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變通,水無常態隨方就圓(1 / 3)

知曉變通,水無常態隨方就圓

改變一下我們僵化的大腦,垃圾也能變成黃金

美國有一家大百貨公司,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無貨不備,如有缺貨,願罰10萬。

一個法國人很想得到這10萬元,便去見經理,開口就說:"我要潛水艇,在什麼地方?"

經理領他到第18層樓,當真有一艘潛水艇。法國人又說:"我還要看看飛船。"經理又領他到第10層樓,果然有一艘飛船。法國人不肯罷休,又問道:"可有肚臍眼生在腳下麵的人?"他以為這一問,經理一定被難住。經理也的確抓耳撓腮,無言以對。這時,旁邊的一位店員應道:"我做個倒立給這位客人看看!"

這個法國人便是典型的常規思維。

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存在的當然變成了合理。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於是創造力喪失了!於是想象力萎縮了!思維定式已經成為人類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礙。

聰明的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完。

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再拿出來賣給行人。如果豆漿賣不完,可以製成豆腐,豆腐賣不成,變硬了,就當做豆腐幹來賣。而豆腐幹賣不出去的話,就把這些豆腐幹醃起來,變成腐乳。

還有一種選擇是,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讓豆子發芽,幾天後就可以改變豆芽。如豆芽賣不動,就讓它長大些,長成豆苗。如豆苗還是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裏,當做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麼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它結出了許多新豆子,一顆豆子現在變成了上百顆豆子,想想那是多劃算的事。

一顆豆子在受冷落的時候,可以有無數種精彩的選擇,一個人更是如此,當你遭受挫折的時候,千萬不要喪失信心,稍加變通,再接再厲,就的美好的前途。

有一個非常大膽且有勇氣的小和尚,在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聽從師傅的教導,去執行一次特殊的任務,去接受一次特殊的磨煉。

他走到一座陌生的山頂,遇到一堵高高的寨牆,他摳住寨牆的大石塊,嚐試了幾次都沒能翻過。心想,隻能越過這堵牆了。

於是,他按師傅的囑咐在轉彎的地方做下一個符號,就順著自己認定的方向摸索著走去,待他磕磕絆絆地走了不知多秒路時,隱約地發現寨牆的盡頭居然是懸崖。

於是,他隻好狼狽地往回走,走著走著天就蒙蒙亮了。等他終於看到自己留下的秘密符號時,他後悔不已,原來符號的另一側,幾米遠的地方就是一個可直接通過的缺口。

有些艱險其實是一種假象,隻要換個方向或方法,稍加摸索,便可迎刃而解了。

其實,無論是在做人上,還是在做事中,換換思維,就又打開了一片天地,也就不會陷在人生陷阱中了。對於多向思維這種方式,人們似乎已經不再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人們還是習慣拘泥於常規思維。很多本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被人們看成是無法做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了,這也是我們的人生無法取得突破的原因。常規思維有意無意地為我們的人生設下了一個陷阱。

還有一則黑灰的故事也頗具意味。

日本北海道冬季嚴寒,積雪的期間常達4個月。積雪對農作物而言,固然有防蟲與防寒等好處,但積雪期間太久的話,會影響農民播種的時間。鏟除積雪,得花大錢;等陽光來融雪,天公常又不作美。因此,農民隻好撒些泥土來融解積雪,但泥土太重,融雪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幾十年來,積雪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北海道的農民。

有一天,一個老農夫試著把爐中的黑灰撒在積雪上,沒想到,效果非常好,一舉解決了十年的難題。黑灰不但比泥土易於搬動,而且吸熱度高,融雪的效果數倍於泥土,再說移出黑灰,等於把火爐消除幹淨,真是一舉三得。

落發與黑灰原來都是無用的廢物,經過神父與農夫的多向思維之後,都變成了有用之物,這真是應驗了一句話:隻要能改變一下我們僵化的大腦,垃圾也能變成黃金。

當機立斷,一變則通

當遇到"障礙"時,不可行則變是硬道理,因為如果你不變,則會遭受更大的打擊和挫折,變則可以柳暗花明,找到衝破障礙的突破點。處事應當機立斷,有時一變則通。

清朝雍正皇帝是一個善於在變局中操縱時局的高手,他有幾句座右銘:不可行則變;因時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

常言說:"隻有大亂才能大治",雍正上台後朝政混亂,人心浮動,一些野心者紛紛拉幫結派。局勢表明,必須拿出措施改變這種不利局勢。因此,他極需要從中揪出一兩個反麵典型,殺一儆百,懲前毖後。當時在朝廷中權勢熏天的隻有年羹堯與隆科多兩權臣。雍正打算在除去心腹大患的同時,警示大臣們要有所收斂,不要故步自封、無法無天了。

然而,要想盡快扳倒自己親手樹立起來的模範典型,使之威風掃地、永不翻身卻非易事,加之年羹堯久居重位,根深蒂固,黨羽頗多,所以要將他打倒確實需要花費一些心計。如果除掉兩人過於草率,非但難以服眾,反而會招致禍端。對此,雍正大帝的做法是:聯絡眾大臣造就聲勢,暗示年羹堯的部下挺身而出,予以檢舉揭發,引蛇出洞,使其勢力逐步削弱,而後將其慢慢地引向自己設計的陷阱之中。

怎樣才能真正地孤立年羹堯?經過深思熟慮後雍正使了一個殺手鐧,就是保護甚至是提拔年所彈劾的官員,使其為我所用,進而讓他們倒戈年羹堯,使年陷於四麵楚歌的不利境地。

為了找到打擊年羹堯的證據,雍正可謂煞費苦心,他常常抓住一點不放,小題大做,將一區區小事上線上綱,使年羹堯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這就使得年羹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了。

為了防止年羹堯擁兵叛亂,雍正采用了拆散其黨羽的做法,全麵更換川陝官員,同時還私下暗查年的屬下,決心將年的同黨一網打盡。這一招果然厲害,雍正就是用這種剛柔並濟的手法迫使一些官員與年羹堯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