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別在乎別人的目光,大膽表現自己
人生在世,我們會處在各種各樣的目光中,別人給予我們什麼樣的目光,我們無法決定,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表現,籍由自己的表現去改變別人看我們的目光,即使別人給予我們的是不屑的目光,我們也要大膽的表現自己,堅持自己的個性。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你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對個性最高的讚美。
人的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逐步認識自我、確定自我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個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或者既便認識到這一點,也未必馬上就能確定適合自己的那種特性。因為人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人是在創造自我的過程中逐步地顯露個性、塑造個性和形成個性的。所以,形成並保持自己個性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比如,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經曆過一個模仿期,尤其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人。模仿是上帝賦予我們的秉性,也是我們的能力之一。在涉世和從業之初,模仿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因為模仿也是我們認識自我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但是,模仿隻能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上帝是以多樣性來塑造這個世界的。造物生你,是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任何雷同,都會使其中的一方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所以,你可以模仿別人,但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獨特之處,造就自我,形成並保持自己的個性。
當了十幾年的記者,他終於有機會站在燈光下,成為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錄製開始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精心挑選了西裝、襯衫,並站在化妝間裏把衣服弄得整整齊齊。
現場錄製馬上開始了,他深吸了一口氣,精神抖擻地走向演播大廳。音樂響起,燈光追著他出場,觀眾開始歡呼,年輕人充滿朝氣地跟他們一一握手說:“你好,你好,歡迎你!”年輕人的腦海裏,早就背熟了一套開場白和台詞,他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應對一切場麵。他甚至這樣想,一上場先念四句詩,再來一個對聯,再弄幾個排比句,最後是四個歇後語。
就在一切都按想象順利進行時,突然,他聽見從身後的觀眾席中傳來一句話:“這個家夥是幹什麼的?”聲音很細微,在嘈雜的現場難以分辨。但在這個年輕人聽來,卻如霹靂一般。刹那間,他的腦子裏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出來了。但節目還得錄製下去,年輕人隻得硬著頭皮,磕磕巴巴地錄完了節目。節目錄完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第一次主持節目的尷尬經曆,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但他並沒有氣餒,十幾年做記者的經曆,使他深知越是尷尬時刻,越需要用歸零思維來對待。他堅信,隻要自己努力,這個演播大廳裏,就一定有他展示才華的機會。
於是,他放下了以往主持人的形式和風格,像個記者一樣去采訪別人,不同的是,他會加倍認真傾聽采訪對象的心聲。慢慢地,很多人開始喜歡他,甚至稱他為“平民主持人”。
那麼,如何形成並保持自己的個性、創造自己的個性魅力呢?
1.要積極塑造自我。人生不像草木,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人是有能動性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創造自我的過程。所以,你一定要采取積極的態度,積極地行動,按照自己希望的那種樣來塑造自我,使你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種人。人是在創造自我的過程中逐步地顯露個性、塑造個性和形成個性的。
2.接受真實的自我。這種接受包括一切缺陷、過失、短處、毛病以及我們的優勢與長處,做到自我承受。當然,你一定要明白,你的這些弱點和缺陷是屬於自己,但不並等於自己。有了缺點,並且知道自己的缺點,會使我們改正缺點的努力更具有針對性,也使我們自我進步的努力更有意義。
3.脫下麵具。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處在表現自己和保護自己的衝突之中。一方麵,得到尊重的渴望,要求我們自我表現;另一方麵,保護隱私、維護自身安全等的需要,又讓我們不敢真實地展現自我。要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有相適應的大的社會文化環境,也需要個人的努力,用成功來證實自我,保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