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北大的俞敏洪發現前後左右都是智商極高的同學,不是省狀元就是榜眼。盡管他每天幾乎都要比別的同學多學一兩個小時,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結束的時候他的成績依然排在班內最後幾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四畢業。但是,他不再焦灼,也不再盲目地向誰誰誰看齊,而是看清楚了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雖然聰明上比不過周圍的同學,但是他發現自己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班級的畢業典禮上,他是這麼說的:“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這就是俞敏洪,沒有閃光的外表卻有著豐富的內心和持續發展的動力。他是班裏的“最後幾名”,卻同樣爬上了人生的頂峰,從而“一覽眾山小”。而且,他在攀爬的過程中,比那些一舉成名的人獲得更過的體驗和感受。心靈因而經曆愈益豐富,那顆溫柔、飽滿的心就是上帝的給蝸牛式人物的另一種恩賜。如果你是蝸牛,千萬不要在雄鷹的翅膀下自卑,要知道你是上帝特別的恩惠,是大地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在我們相傳的口碑裏,很多馳騁商海的名人似乎都擁有一段令人稱奇的故事。這樣的事情聽聞久了,很多人開始對創業產生出一種“幻覺”,似乎創業是一段令人神往的旅程。殊不知,這些創業英雄們頭頂的光環得來並不容易,在他們的背後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沒有什麼成功是一步到位的,成功者在創業之初所經曆的磨難,遠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87.年,美國一位剛結婚的少婦開了一家餅幹店,專門出售自己親手製作的巧克力餅幹。奇怪的是,開張的第一天,店裏一個顧客也沒有,丈夫十分焦慮,第二天,依然門庭冷落,依然沒有一個客人走進大門,丈夫開始抱怨,對妻子冷言冷語,勸她關門另外找份工作。但是這位名叫菲爾茨的年輕太太很不甘心,於是,她帶著餅幹走到大街上,攔住過路人讓他們免費品嚐,沒想到很多人嚐過之後覺得非常好吃。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開始接受並喜歡上了菲爾茨太太的巧克力餅幹。後來,這種餅幹竟成為了名牌食品,餅幹店也開始朝連鎖經營的模式發展。現在菲爾茨的公司已經在全球11個國家擁有了900多家分店,在1996年就獲得毛利1.8億美元。菲爾茨太太後來回想起自己的開店經曆,感慨當時能夠咬牙堅持下來,否則一念之差,她就不會擁有今天的成功,人生也就完全轉變了方向。
一個能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承受得起寂寞的洗禮。敢與寂寞為戰的人,幾乎戰無不勝。
蝸牛是渺小的,可它的精神是偉大的。蝸牛用那麼長的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情,這需要怎樣的毅力啊?蝸牛的確行走遲緩,可它不怕慢,抱著夢想,認定目標,一點一點地前進。雖然每一次的努力換來的隻是非常微小的進步,但它知道,隻要這麼努力下去,就一定會成功。在現實生活中,蝸牛式的人物更多,蝸牛式的成功更普遍。有多少名人會告訴你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不管風雨,不管寂寞,不管壓迫,而是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