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勝不爭,懂得舍取之道(2 / 3)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隻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地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學僧終於領悟,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的,與其一味執著,不如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那就是入道之門。

當期盼很難變成現實時,過分的執著,從某種意義上講,無疑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一種精神枷鎖,甚至是一種對自己的傷害。不但人如此,而且情亦是如此!

人生中有時需要學會自我放棄。樹木為了長高,必須剪掉多餘的枝丫;花朵為了結果,必須放棄自己美麗的容顏。正所謂:成敗盡在取舍之間。

成功固然是需要執著與堅持到底的精神,但更需要在必要的時候放棄,需要懂得割舍。

瓊斯到一家餐館應聘做鍾點工。老板問:"在人群密集的餐廳裏,如果你發現手上的托盤不穩,即將跌落,這時該怎麼辦?"

許多應聘者都答非所問,瓊斯不慌不忙地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盡全力把托盤倒向自己。"最後,瓊斯被聘用了。

瓊斯果斷地把即將傾倒的托盤倒向自己以保證顧客的利益。在某個特定的時刻,隻有敢於舍棄,才有機會獲取更長遠的利益。即使遭受難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選擇最佳的失敗方式。

生命如同能工巧匠手中的璞玉,不善於取舍,焉能成精品?既然道路是曲折的,就得不斷地放棄原先的方向;既然前麵有絕壁,就不能再執著向前。不會轉彎與回頭的人,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是失控,就是停滯,難免要扮演悲壯的角色。

正確思考往往蘊含於取舍之間,因為不這樣做,就那樣做,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選擇。不少人看似素質很高,但他們因為難以舍棄眼前的蠅頭小利,卻忽視了更長遠的目標。成大事者有時僅僅在於抓住了一兩次被別人忽視了的機遇,而機遇的獲取,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在人生道路上進行果斷的取舍。

成敗就在取舍之間,要懂得有舍才有得,要明白舍棄眼前利益才能得到長遠利益的道理。

學會棄車保帥

人生要懂得放棄,有時候放棄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所謂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放棄再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人生,明白了放棄,你就讀懂了人生。

有一個富翁,在坐船過河時,由於風浪太大,船被浪打翻了,富翁落入水中。由於身上帶了過多的錢幣,使本來可以輕鬆遊到岸邊的他幾乎要沉入水中。他拚命地掙紮,但就是不放棄身上的錢幣,最後終因氣力不支而丟掉了性命。

這個富翁其實就是不懂得放棄的道理,不知道暫時的放棄可以獲取更多更長久的利益。放棄才是快樂人生的大智慧。

碰到強敵時,章魚舍棄自己的內髒,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遇上天敵時,蜥蜴隻有斷棄自己的尾巴才能死裏逃生;小蝌蚪之所以長成了青蛙,是它舍棄了一條漂亮的尾巴。

人生中的每個決定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同時有好幾個問題出現,都需要你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時,怎麼辦?這個時候,請你選定一個最重要的決定,然後集中精力去做。

其他的決定或許對你也很重要,可是你必定一次隻能做一個決定,因此,應把其他決定擺在第二位,如果時間不允許,那就放棄吧!這就是所謂的"棄車保帥"戰術。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你能思考的時間或許隻有幾秒鍾,如果你潛意識裏沒有這種"棄車保帥"的反射模式,加上又急又慌,很容易就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甚至釀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