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你便沒財:20幾歲不得不看的理財啟示
世界巨富的理財習慣
富翁們成為富翁絕非出於偶然,而在於在他們身上總會有超長之處,但事實上卻是一些常人難以覺察的習慣使然。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裏的聚財習慣,格林斯潘有規律而係統地投資習慣.....。
比爾·蓋茨的理財習慣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收斂錢財的速度快得讓人咋舌,才13年時間就積累了巨大財富,美國的傳媒經常不由自主地把他神化。比爾·蓋茨究竟用何種投資方法?他是如何打理這份巨額資產的呢?
1.組合投資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與所有美國人一樣,比爾?蓋茨也在進行分散風險的投資。比爾?蓋茨擁有股票和債券,同時也進行房地產的投資。還有貨幣、商品和對公司的直接投資。據悉,比爾?蓋茨把兩個基金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在了政府債券上。在除股票以外的個人資產中,美國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債券所占比例高達70%,而其餘部分的50%直接貸給了私人公司、10%投到了其他股票上、5%則投在了商品和房地產上。
2.生活開支如同炒菜放鹽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由於開會遲到了,在希爾頓飯店竟找不到停車位。他的朋友提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賓車位,"噢,這可要花12美元,好貴的價錢。"比爾?蓋茨不同意。"車費我付。"他的朋友說。"這個主意可不好,"比爾?蓋茨堅持道,"他們超值收費。"由於比爾?蓋茨的固執,汽車最終沒停放在貴賓車位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比爾?蓋茨不願多花幾元將車停在貴賓車位呢?理由很簡單,比爾?蓋茨作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誰都知道鹽的妙用。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咽,盡管是很少的幾元甚至幾分也要讓每一分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個人隻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他的事業才能成功,生活才能美滿。
3.請"金管家"不為理財勞神費力
術有專攻,"千裏馬"一日能行千裏,但耕地卻不如"老黃牛"實際耐用。比爾?蓋茨雖然是頂尖級電腦奇才,但在理財方麵卻是門外漢。為了不讓理財事務過多地牽製自己的精力,比爾?蓋茨聘請了"金管家"。1994年,比爾?蓋茨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產已超過4億美元時,聘請了年僅33歲的勞森作為他的投資經理,並向勞森保證,假如微軟股價一直持續上升,勞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錢來進行其他方麵的投資。除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外,勞森還是比爾?蓋茨捐資成立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管理人,比爾?蓋茨對這兩個基金的捐款是采用將自己名下的微軟股份過戶給這兩個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的。勞森的工作就是將這些股份以最好的價錢售出,並在合適的機會買進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有專家的打理,兩個基金的年納稅額比《財富》500家的後幾家公司的淨收入還多。
格林斯潘的理財習慣
格林斯潘在他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時被稱為"財神爺",美國經濟決策大權掌握在他的手中,但他給人的印象十分謹慎。因為他負責製定利率政策,對股市"牛"或"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了避嫌,他不再涉足股市。格林斯潘的主要資產大概隻有100萬美元,全部都是美國政府短期國庫券和金融市場賬戶。當前,每年14萬美元的年薪是他的主要收入。他雖因身份關係不能成為超級大富豪,但他的一些理財觀念卻被世人傳頌。他的投資策略是:
1.假如在3年內要使用這筆錢,就不要把它投向證券市場。
2.每月用來付分期付款的錢不能超過收入的50%。
3.找一個善於理財的伴侶。
4.要有規律而係統地投資。
因為工作繁忙,格林斯潘沒有時間過多地過問家庭投資,在他一生中不斷進行投資,而且收獲很大。1970年,格林斯潘與人合夥開了家谘詢公司,由於有效經營,收入日豐。格林斯潘將每筆開支都記了流水賬。有一年,他突然發現開支達到7萬美元,信用卡透支了,而且投資計劃還沒有完成,於是,他決定調整開支,從此以後,透支記錄永遠消失。
格林斯潘的家財是與妻子共同創造的。格林斯潘的第一任妻子是畫家瓊?米歇爾,1952年,她幫助格林斯潘以10.5萬美元買下了第一套住宅,這筆費用幾乎耗盡了格林斯潘的全部積蓄,但後來卻給他帶來了近百萬美元的回報。
格林斯潘節省每一項開銷。他本人不太喜歡花錢,也不講究穿著打扮,總是穿白襯衫、黑西服,戴一副老式眼鏡。他喜愛音樂和網球,熱愛旅遊,他的花費主要用於這幾方麵,此外,格林斯潘善於人際交往,從年輕時開始就舍得把大筆錢財用於交友及送禮物上。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理財習慣
洛克菲勒被稱為石油大王,他擁有巨額財富,但他始終保持"不浪費一分錢"的理財觀念。他在日常生活中很節儉,信紙是正反兩麵都用,皮鞋更是精心保養,總能穿上10年以上。他的記賬本從不離身,任何一筆花費都要清清楚楚地記錄在上麵。1980年6月5日,他的記賬本是這麼記錄的:
"早餐,外出吃了一個漢堡包及一杯可樂,花去3美元。"
"下午去看望朋友,鮮花花去9美元。"
"給朋友寄賀卡買一張郵票,用去3美分。"
這是石油大王3美分的記賬本!他從不漏記任何一筆開支。多年來,他的記賬本已有厚厚的一摞,並且每張紙都被正反兩麵記滿。正是靠了這種記賬的"絕招",令他在經營石油公司時,總是能準確無誤地掌握成本與開支、銷售與利潤,如有任何錯漏都將被記錄在內。
亞洲首富李嘉誠的理財習慣
李嘉誠在亞洲富豪中位居首席,他的許多理財秘訣值得借鑒。
據說李嘉誠有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一枚一元硬幣不慎丟落,硬幣滾到車底,當時如果汽車開動,那麼硬幣便會掉到坑渠裏。李嘉誠剛蹲下身欲拾取硬幣。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他100元作為酬謝。
許多人對他的這種做法很不理解,而李嘉誠的解釋是:"假如我不拾起這一元硬幣,那麼讓它滾到坑渠,這一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酬謝,值班便可將之用去。錢用了並不可惜,但絕不能讓它浪費。"
這是李嘉誠的一種理財哲學,也說明了他的思維風格,這就是用社會總淨值的增損來判斷個人行為合理與否。隻要社會總淨值增加了,自己的損失算得了什麼呢;相反,如果社會總淨值減少了,自己即使收獲了一定的財富也同損失沒有什麼區別。
社會總淨值的問題與國家的富強繁榮息息相關。有了這種博大的胸懷,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寬闊的胸襟,然後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李嘉誠的境界,是富商的境界,同樣也適用於富國。
李嘉誠的理財觀,更是道出了一個超級富豪的境界:
1.30歲以後重理財
在20歲以前,都是靠勤勞的雙手來掙錢,20~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好階段,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存的錢已經不再重要,如何管錢顯得更為重要。
2.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