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考試兩人的題目是: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二、介紹一下你自己。
楊瀾是這麼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強烈與觀眾溝通的願望。我希望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為我喜歡旅遊,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我要把自己的這些感受講給觀眾聽。"
在介紹自己時,楊瀾是這樣說的:"父母給我取瀾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樣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楊瀾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沒有一點文字參考,她的語言流暢,思維嚴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贏得了諸位領導的賞識。人們不再關注她是否長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住了。據楊瀾後來回憶說:"說完後,我感到屋子裏非常安靜。今天看來,用氣功的說法,是我的氣場把他們罩住了。"
當楊瀾再次回到那個房間,中央電視台已經決定正式錄用她了。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才華橫溢,但因為不會表現、推銷自己,而不被眾人所知,沒有找到發揮才華的舞台,他們就如同那支夜間偷偷開放的花,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在這個開放的大舞台上與眾人競技,而不是在一個封閉的角落裏獨自吟思,孤芳自賞。隻有學會表現自己,推銷自己,才能贏得更多的機遇。有心計的人會在擁擠如潮的人群中,讓別人發現他的美麗,讓別人知道他的價值,就如同那朵在午後開放的花朵一樣,唯有如此,才能被賞識,才能真正得到所該得到的最好待遇,發揮出更大的專長,最終實現人生夢想。
競爭是提升自己的跳板
一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影星在領獎台上曾經說:"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和所有我的敵人。"他為什麼會感謝自己的敵人呢?
正是因為和這些人不斷地競爭,在競爭中他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要勝過自己的敵人,因此不斷地提升了自己。
我們在公司中也是這樣,隨時都麵臨著競爭,不善於競爭的人必定會被淘汰,而勇於競爭的人必將超越別人成為勝者。
某公司有兩位性格不同的部門經理,李經理承擔的是一個"小"部門的工作,劉經理承擔的是一個"大"部門的工作。
李經理以"小"部門而自卑,工作主動性差,每次向老板彙報工作總是被辦公室主任安排到最後。等到他發言時,老板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隻得催促他"簡單一點兒,快一點兒說"。有時候,他還沒來得及彙報完,就因為時間不足而宣布散會了。
劉經理則敢爭敢搶,不以"大"部門而自居,每個星期都要堅持向老板彙報一次工作,並且要辦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彙報。每次彙報,他不但談自己的工作,還要把部門內的好人好事表揚一番。
一年之後,老板在評價兩個部門經理的工作時,覺得劉經理幹了不少事;對李經理,則有一種"不了解"、"不清楚"的感覺,甚至給他一個"幹了點兒事,但是不突出"的評價。
這個李經理,不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評比上被打了折扣,連部門裏的同事也跟著吃了虧。
所以,身處現代職場,我們必須要善於競爭敢於競爭,才能從老板那裏得到更多、更好的印象分。
所謂競爭,就是發揮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並力求超過他人,成為先進者。這種競爭就是自立、自強、敢為天下先。正當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競爭,能使每個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體現,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理想目標。
競爭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賽,同時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賽。在競爭中,競爭者一方麵要不怕強者,不怕嫉妒,敢於爭強,力求爭先;另一方麵,又需要善於同他人協作、互助,增強群體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實上,競爭本身就需要互助、交流、友誼、鼓勵和支持,我們會在交際和協作中,獲得知識,增長經驗,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
製造機會讓老板看到你
也許你已經練就了一身絕頂的好功夫,但如果總是遠離競技的圈子,遠觀比賽的擂台,你"武林高手"的稱謂似乎永遠隻是虛名或是自封。該出手時就出手,抓住機會,主動出擊,在決定你命運的人麵前適時地抖出你的絕活,是職場永不過時的鐵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