孔思想,要批判;但郭老功大過小,他在中國曆史的分期上,為殷紂王、曹操翻案,為李白籍貫作考證,是有貢獻的。對中國的曆史要進行研究,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從烏龜殼(甲骨文)到現在,都要進行研究、總結,要有知識。他還引用《漢書·東方朔傳》中的一段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提出既要堅持原則性,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水不能太清,太清魚就藏身不住了。水清無魚,什麼事情都搞得那麼純,也是不可能。(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曆次代表大會(社會主義時期)》,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109頁)
奴隸製以春秋戰國之間為界
7月3日,毛澤東召見王洪文、張春橋。他在談話中指出:“所以我正式勸同誌們讀一點書,免得受知識分子的騙。什麼郭老、範老、任繼愈、楊柳橋之類的爭論。郭老又說孔子是奴隸主義的聖人。郭老在《十批判書》裏頭自稱是人本主義,即人民本位主義。孔夫子也是人本主義,跟他一樣。郭老不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國民黨也是一樣啊!林彪也是啊!”王洪文、張春橋用心地聽著毛澤東的談話。尤其是張春橋更仔細地捕捉著毛澤東的每句話的意思。毛澤東繼續說:“我讚成郭老的曆史分期,奴隸製以春秋戰國之間為界。但是,不能大罵秦始皇,他好得很。”“早幾十年中國的國文教科書就說秦始皇不錯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講秦始皇,開頭一大段也是講他了不起。”“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大篇。(《毛澤東人際交往錄》第6頁)
王洪文終究沒有讀懂“劉盆子”
有一次,王洪文回到上海搞調查研究,同時為召開黨的十大作準備。一到市委康平路辦公室,他就急要找市委寫作組的負責人朱永嘉。王洪文說,在北京的時候,毛主席要他讀“二十四史”《後漢書》中的《劉盆子傳》,因為是古文,很深奧,他讀不懂,所以要朱永嘉給他講講。
毛澤東要王洪文讀《劉盆子傳》,無非是提醒他:按照劉盆子的資曆、能力和社會地位,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隻是依仗著劉氏宗室這一條,“摸彩”摸得一個皇帝的寶座。你王洪文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不學習,不長進,結果也會像劉盆子那樣,即使身居高位,仍然不務正業,整天和一幫“牧童兒”嬉戲,最後將以失敗告終。
當朱永嘉把《劉盆子傳》看了一遍後,就明白了毛澤東的意思。但他懂得:這種訊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朱永嘉打定主意,隻做古文翻譯,不發表任何議論。
王洪文也是乖巧人,政治嗅覺很靈,他隻消把翻譯成白話文的《劉盆子傳》聽了一遍,就明白了毛澤東叫他讀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了。然而,王洪文終究沒有讀懂,最後變成了劉盆子。(《采風報》1995年9月)
“公孫龍說:‘白馬非馬’”
7月17日,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菊香書屋接見美籍華裔教授楊振寧。毛澤東就物質無限可分的哲學思想,再次以他的獨特思維表達方式,從中國古典哲學中為自己的辯證思想尋找依據。“有人說公孫龍(約前320~240)是詭辯論者,還有惠施(約前370~318)。但是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之說,這就是物質無限可分的意思。還有‘飛鳥之影,未嚐動也’。地球哪裏算中央呢?惠施說過:‘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趙之南是也’。”倚坐在沙發上的毛澤東這時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哲學思辯之中。他輕輕地用手比劃著:“比如馬,是什麼馬嘛。公孫龍就說過:‘白馬非馬’。馬有白馬、黑馬、大馬、小馬,還有日本的高頭大馬,非洲的斑馬,但是看不見那個‘馬’呀。又比如人,有男人、女人,男人是人,又不是人;或者女人是人,也可以,可你是女人嗎?所以又看不見‘人’。”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毛主席的詩詞,原來覺得中國的古詩好,也很喜歡,但覺得過於悲觀了,主席的詩很好,特別是有很多的解釋。”提到解釋,毛澤東輕輕揮揮手表示不同意楊振寧的說法:“我就不喜歡那些解釋。比如《詩經》兩三千年以來解釋很多。最沒道理就是對‘魚網之設,鴻則離之’,其中的‘鴻’解釋不清是什麼東西,聞一多還說‘鴻’不是鴻鳥,是蛤蟆。”(《握手風雲》第508~509頁)
“這是韓愈《祭十二郎文》裏邊寫的”
8月2日,毛澤東和老同學李振翩和夫人談話,他在談到自己身體時說“唐朝人說:‘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這是韓愈《祭十二郎文》裏邊寫的。我到了六十、七十還沒有事。”(《握手風雲》第517頁)
“我是讚成秦始皇”
9月23日,毛澤東會見埃及副總統侯賽因·沙菲。在談話中,毛澤東還談到了秦始皇。他說,秦始皇是中國有名的,就是第一個皇帝,一世。最近,林彪還罵我叫“秦始皇”。中國人曆來分兩派,講秦始皇是好的是一派,講秦始皇壞的是一派。我是讚成秦始皇,不讚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有國而用集權製,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個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製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第3卷下第961頁)
“曹植埋在什麼地方啊?”
