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楊俊之死(2 / 3)

麵對著死不承認並在很大程度上是無辜的兒子,楊堅總不能為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就把他砍了呀,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在一條封口令下達之後,朝堂上下再也沒人談論元妃平白無故死去的事情,反正老元家的人死的也差不多了,也不在乎多一個,就當為大隋的經濟建設節約糧食了。

沒多久,楊堅又為楊勇冊封了新的太子妃,畢竟作為一個自我標榜為禮儀之邦的大國來說,太子妃如同宰相一樣,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必須堅挺的矗立在長安城頭上,供人們瞻仰。

表麵上,元妃的死沒有給楊勇帶來太大的影響,因為此後他還牢牢坐著他太子的位子,這一坐就是十年。可是,由於元氏的死,原北魏舊地的士族門閥們對楊勇的人品產生了懷疑,關隴集團內部的大佬們對楊勇的人品產生了懷疑,就連自己的老爸老媽都對楊勇的人品產生了懷疑,這就造成了他後來奪嫡道路上的步步維艱,進而導致了同元妃一樣的下場——非正常死亡。

不管是尉遲氏,還是元氏,帶給楊家人的都是滿腔的怒氣,獨孤氏很生氣,楊堅很生氣,就連平白無故受到指責的楊勇也很生氣。可是接下來的這一位帶來的可就不僅僅是怒氣那麼簡單了,她帶來的,是令整個處於盛暑的長安城感覺到絲絲涼意的悲切之情。

開皇十年(590),隋文帝楊堅的三子楊俊與次子楊廣對調,出鎮並州。對於楊俊,史書上的資料無外乎就是聰明啊、長的帥啊、驕奢淫逸啊這類不痛不癢的詞彙,說白了就是常人一個,有著正常的智商,有著凡人的七情六欲,見到刀子會怕血,見到美女會眼花。但事實並非如此,楊俊留給了我們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談到楊俊,我們便應該想起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來——哪吒。為什麼提到哪吒呢,因為他和楊俊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三太子。就正常的遺傳學角度來看,在多子女家庭中,老三和老四往往是最聰明的孩子(這點大家可以保留反對意見,我隻是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做出以上並不專業的個人看法)。楊俊身為大隋的三皇子,聰明那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他的老爸是楊堅,有著那麼好的遺傳基因,且沒有像南朝老陳家那樣生出了陳叔寶那樣的基因突變的怪胎。

楊俊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太多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的光輝事跡,不代表他沒做過足以在史書上添些筆墨的事情。楊俊像他的二哥楊廣一樣,早在幼年時期便鎮守一方,與楊廣不同的是,他中間換了好多地方,並沒有在一個地方呆著不動,因此也可以說楊俊有著楊廣所不及的閱曆,最起碼是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認識這一方麵。

公元590年,當時出任揚州總管的楊俊被楊堅派到了並州,展開了新的生活。離開揚州,不是因為自己控製不住當地的局勢,在軍隊的幹預下任何反叛的下場都差不多,畢竟沒有嚴密的組織,江南叛亂的結局是可以預知的。僅僅是因為考慮到楊廣的老婆蕭氏可能會對江南的局勢起到一定的橋梁作用,因此楊堅這才把楊俊調去了並州,幹起了他並不陌生的營生——防禦突厥(在此之前楊俊在隴右任職時曾與突厥人打過交道)。

楊俊是五個兄弟裏麵最有文化的人,他的文章是寫的最好的,《隋史》中曾記載楊俊“博學善屬文”,他十分好學,禮賢下士,拜了不少的教授為老師,就連楊堅對他的才學也是讚賞有加。

楊俊是五個兄弟裏麵最受歡迎的人,長的帥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在一個靠著謀權篡位當上皇帝的老子眼皮底下耳濡目染生活了那麼多年,楊俊是五兄弟裏麵最沒有政治野心的人,也因為如此,他接受了楊堅對他工作崗位的連番調動。楊俊喜歡擺弄文章,卻不喜歡結交門閥權貴,在五兄弟裏麵別說是楊勇楊廣,就連楊諒的政治人脈都比他廣的廣。也因為如此,楊俊在兄弟裏麵極其受歡迎,沒有人不喜歡對自己沒有威脅且又存在血緣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