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日子不如選對人
擇偶識人: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師"
很多人在戀愛初期,很容易留意對方的外在條件。但隨著戀愛的進展,特別是該談"正事"的時候,才越來越渴望深刻了解對方的內在品質。但這並不容易,因為雙方在戀愛過程中,都存在著有意識掩飾缺點的傾向。
許多人就是因為在婚前缺乏識人的"慧眼",婚後才後悔"自己瞎了眼"、"上了當",甚至演繹出"以誤解而結合,以了解而分手"的悲劇。
因此,對自己選擇的戀愛對象要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分析,看清他的本質。當然,這些觀察必須是自然而然地進行的,作為戀人,絕不能故意地設置一些所謂的"考驗",更不能有諸如偷看日記、偷拆信件、偷聽談話之類的"克格勃"行為。否則,不尊重對方的人格會導致自己的人格也得不到尊重,那就可能導致美好的愛情被葬送掉。
因此,若想盡量準確地了解自己選擇的對象,不妨試著從以下幾點著手:
-在與對方的日常交往中,通過他對客觀事物或他人的評價,了解他為人處世的態度。
比如,你的男友特別讚賞某個男人,很可能是因為他比較缺乏他所讚賞的那位男子身上的某些重要品質,他可能在潛意識裏會以那個男人為榜樣;倘若男友十分欣賞某一類女性,從中可以折射出他對女性的審美標準和要求。
-不妨留心觀察男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現。
人在戀愛中,在強烈掩飾心理控製下,一般都會表現得誌向很高,為人很善良,做事很有膽魄,心胸很寬廣。而實際,可能並非如此。在瑣碎的小事情上,人的自我控製意識會鬆弛下來,因而容易表現出他的"本來麵目"。小雯和前任男友上街時,不慎掉落了一枚一角錢的硬幣。她剛要俯身去拾,男友卻飛起一腳把硬幣踢到了遠處:"一毛錢拾它幹嗎!"她由此感到男友不愛惜財物、不務實的傾向。
-留心觀察對方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很多女孩見男友對自己既寵愛又殷勤,就盲目地沉浸在愛的甜蜜之中,以為結婚以後男友也會如此這般地對待自己。其實,這很有可能是自我誤導。這時應該留心他對家人、好友及他人的態度,因為這才有可能是他將來如何待你的預示。林玲當初和丈夫談朋友的時候,一次兩人一起去爬山,爬著爬著兩人散開了。忽然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從石頭滾落的路線看,肯定傷不著他,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跑過去把石頭攔住,防止它擊傷下麵的人。這一切都是林玲從一個隱蔽的地方看見的,說明他並不是有意識地在"演"給誰看的。從這件事上林玲想到:"他對別人都這麼關心,以後對我肯定錯不了。"於是,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婚後的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用"時間"來看人。
對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不要一見麵就對一個人的好壞做出結論,因為結論下得太早,會因你個人的好惡而發生偏差,從而影響今後的交往。另外,有些人為了生存和利益,常會戴著假麵具。這些假麵具可能為你而戴,表演的也正是你喜歡的角色,如果你據此判斷一個人的好壞,那就可能會吃虧上當。
用"時間"來看人,在初次見麵後,不管你和他是"一見如故"還是"話不投機",都要保留一些空間,而且不摻雜主觀好惡的感情因素,然後冷靜地觀察對方的所作所為。
一般來說,一個人再怎麼隱藏自己的本性,也終究會露出真麵目。因為麵具戴久了自己也覺得累,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會取下假麵具,就像演員一到後台便把麵具卸下來一樣。麵具一拿真相就露出來了,但他絕對想不到你仍在一旁觀察他。
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師",也許剛開始你對某人心存芥蒂,但時間久了,你便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一片真心。
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
有一位單身母親與女兒相依為命,女兒大學臨近畢業時和同班的一個男孩相愛,愛得熱烈而純粹。男孩來自農村,家中還有一位含辛茹苦的寡母,他是個遺腹子。
母親在見了那個男孩並得知男孩的家庭背景後,便斷然拒絕女兒和他來往。
女兒問母親,你是不是嫌貧愛富?母親搖搖頭。那你是不是覺得他不夠優秀?母親又搖搖頭,說:"你們看起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那你一定是覺得他愛得不夠真摯,不足以托付終身?""不,"母親說,"你們愛得很深,但愛也會傷人。如果你們足夠幸運,可以白頭偕老,但你不會幸福。"女兒笑了笑,有愛的婚姻會不幸福?母親急了:"最相愛的,婚姻未必是和諧的。如果你一定要嫁他,那就留在這個城市,留在我身邊。"
女兒怔怔地看了母親半晌,恍然大悟,繞了半天的圈子,敢情母親是在為她自己的將來打算。女兒傷心至極,從此對母親的成見日益加深,甚至以為父親與母親的離婚根源也在母親身上,麵對這樣自私的人父親想必也失去了耐性。
畢業時,女兒義無反顧地跟著男孩來到他的家鄉,未同母親多加商量,匆匆地成了家,然後看著男孩急急地把他的母親接到家裏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