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月十八日(二)(1 / 2)

1931年9月18日夜裏10點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道守備隊河本末守中尉,親自帶領四個士兵,來到一個叫柳條湖的地方。河本指揮士兵熟練地將炸藥安置在鐵軌下。之後,河本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望著漆黑的天際,深深吸了口氣,對士兵講:“諸君,我們要創造曆史了。”

一個日本士兵早已組裝好隨身攜帶的電話機,可隨時向上級報告。

此時沈陽周圍的中國人,包括中國士兵,幾乎都已進入夢鄉。而沈陽周圍,整個東北,以及朝鮮、日本本土,許多日本人沒有絲毫困意,都在等著柳條湖的電話。

關東軍鐵道獨立守備第二大隊第三中隊的川島隊長虎視眈眈地盯著北大營方向。第二師團二十九聯隊的平田大佐則緊緊盯著沈陽方向。日軍軍營的兩門大炮,已調試完畢,炮口對準的也是北大營。在日本占據的鐵路上,一些部隊早早登上火車,隨時準備出擊。在東北,沒有一支日軍部隊在睡覺。

日本今天的行動,對沈陽勢在必得。

本年四月份,日軍大本營將駐守遼陽的第十六師團調走,派第二師團接防。第二師團在日本仙台編成,也叫仙台師團。日本的仙台地區與東北的環境差不多,冬天漫長,氣溫寒冷,仙台第二師團的士兵能更快的適應東北的氣候。

在本年的八月份日本撤換了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中將接替菱刈隆。與菱刈隆不同,本莊繁是個中國通,在前東北大帥張作霖的手下當過多年的軍事顧問,也擔任過駐中國的武官。對中國,尤其是東北的地形民情軍情,相當熟悉。

在更早,日本向關東軍派來兩個高級參謀。一個代表日軍的智,是擔任關東軍作戰部主任的陸軍中佐石原莞爾。另一個代表日軍的膽,是擔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板垣征四郎,緊要時刻可以代替司令官本莊繁對關東軍下達作戰命令。這兩個都是狂熱的侵華分子,石原莞爾一到任便製定了進攻沈陽的作戰計劃;期間還組織關東軍中下級軍官連續數次開展“參謀旅行”。名為旅行,實則探查地形,收集情報,為作戰做準備。

日本為搶奪東北,也不是從今年開始動的心思。

為了占據東北,日本已經醞釀了幾十年。從明治天皇變法維新開始,日本就將東北當成了他們的生命線,無時不刻不在絞盡腦汁地構製占據東北的陰謀詭計,並不斷付諸行動。甲午海戰,日本陸軍侵入東北,屠城旅順;日俄戰爭,在東北搶的更大權力。再往後,張作霖崛起,日本人想通過張作霖獲取東北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日本人不但手黑,還更加歹毒,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皇姑屯二百斤炸藥要了張作霖的命。少帥當家,日本人以為少帥好糊弄,結果算盤也是打空。

日本政府氣急敗壞,決心對東北動武,關東軍一馬當先。本莊繁一上任便批準了石原莞爾的作戰計劃,並不斷巡視各地駐守日軍,頻繁組織演習,明目張膽地進行攻城演練。有時日軍士兵衝到北大營門口,向軍營中窺探。

關東軍本來的計劃是9月28日發動進攻。因何提前?因為消息走漏,傳到了日本外相那。雖然日本政府也想得到東北,可沒軍隊那麼激進,日本政府想按部就班的通過卑鄙的操作來完成目的,不想關東軍用莽撞的方式達成。當時的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當麵向日本陸軍質詢,其實日軍軍部對關東軍的行動也不是特別了解。關東軍的想法是先幹了再彙報。對外相的質詢,日本陸軍軍部也不能置若罔聞,派參謀本部的建川美次少將去東北調查,如果關東軍敢行動就阻止。在任何一個政府眼裏,沒有政府的命令,部隊就擅自行動,都是不能容忍的。

建川美次與關東軍的那些人穿一條褲子。從東京一出發,就給關東軍的板垣通了氣。關東軍決定提前行動,在建川美次到達前動手,時間便定在了九月十八日。

這天夜裏十點二十分許,河本末守中尉引爆了炸藥。

一團火光衝破黑暗,映著五個日本軍人猙獰的麵目。

河本拿過電話,向大隊本部與沈陽特務機關報告。坐鎮沈陽特務機關的板垣征四郎興奮地差點蹦起來,終於動手了。板垣急速地抓起桌上的電話,按照預定預案,以代理司令官的名義下達命令。

駐沈陽的獨立守備第二大隊立即進攻北大營。

第二十九聯隊立即進攻沈陽城。

駐鐵嶺獨立守備第五大隊立即增援沈陽,從背後進攻北大營。

第二師團主力立即增援沈陽。

下達完以上命令,板垣片刻不停,向司令官本莊繁報告。本莊繁接到板垣報告,第一句話就是讚賞板垣的臨機決斷,隨即向關東軍各部下達作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