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旅遊觀光就成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為了使旅遊更加的愉快,旅客一定要懂得遊覽觀光的禮儀。
在上車時,按照慣例應當請位長者、尊者、小孩首先上車,其餘的人給予幫助並最後上車。到了車上,如果沒有專門安排座位,那麼,長者、尊者、小孩應在前排就座。但如果要求對號入座時,就必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就座。在車上要講究公德,不妨礙別人,不吃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不能高聲喧嘩,不將胳膊腿伸得太長,諸如此類。下車時長者、尊者、小孩最後下車,其餘的人先下,並在車門外等候或給予幫助。
愛護公共財物是每個人應具備的良好品德。作為一名遊覽者,麵對優美的自然風光、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物古跡、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除了為之自豪、讚歎外,還應履行保護旅遊資源的義務。因為愛護公共財物,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是遊覽禮儀最基本的要求。
出遊時,大多數遊客會隨身攜帶一些食品或旅遊用品,在吃、用這些食品物品時,務必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不亂堆放行裝等。在旅遊景點野餐結束時,一定要將現場打掃幹淨,將剩下的物品,連同瓜皮果殼一同帶走;在旅遊點的隱蔽角落大小便,是非常失禮的行為;在安靜、祥和的旅遊氣氛中,不宜大聲喧嘩,肆意嬉笑打鬧;當導遊或講解人員解說旅遊景點的來曆時,要仔細傾聽,不要糾纏追問、恣意刁難。
在公共場合進行拍照時,因抓緊時間盡快結束,一般每人拍攝照片的張數不宜超過三張,讓人久等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同時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進行取景或其他和拍攝無關的事情,如果您對拍攝的角度把握不準,應禮讓他人,當確定好角度後再進行拍攝。不能隨手塗抹,不能信手亂摸,尤其像一些宗教禁忌的地方。另外,在觀光時,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要求和情趣,以免影響他人;不要過分堅持自己的審美觀點而否定他人;不要損害他人的宗教信仰及民族觀念;不要不分尊卑,沒大沒小。在公共場所還要注意尊重知識產權,很多地方都明文規定不能拍照,不能錄像,這是絕不可以的。
旅遊觀光中,遊客來往不斷,彼此間要相互照顧、互相幫助。當行至曲折幽徑處或小橋、山頭時,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時,還應主動幫助老幼婦孺。不要搶路、擁擠,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應主動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休息時,不能一人獨占長椅。拍照留念時,如果別人需要幫忙,應主動、熱情地為其提供服務。
遊覽寺廟時應對寺廟的僧人尊稱為“大師”、“法師”,對道士應尊稱為“道長”,對住持應尊稱為“長老”、“方丈”、“禪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尊稱“喇嘛”,即“上師”之意。與僧人見麵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方式。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遊覽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不可亂動寺廟之物,尤忌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失禮的事。
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裏大聲喧嘩或舉行私人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在飯店進餐時,要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遊客在公共洗手間的禮儀
在洗手間有人占用的前提下,後來者應該在入口處排隊等候,等其中一間空出來時,排在第一位的便擁有優先使用權。在洗手間洗手時,應當盡量小心,如果有汙染,應盡可能地加以清潔。用完廁所,要及時放水衝洗,以免給下一位使用者造成不便。浪費衛生紙、隨手將女性衛生用品扔進馬桶的行為,都是相當欠妥的。另外在公共衛生間給孩子把尿,若弄髒地麵,一定要及時清理。在用完洗手間後不應把門關得過緊,讓後來者不知道裏麵是否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