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探將武館的一切,一五一十的報告了水擎天
水擎天看過密報,不以為然的一笑:“就那麼幾十個人,又是在山疙瘩,能成什麼氣候?不用過多的理睬,就當是看熱鬧!”
如今,雲山、向西都告老還鄉了,就連跟二人關係密切的上官恒,也一起回到了山前村種地去了。水清淺跟大丫,一頭紮進果園裏,跟朝廷官員來往非常的少。
最大的隱患去除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時至今日,水擎天對饒家的人跟水清淺的戒備心,放下了一大半。這樣沒有權力欲望的家族,實在不值得花費過多的心思,與其花大量的精力去盯著繞家的人,還不如將那些人手調去盯著幾個後宮女人的娘家人。
尤其是婕妤,如今她掌管後宮,也不知道會不會得寸進尺,想要更多的權利更大的地位?
水擎天悄然將布置在葫蘆縣的幾個心腹手下,調回了京城,悄悄的盯著婕妤的娘家,以及跟她的娘家關係密切的幾個朝廷大員。
這一年,振興二十二歲。
在水擎天的堅持下,在朝廷官員的催促行下。他終於將成親一事,提上了議事日程。
他的生母被廢,外祖家被流放,等於沒有了母族的支持。不過,他還有一大力量,就是來至於養母大丫那邊的支持。所有跟大丫關係密切的人,可以說,都是振興的支持者。
水擎天對水清淺有戒心,就打算給振興找一個強有力的妻族,太子妃的人選,最終選定了吏部尚書付大人的嫡長孫女。不但如此,吏部尚書的妻子,還是世家大族的嫡女。吏部尚書本身,也是世家的嫡子。
可以說,太子妃的娘家,要錢有錢要權有權,非常的強勢。如今,又有女兒貴為太子妃,儼然成了蘭國的第一世家。
與此同時,振興還冊封了一個側妃,兩個庶妃,納了三個侍妾。按照慣例,侍妾要先於太子妃、側妃和庶妃抬進東宮,然後是庶妃、側妃,最後才是太子跟太子妃的大婚。
振興卻提出了不同意見:“父皇,我打算最先迎娶太子妃,一年期滿之後,再迎娶側妃,然後是庶妃和侍妾。”
水擎天:“讓侍妾先進東宮,這是曆朝曆代的慣例,你不得任性!”
振興:“慣例也可以改,反正兒臣要先迎娶太子妃,她是兒臣的正妻,是要跟兒臣白頭偕老的女人。所以,兒臣的第一個女人,必須是太子妃,而不是那什麼侍妾!”
父子倆一番較量,振興最後贏了。
太子妃聽說了,不禁對那素未謀麵的丈夫心生了感激和愛意,也對他有了很高的期待。太子妃的娘家,對這個“毛腳女婿”,也更加的滿意了!
太子殿下如此高看付家的女兒,如此的重情重義,付家今後一定會對太子盡心竭力,成為他最強有力的靠山!
振興要迎娶太子妃了,他熱切的希望大丫一家跟饒家的人,都可以來京城參加他的婚禮。他興高采烈的去了養心殿,請求皇上同意讓大丫一家跟饒家的人來京城參加婚,然而皇上斷然拒絕了:“來什麼來?以什麼身份來?以你的養母的身份麼?如此,你讓朕的臉麵放在哪裏?”
振興見他滿臉陰騭,不敢爭辯,連忙低頭告罪:“是兒臣考慮不周,還請父皇息怒,兒臣再不提這事了,請父皇原諒兒臣一次!”
他不得不低頭,不然的話,父皇一定會遷怒饒家的人和養母一家。這樣的父皇,讓他覺得非常的陌生,父皇在登基為帝之前,明明是個很開明的父親,他跟水清淺的關係也很好,就跟朋友一樣。
然而,一登基為帝,好像什麼都變了!變得多疑,變得不相信水清淺,變得疑神疑鬼。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懷疑他這個做兒子的。
振興覺得非常的累,真心的希望,他自己就是大丫跟水清淺親生的兒子。如果不是擔心會連累養父養母一家,還有饒家的人,帝王之位於他來說,他還真是一點也不稀罕!
振興寫了一封書信,通過水琉璃,轉寄給了大丫。
信中,他告訴大丫,他要成親了,娶吏部尚書的嫡長孫女為太子妃。信中,他非常抱歉的跟大丫說,不能請她去京城參加他的大婚典禮,他非常的難過和傷心。他跟大丫說,他對不起她,請她不要難過。
信中,他說,他會在遠方,默默的為大丫一家和饒家的人祈禱祝福。請大丫好好愛惜自己,過好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希望她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樂的!
大丫接到書信,打開一看,發現有很多的淚痕。
她不禁長長的歎了口氣,對水清淺道:“這孩子,何必這麼難過呢?其實,就算他開口邀請我們去京城參加他的婚禮,我們也未必會去。”除非,是水擎天下了旨意,讓她和家人一起去參加,不然的話,京城那個地方,她是不打算涉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