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再退一步,假設楊廣真的調戲了宣華夫人。
如果楊廣真的調戲或是強上了宣華夫人,那也不會致使楊堅下定決心一定要廢掉楊廣改立楊勇。立太子不是說說笑笑就能夠完成的一項工程,這牽扯到很多複雜的程序(社會輿論便是很難控製卻又不得不考慮的一項)。
有人說了,楊堅被自己兒子帶了綠帽子能不生氣嗎?生氣是應該的,畢竟是男人嘛,但是絕對不會生這麼大的氣。這麼說是有一定曆史原因的。
在這件事情上,後世的史學家們都是站在了自己當時的立場,沒有設身處地的好好學習隋唐文化。在隋唐的史書或是通俗傳記中我們很少看到楊廣調戲宣華夫人這段香豔的描寫,而在宋、明兩代或許是小說業開始發達了,各種版本層出不窮,極大拉動了人們對楊廣的喜愛程度。隻是他們都是作家,或者隻是單純的受到當世思想影響的史學家,對有著悠久曆史的華夏文明沒有深刻的認識。
北宋期間出了一個偉人,一個影響了中國近千年的偉人,那就是重要性堪比孔子的儒學大家——朱熹。在朱熹的一係列修正宣揚下,我國儒家思想產生了重大變革,也是在那個時侯,一直延續今日的一係列傳統倫理道德才開始產生、成形、發展、普及。不是說北宋之前就沒有倫理道德了,隻是說那時的倫理道德與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什麼三綱五常、夫唱婦隨、七俠五義(開玩笑了)等等是不同的,尤其是男女關係上。由於本書是曆史小說,因此僅對與本文有關的男女關係問題上簡要說明。
宋以前,中國的男女關係是比較混亂的,當然,為了好聽一點也可以說是比較開放,尤其是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由於這段時期成立的國家大都是文明程度比較低的少數民族建立(無民族歧視,就事論事而已),或者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少數民族血統(楊廣、李世民都有著鮮卑族血統),在強烈的母係氏族社會思想影響下(獨孤氏作為皇後參與政治,這在後世是不可想象的,還有武則天,他們都受到了母係氏族社會殘餘思想的影響),部落製的少數民族那種利於種族發展的生育觀念一直延續下來,因此在男女關係方麵比較開放。
舉例說明,後世唐代,李淵娶了個小妾名喚武媚娘,一日,太子李治看到了媚娘姑娘很是心動,而媚娘也發現了看起來身強體壯的李治(其實李治身體有病,一直比較虛),還是那句老話: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幹柴遇到了烈火,那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武媚娘不守婦道偷偷給李淵帶了頂綠帽子。後來李淵知道了,懲罰是什麼?沒有淩遲、沒有誅九族、甚至沒有關禁閉,隻是把武媚娘送到了尼姑庵,沒有附帶任何皮肉之苦,李治更是沒受到任何懲罰。再後來大家就都知道了,李淵死後武媚娘又被接到了皇宮並且當了皇後,再以後還當了皇帝。
這一切在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李治死後武媚娘養了很多麵首,那可不是偷偷養的,是光明正大,你們聽到反對的聲音了嗎?沒有!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現象,如同現在的有錢男人找個參加過超女的戲子做二奶一樣正常。
大體了解了隋唐時期的男女文化,我們就不會再受到那些史書的迷惑了。楊堅要廢掉楊廣絕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女人,女人嘛,父子同享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若是大家不相信(畢竟大家都是受過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知識分子),隨便找個大點的圖書館,抽出本《唐史》,裏麵有你所想要的一切,當然,若是能夠找到有關五代的史料那就更好了,裏麵全都是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父子同床共枕的小事就不說了,有個節度使(忘記名字了)打仗從來不帶糧食,後麵馬車上拉的全都是戰死的屍體,他的部隊就拿人肉當幹糧(當時宋代的屍首文化還沒有成形,現代的侮辱屍體罪還沒有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