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創業:創業有風險,入行須謹慎(1 / 3)

人人都想創業:創業有風險,入行須謹慎

創業,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哈佛商學院傑弗裏?蒂蒙斯的統計顯示,創立高潛力企業的創業者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進入互聯網時代,看看那些滿臉青春痘的家夥,他們的成功來勢洶洶,更讓人愈發緊迫地感覺到,創業要趁早。趁青春有效期截止以前趕快行動,否則你將被打上"過期"的烙印。

1998年21歲的丁恒立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北京某大型IT企業。來自雲南的他,從銷售幹起,很快做到了市場推廣部的部門經理。這一職位的年薪超過10萬元,而且北京至雲南的來回機票可報銷,還有年終獎。但"不安分"的他還是於2001年辭職,與合作夥伴共同在上海開辦了一家存儲係統有限公司,他們希望研製中國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的存儲服務器,這在當時僅有世界500強才能做到。

在做企業時,上海某集團公司看中他,願出50萬元年薪來聘用他。就在這時,他又做了更加"出格"的事:不但拒聘,還燒掉了自己的大學畢業證、學位證,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丁恒立回憶,他當時鐵了心不再打工,燒證書可防止大公司出更高年薪的"誘惑"。

結果,丁恒立在上海創辦的公司還是失敗了。不過,也正是由於這次的創業,使他的管理和各項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他今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又回到了雲南與夥伴辦企業。

而今,已經身為雲南高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丁恒立正躊躇滿誌地準備再次大幹一場,他說:"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爭取進入《贏在中國》5強之列。拿到創業基金後,可加速實現二次創業。"當記者問道:"現在是否後悔放棄在上海的50萬元年薪的工作?"丁恒立肯定地回答:"不後悔,因為我不但在經濟上有更大回報,而且實現了第一次成功創業。"

創業,成功就是天堂。丁恒立創業時的艱辛,被寥寥文字一筆帶過。有了創業的衝動,很多人不惜放棄高薪高職,勇敢地孤注一擲。有一位曾是職業經理人的李先生創業後,講了自己這樣一段經曆:

"在當職業經理人時,我的目標就是如何在現有的組織架構中,讓所有的工作按照現有企業製度,安全、順暢地進行,並由此獲得豐厚的回報以及讓老板滿意。當時,我出差都住五星級酒店,坐飛機都是坐頭等艙,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元。出手闊綽,每年廣告費至少要幾百萬。但轉型當老板後,我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享受輕鬆自在的生活,再也無法享受原來的工資與福利。作為創業者,我不僅要是冒險家,還要是大管家,哪怕包括工商登記、建銷售渠道等細節問題,都要事事掌握,還要不停地學習。

創業的過程非常辛苦,不是像經理人一樣,早上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即便加班也有其他福利。創業者的工作幾乎是一周7天、每天24小時。忙起來就在辦公室休息,幾個星期不在家。即使平時在家,也幾乎是每天晚上見不到人。就算人在家裏了,家人也會發現是在和一個"木頭"說話。每天總要思考有關公司的問題,家庭關係曾多次亮起紅燈。自從自己轉型後,整個家裏人都跟著轉型。"

自己創業的辛苦,可見一斑。

到底是選擇眼前比較舒服的工作,還是大膽地跳出來自己去創業好呢?畢竟,創業的前景雖然美好,但終究還是一個不可預測的未知數!創業成功雖然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失敗也同樣會導致毀滅性的打擊。作為一個創業者,必須先清楚地了解自己,徹底弄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創業,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決定。

創業並不難,隻要你獨具慧眼

創業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難。如果你躍躍欲試,那就放手一搏吧,成功離你其實並不遠。

德國的一個家世平平的小夥子,看準了德國人吃飯時愛用餐巾紙的習慣,開辦了餐巾紙工廠。他根據德國人的心理製作出各種各樣具有精美圖案和香味的餐巾紙,並在各種節日期間,製造出迎合節日文化的圖案,終於大賺一把,並開辟了餐巾紙銷售市場。

甘肅的一個大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改變玉米的化學成分,改良玉米的口感,並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推銷,終於開辟了玉米食品生產和銷售市場,並成功地在許多城市開辦了加盟店,企業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所扶持重點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