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多交朋友,編織自己的人脈網
朋友就像生命中的一盞燈,當你最需要溫暖的時候就送來溫暖。朋友就像你精神支柱,當你頹廢的時候給你最多的勇氣。朋友需要誠心的付出,就像一株花,它需要時常澆水,友情之花才能開放得最久,最香。
朋友是一種惺惺相惜,值得相互尊敬的人際關係,朋友在生活中長期的傾心互訴,長期的你來我往中,產生一定的信任度,並有一定的依戀感,這種依戀感就是在一起的時候心情愉快。當朋友受到困難或挫折時,不加思量的伸出援助之手,使朋友渡過難關。朋友就像是一串相互的排憂解難,歡樂與共的特性。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甚大。朋友與朋友之間是最大信任的傾訴者。現在人生活工作中雖然煩惱不堪,但絕不會向誰都可訴說,隻有朋友間那種深深的理解支持幫助。自然而然接觸越來越多,也奠定了朋友間更深的情義。當你擁有一份最深的愛情,再擁有最真的友情時,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的人生就有最大的價值,你將此生無憾!滾滾紅塵中,有一二個好朋友――真好!
生活中,我們不能缺少朋友。多結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你的朋友幫助了你;離開了朋友,你往往就會陷入無助之中。有“心眼”的你千萬別遠離了朋友,要知道朋友是你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是關鍵時刻拉你一把的靠山。
人際關係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培養。曾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在美國,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請查閱貴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員工的資料,然後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麼”。結果是無論什麼地區、無論什麼行業的雇主,2/3的答複都是:“他們是因為與別人相處不來而被解雇的。”
成就大事業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識到了人際關係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國某大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美國鋼鐵大王及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所以說,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或專業,學會處理人際關係,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搞好人際關係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要認真麵對的問題。我認為,缺乏誠信根基,則交往難以保持長久;而缺乏交往技巧,則難以彰顯誠信的功用。所以,在誠信的基礎上,交往還要講究一些技巧,以便營造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
紀伯倫說過:“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正的朋友,是那個以你的悲傷而悲傷,以你的處境為處境,卻能夠借給你肩膀的人,能指給你方向的人。朋友是會站在你的立場,感受你內心的悲傷,體諒你的脆弱,給你一個懷抱讓你放聲大哭,讓你擦幹眼淚繼續前行的人。
什麼是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喜歡你的人,就是有一個饅頭分你一半的人,就是到老了還能叫你綽號的人。沒有愛情你會失去一半的幸福,但是沒有友情你會失去一半的世界。
有了朋友,我們在人世的寂寞中找到了相互扶持的溫暖;有了朋友,我們可以分享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有了朋友,我們就有了繼續努力和前進的理由。友誼就像陽光、像鹽、像健康,我們習以為常了,以為總也不會失去,所以就忽略了,甚至遺忘了。等你失去的時候,才猛然明白它的可貴。
林揚和肖青是大學同寢室同學,兩個人都是水瓶座的,獨立有想法,常常覺得不被世界所理解,反而兩個人比較談得來,視對方為知己。兩個人同進同出,無論上課還是圖書館,無論吃飯還是跑步,都形影不離。一向獨來獨往的水瓶女反而拈在了一起。對於生活,對於就業,對於愛情,兩個人的看法都差不多,而且彼此鼓勵著要堅持立場。兩個人的生活節奏原本並不一致,林揚是個急性子,什麼都特別快,起床後不到五分鍾一切都搞定;肖青是個慢性子,每件事都做得特別精細,什麼用完了都要放到原處,每次洗漱收拾都要半個小時。起初,肖青總是讓林揚先走,不用等她。可是,林揚還是想跟她一起。最後,兩個人慢慢找到了默契。林揚就是晚起十分鍾,肖青也有意識地加快步驟,這樣,一切都解決了。兩個人還是形影不離。大二的時候,一個男生追肖青追的緊,林揚對那個男生並不看好,可是還是鼓勵她堅持自己的選擇。肖青招架不住就答應了,然後不到兩個月就分手了。林揚沒有責怪她,還讓她不要後悔。就這樣,兩個人雖然也有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總能過去。可是,一顆隱藏的炸彈始終橫亙在兩個人當中。那就是金錢觀念的差異。林揚家境富裕,從小花慣了,大手大腳;相反,肖青卻是個理財高手,什麼都精打細算。兩個人一起出去吃飯、玩啊,原本可以AA的,可是林揚總是搶著付錢,這讓肖青很為難。你說,她請了,你能不回請嗎?一來一回,總是增多開銷的。而且林揚選擇的飯館、旅遊景點總是很貴,肖青覺得錢上很吃緊。而林揚呢,就覺得肖青很小氣,而且斤斤計較,好幾次她都覺得不舒服。但是兩個人都沒說什麼,為了這點事爭吵太不值得。但是這一點一點不舒服的感覺就越聚越多,特別是到了大三,花錢的地方多了,更顯出兩個人在這方麵的緊張。終於爆發了。林揚一次沒去買飯,就隨手拆了肖青的桶裝餅幹吃。肖青回來,看到餅幹盒子沒有蓋好,就問怎麼回事。林揚像往常一樣,大大咧咧地說我餓了,就吃了幾塊。沒想到,肖青一下變臉色了,嘟嘟囔囔說了好多。大概就是:總是別人不在的時候拿東西,吃也就吃了,總得把蓋子蓋好的。總之,她的牢騷就放在了“沒蓋好盒子”這個問題上。這讓林揚很惱火,她覺得肖青虛偽,明明是心疼餅幹,卻拿盒子說事兒,這分明比“指桑罵槐”更狠毒。可是,自己的確無理,竟不知如何還嘴,竟像個孩子一樣哭起來。她哭得那樣傷心,坐在了桌子底下,把寢室的人嚇壞了。她能不傷心嗎?那是她最好的朋友啊,竟為了幾塊餅幹而“作踐”她到這種地步。肖青也有點後悔了,可是她心裏也是氣啊。前幾天,林揚非要拉著她參加英語口語培訓,幾百塊錢一眨眼沒了,她心疼啊。就因為這件小事,就因為幾塊餅幹,兩個人再沒有說話。直到最後離校,也沒有任何表示。兩個都是很倔強的女孩,即使後悔也不會說吧。之後,肖青到南方工作,林揚在北方讀研。幾次同學倡議聚會,兩個人都沒參加。林揚研究生畢業,也到了肖青所在的城市工作。那麼大一個城市,兩個人偏偏又遇見了,在一次會議上。這時,已經畢業了五年。也許處於工作上的考慮,兩個人都應該像社會應酬一樣彼此問候,但是她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