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病(1 / 3)

煬帝愛憐地說:“夫人,是不是西苑太冷清,不太習慣,要麼,還是回洛陽皇宮裏住吧?”“不、不,”宣華夫人連忙推辭,“西苑很好,金鳳院更好,湖海長河,碧波蕩漾,安靜幽雅,園林也這麼寬闊,林木茂盛,臣妾覺得這裏比哪裏都好。”

這是她的心裏話,她真的喜歡這裏的幽靜環境和優美的園林風光。她不喜歡皇宮的森冷和威嚴,況且,皇宮還住著正宮娘娘,大業皇帝的原配發妻蕭皇後。她知道這位蕭皇後也是江南女子,出身梁朝帝室,這一點與自己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蕭皇後是從明媒正娶的晉王妃晉級為太子妃,繼而成為皇後,而自己則是國破家亡被擄過來,從宮奴到先皇的妃子,轉而又成為新皇帝的寵妃。她也知道大業皇帝的這位蕭皇後性情婉順,知書達理,待人寬厚。即使如此,宣華夫人也不想往正宮娘娘身邊靠攏,在金鳳院,隻要皇上不來,她就是主人,主人是自由的,自由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充滿著誘惑,尤其是對於她這樣的人煬帝望著宣華夫人的畫像,終日癡癡迷迷。蕭皇後道:“死者不可複生,悲傷何益!何不在後宮更選佳麗,聊慰聖懷,免得這般慘淒。”煬帝大喜,說:“知朕者,禦妻也……”

自從皇上最後一次駕幸金鳳院,宣華夫人的身體竟日漸贏弱,耳邊常縈繞著田野裏農夫們唱的那首哀怨的民謠。

宣華夫人明顯地覺得,或者說已經悟到:皇上變了。他已經不是幾年前人們交口稱讚的晉王,也不是先皇文帝引為驕傲的太子,更不是自己心目中所塑造、所企盼的那個皇上。變得偉大了,還是渺小了?似乎都不是。也許他原本就是這樣,根本就沒變。可是,怎麼就不一樣呢?是自己變了?那麼,是自己變得卑微齷齪了,還是高尚了?宣華夫人說不清楚。

“夫人,蕭皇後來看望夫人,鳳輦已到了金鳳院門前!”

蕭皇後突然駕臨金鳳院,讓宣華夫人措手不及,她趕緊吩咐說:“快備香案迎駕!”

宣華夫人跪在香案前接了駕,蕭皇後親自上前來扶起,她仔細端詳著她:此時的宣華夫人雖在病中,卻仍風姿不減,就如一幅寒山瘦水的畫卷,盡管不如那陽春之景明豔,但卻更加清麗動人。蕭皇後說:“皇上命我來探望夫人。夫人近幾天來感覺怎樣?”

宣華夫人說:“謝皇上、皇後隆恩。我這身體總是這樣,不是什麼重病,卻一直沒什麼起色。”蕭皇後問道:“服了什麼藥沒有?”

宣華夫人答道:“禦醫來看過,說是邪氣入內,伏而未起所至的沉滯、抑鬱。這種病還得寬心調養才行,單憑幾服湯藥是不能祛除的。”

蕭皇後說:“治病療疾,半在藥物,半在人事。心是五髒之君,君道正,國道無危難;心氣平和,四體自然安康無恙。”

宣華夫人讚同地點頭:“皇後所言極有道理,臣妾也自感欠缺養性之道。也知道僅靠藥物不能治好自己的病,然而又往往不能自持,做不到心氣平和。”

二人說著話,進了金鳳院的館舍坐下。蕭皇後命隨行太監抬上兩個大甕來,甕蓋還沒打開,就從縫隙中溢出一縷縷清香,在室內悠悠飄散,彌漫開來。

蕭皇後說:“此乃哀家日常服用的茶蜜鹿茸膏,用茶花蜜和鮮嫩帶血漿的鹿茸熬製成的,對體弱衰質,神智倦息有滋補強壯的功效。雖然不是什麼偏方靈藥,但長期服用可以養生,有益無害。”

宣華夫人道:“多謝皇後恩典,臣妾實在感激不盡!”

“夫人與哀家之間不必客氣,”蕭皇後真誠地說,“夫人治病要緊。哀家身體還好,服用這些東西不過是為了養生。再說,用完了還可以讓宮裏再熬製一些。”

金鳳院的侍女將兩甕茶密鹿茸膏抬下去。蕭皇後又讓隨行宮女打開兩個木匣,拿出裏麵的香囊、釵鈿、金銀等物品,分賞給金鳳院的侍女們,蕭皇後說:“在這些日子裏,你們服侍夫人還算勤快周到,也受了不少累,這些東西賞給你們。今天哀家與夫人隨便敘談敘談,不用你們侍候,你們都到外麵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