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從車廂裏被炸飛,渾身鮮血地倒在鐵路邊,咽喉被撕開一個口子。當時從沈陽開來一隊人馬,是前來迎接的儀仗隊,部下就把他塞進汽車裏,狂奔至沈陽。老部下們都快急瘋了,希望老天能保佑他們的大帥。在汽車上,張作霖雖然身負重傷,但神誌很清醒,問誰幹的。
部下回答:不是一般的手榴彈爆炸,除了日本人還能有誰?
張作霖說了一個“打”字,很快就昏了過去。
皇姑屯離沈陽近在咫尺,雖然到沈陽後進行了全力搶救,但這一世梟雄還是沒能衝出河本布下的死亡陰影。
再說因興奮和緊張而表情扭曲的東宮大尉,他因按下按鈕而被曆史定格。他親眼看著張作霖所在的那節車廂被拋到空中。這個東宮沒曇花一現,雖然他現在隻是個大尉,後來也沒當將軍,但鬧出的動靜還不小,看看日本人送給他的外號就知道了:“滿洲移民之父”。他就是這麼一個貨色。1937年冬天,在進攻南京的日軍部隊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現,此時已成為第114師團的一名大隊長,但在杭州灣登陸後,小命被斃於向南京追擊的途中。而當時在北京進行情報搜集的竹下義晴,跟東宮一樣也參與了南京戰,身份是第6師團第45聯隊長,在南京殺人最多的中隊長田中軍吉就是他的部下。
河本成了。
但有人說張作霖死於蘇聯人之手。據說解密檔案證實了這一點,原因是張作霖一貫反蘇,在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張作霖對蘇聯駐京大使館、駐哈爾濱領事館進行了查抄,還關了幾家蘇聯人的商業機構,對拖欠蘇聯中東鐵路局的巨額債款遲遲不還,還在中東鐵路路權問題上跟蘇聯人較勁,所以蘇聯人的情報機構就把張幹掉了,而嫁禍關東軍。
但沒人能解釋為什麼後來日本人承認了暗殺張作霖的密謀。唯一的解釋是:蘇聯人有這個念頭,但日本人先動手了。
這是真實的曆史。
無論如何,日本人以及蘇聯人討厭的張作霖死了。但奉軍沒亂,其子張學良迅速接班,穩定了軍心。這一點他還是值得稱道的。張作霖臨死前,對部下說了個“打”字,但張學良沒尋仇,東北處於一種平靜中。能做到這一步,也挺不簡單的,被炸上天的,可是自己的親爹,這事擱誰誰都上火。但28歲的小張忍了。
關東軍的參謀們有點急,騎虎難下啊。對他們來說,張學良就是那隻老虎,老虎回頭看了看身上的人,沒咬。關東軍隻好下來。
張作霖死後第4天,國民革命軍攻入北京。到1928年年底,張學良突然宣布東北易幟:五色旗變成青天白日旗,國民政府在形式上一下子統一了中國。
說實在的,如果沒這一步,張學良的“忍”會大打成色。幾年後他又忍了一次,但那一“忍”讓他成了蠢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時候做,效果當然不一樣。
日本人失算了,蔣介石也沒想到。他沒想到的是,張學良能如此輕易地歸順他。盡管在小張易幟這件事上,他這邊也沒閑著,做了不少工作,但小張如此迅速掉頭,還是叫蔣狂喜了一陣子,於是親切地稱比自己小很多歲的張為“賢弟”。
張作霖被炸死後,日本政府大吃一驚,消息靈通的首相田中義一(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8期,山口縣人)接到小道消息,說這事是關東軍一個叫河本的參謀幹的。在昭和天皇找田中問話時,後者神秘地透露了這一點。
天皇不高興了,關東軍這次也太自以為是了吧?!但一問責,軍部不承認有這回事,並怒斥田中。陸軍大臣白川義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期,愛媛縣人)雖沒承認張作霖之死是他部下幹的,但也沒說不是他部下幹的。
田中以為,自己退役前是大將,還幹過陸軍大臣,應該可以在軍部撈到麵子,可惜沒有。他隻好再次進宮,又說這事可能不是關東軍幹的,是蔣介石派人幹的。作為首相,一會兒一變,你以為你在跟誰說話?於是天皇很煩他。天皇對張作霖的死很惱怒,覺得關東軍幹起事來太兒戲,所以在張作霖死後一個月,白川先下台了。田中呢,也沒臉見人了,鬱悶了一段時間,也辭職了事,很快就一命嗚呼。
直到田中辭職後,司令官村岡長太郎才被調離關東軍。因為陸軍一直壓著這事。1929年5月,村岡辭職前2個月,河本大作被勒令退出現役。看似很輕的懲罰,但在日本陸軍看來,算重了,不叫在“皇軍”隊伍裏待著了,那還了得?退役後,河本成了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的理事,成了個做買賣的。但他還不老實,九一八事變時,按“後起之秀”們的說法,“河本前輩”在資金和勇氣上給了他們不少支持。
“皇姑屯事件”後,日本陸軍的很多人認為河本了不起。一句話:這小子有兩下子!
但東北易幟、張學良倒向國民政府後,包括軍部的一些人開始覺得河本幹了蠢事。很簡單,後來的事不僅沒按河本的設想發展,還衝相反的方向去了。或者說,張學良正在是否投奔蔣介石的懷抱這件事上徘徊時,河本飛起一腳,把小張踹了過去。所以一些人評論河本時,隻有一字:豬!
罵歸罵,但“河本前輩”的“決斷力”還是受到很多日本軍人的欣賞。如果留意,你會發現:後來很多日本人的妄為,都從河本那裏找到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