12月1日,毛澤東出席了在他書房裏召開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會議。46位高級將領受到了接見。毛澤東和總政治部副主任田維新少將握手。周恩來介紹說:“這是田維新。”毛澤東問:“田維新同誌,你是哪兒人啊?”“山東東阿人。”田維新答。“曹植埋在什麼地方啊?”毛澤東又問。“魚山。”田維新一麵回答,一麵想,主席是有準備的。(《毛澤東的曆程》下冊第381頁)
“《漢書》上有《周勃傳》,你們看看嘛!”
毛澤東在接見時,把許世友從後排叫到前排。他對大家說:“漢朝有個周勃,是蘇北沛縣人,他厚重少文。《漢書》上有《周勃傳》,你們看看嘛!”又說,如果中國出了修正主義,大家拿主意。許世友回答說:出了修正主義,就把它消滅掉!據許世友後來說,他會後找了《漢書》看,才曉得原來周勃跟隨劉邦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漢朝,後來呂後的私黨諸呂要篡漢奪權,周勃等人把諸呂消滅了。(《許世友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56年版第616頁)
“我不相信命是祝出來的”
毛澤東接見許世友,建議他讀《紅樓夢》,還說至少要讀5遍,才有發言權。說話的中間,毛主席偶爾提到了祝壽。毛說:“祝壽,祝壽,不一定長壽。曆來帝王將相講究祝壽,可都是短命鬼。後梁16年完蛋,後唐15年完蛋,後晉最少,隻有10年。我不相信命是祝出來的。”(趙雲聲、王紅暉主編《將軍夫人傳》下,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749頁)
要把“鄙”字改成“恨”字
1973年8月以前,我們還注釋過《晉書·劉元海載記》,“隨、陸無武,絳、灌無文”之典,即出此傳。12月21日毛澤東對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談話時,曾引用《劉元海載記》中“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這句話,而且說要把“鄙”字改成“恨”字。(《為毛澤東印刷“大字本”古籍選注的情況》第8頁)
要郭化若寫《孫子》序
毛澤東在郭化若要求重新分配工作的報告上親筆批示,要他對所著《孫子今譯》寫一個“批判吸收性的序言”重新出版。(《一代儒將——郭化若傳奇》第265頁)
1974年
親自批發一號文件:批林批孔
1月18日,毛澤東親自批發了1974年第一號中共中央文件,就是由江青直接指揮編輯的材料《林彪與孔孟之道》(之一)。中央通知說:“林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曆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黨奪權,複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共和國風雲四十年》上第615頁)
要江青讀《李固給黃瓊書》
11月20日,毛澤東在長沙,給江青寫了一封短信:
江青:
可讀《李固給黃瓊書》。就思想文章而論,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職務就是研究國內外動態。這已經是大任務了。此事我對你說了多次,不要說沒有工作。此囑。
毛澤東七四,十一月二十日
(裴健《湘魂》,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頁)
孔夫子、關雲長都打倒了
12月,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對周恩來說,批林容易批孔難,世界上的事,說起來難,做出來並不難。現在四書五經也批了,孔夫子是文聖打倒了,關雲長是武聖也打倒了。說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是不對的。(《毛澤東人際交往實錄》第342頁)
與江華背誦《枯樹賦》
12月底,當時住在中央組織部招待所等待重新安排工作的江華,接到毛澤東召見的電話。毛澤東在書房等他,看著江華,抬起手示意江華坐在他的對麵椅子上。
“你快70了吧?”毛澤東關切地問。
“68歲了,主席。”江華答。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毛澤東感慨道:“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稍停片刻,毛澤東緩緩地說:“你到最高人民法院去任院長,好吧!”(《黨史文苑》2000年第7期第9頁)
指示整理翻譯《尚書》
在“文革”後期據國家出版局徐光霄局長一次報告中記,毛主席曾指示:“要把《尚書》整理翻譯出來,否則讀不懂,不好利用。”(張世林編《學林春秋》初編,新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670頁)
1975年
放了一天《賀新郎》唱片
4月2日,董必武逝世。毛澤東知道後很難過,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也不說話,整整讓人放了一天《賀新郎》唱片。毛澤東時而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神情嚴肅悲痛,他在沉痛悼念自己的老戰友董必武,過了不久,又把詞的最後兩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說是原來的兩旬太傷感了。毛澤東正是用改後的這兩句話表達要慰董必武的英靈於九泉。張元斡的《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原文是:“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口口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裏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想爾汝?舉太白,聽《金縷》。(《光明日報》197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