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著名藥店陳李濟的創始人陳體全和李升佐就是合作上的典範。陳李二人原本素昧平生,陳體全當時還是一個小商人,李升佐則是廣州城裏的一家小藥店的老板。一次,陳體全在鄉下收得一批貨款銀兩,乘船回家路過廣州。由於連續幾天一直馬不停蹄地忙事情,他非常疲憊,又在行船的時候喝了點酒,船到岸之後急於換乘其他船隻回家,匆忙中競將銀兩忘在了船上。
那時李升佐正好也在這艘小船上,他下船時發現了陳在匆忙間丟失的錢款,於是,他就不再走了,而是守在錢款旁邊,坐在碼頭一直等著失主回來認領。因為他知道,這麼多的錢丟了,失主一定會很著急的。等了好半天,船家說:"都這麼久了,你還是別等了,不如我們把錢分了算了。"李升佐卻說:"如果是我自己做生意賺的錢,再多我也敢要;可這是別人的錢,我一分都不能取。"又過了許久,天都快黑了,陳體全才驚恐萬分地跑回來找錢,一看坐在碼頭邊的李異佐還在抱著錢等自己,真是又驚喜又感激。兩人從此結為了至交。
陳體全欣賞李異佐的品質與才能,主動要拿出錢幫助李異佐擴大營業規模。但是,李升佐說:"拾錢還你,這是我做人的原則。生意上的事是生意上的事,你若投入的話,利益自然也要共享。而且,為了避免後輩在金錢利益上鬧起糾紛,咱們必須立下字據。"於是一張經典的合夥契約流傳下來:"本錢各半,利益均沾,同心濟世,長發其祥。"著名的陳李濟藥店從此誕生。如今陳李濟藥店的藥被譽為"廣東聖味",遠銷東南亞各國。
生活中不是每時每刻都需要你爭我奪地分出勝負,合作雙贏比分出勝負更重要。
不能打敗對手就與對手合作
營銷學上有句經典的話:不能打敗對手就與對手合作。與對手合作是時代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溫州民營企業能夠蓬勃向上發展,跟溫州人善於合作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如今,溫州已建成"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等32個"國"字號生產基地;擁有24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和82個全國免檢產品。不過這些隻代表過去的輝煌,現在的他們也要直麵世界跨國企業的競爭。溫州民營企業突然發現自己處在前後夾擊的困境中:向更高的領域發展,會遇到跨國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領先的技術優勢、科學的管理經驗等諸多優勢形成的強大阻力;原地踏步,則遭到國內具有後發優勢企業的強烈追擊。
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的許多民營企業為了規避政策上的風險,以及與國有企業競爭的需要,興起了與外資合作的熱潮。如正泰和美國公司合資、吉爾達和法國公司合資等。這股合資熱潮,讓我們看到了民營企業因時順勢的強大生命力。
最近一段時間,溫州再次興起了合資合作的熱潮。服裝龍頭企業夏夢整體和意大利著名品牌傑尼亞合資;低壓電器龍頭企業正泰和美國通用公司合資,共同打造"通用正泰"商標,壯大了自有品牌;皮鞋龍頭企業奧康與意大利GEOX合作,共享營銷網絡。
"我認為,合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英博雙鹿啤酒的董事長、溫州企業家協會會長史美斌如是說。通過合資,雙鹿啤酒的資產從30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4億多。他告訴記者,不能光看外國人賺了錢,還要看到通過追加技改投入、擴張收購、征繳所得稅,他們賺來的錢基本上還是留在了中國。
發生在溫州的數不清的合資合作故事,對於在困境中掙紮的民企,無疑具有示範意義。溫州老板的合作精神無疑也應該成為全國民企老板的楷模。通過上麵的實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隻有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合作,溫州的民營企業才能在與國企的競爭中打開生存空間。與對手合作,尋求發展,尋求共贏,互惠互利,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適者生存,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就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有競爭就有合作,激烈的競爭呼喚真誠的合作。唯有合作才能實現雙贏,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才能籠絡更多的資源,所以,不要再為自己樹敵,與其和敵人作對,不如站在敵人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