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館動工之日,正是書院沐休之日。好些沒有回家去的夫子和學生,都紛紛跑去看開工儀式。武館開在書院附近,東家又是雲霧和向東,書院裏的人都覺得心裏踏實極了!
確實是好極了!光明書院單獨修建在外麵,離最近的山前村也有五六裏,雖然書院有護院,然而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們,心裏還是難免不安,生怕哪一天突然跑來一群山賊。
如今,在書院的附近,有這麼一個武館,實在是太棒了,求之不得啊!從此往後,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相信有這麼一個武館在,那些山匪路霸都會繞道走,肯定不敢打書院的主意!
武館從開工到完工,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這是一座五進的大宅子,前院的正堂是演武廳,除了正堂之外,還有東跨院和西跨院。東跨院是大餐廳、廚房、柴房、茅房,西跨院是客房和會客室。
第二、三進宅院,是給男弟子們住的,第四進宅院是給女弟子們住的,第五進宅院是雲霧、向東跟師傅們住的院落。
武館的武功師父,是雲霧和向東的親衛,是從西北的軍營帶回來的手下,都是驍勇善戰之人。在武功上,跟雲霧、向東不相上下,教導初學者之人是綽綽有餘。除此之外,向東還跟大丫借了初七和初九,擔任武功的高級顧問。
這麼多年過去了,初七和初九的武功,早已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可以說,在整個清水江地區,怕是也找不出幾個比初七初九更厲害的高手了。
每隔五天,初七或者初九,就會去武館一個時辰,指點學徒們武功。雲霧和向東,則分成了兩個班次,一個上午去,一個下午去。這樣的話,倒是可以把二人解放出來,在不用去武館的日子裏,在家中陪一陪妻子兒女跟父母親。
另外,二丫山茶,也受聘為武館的女師傅,負責教女徒弟武功。二人的武功雖然比雲霧和向東差許多,然而給初學者做師傅,還是可以的。畢竟,這十多年以來,兩人每天都堅持練武半個時辰。十多年下來,基本功紮實得很。
武館每隔七天,會有兩天的休息日,學徒們可以回家去跟親人團聚。同理,師傅們也得以喘口氣,去散散心放鬆一下。
堂堂的正四品將軍開的武館,名頭夠大,風聲一放出去,不到一個月,就吸引了上百人來報名。雲霧和向東嚴格把關,從中收取了十五個家世清白、身體健康、人品很好的學徒。
大丫給二人出主意:“我建議擴大招收範圍,在清水江境內招收,可以印發一些傳單放在品味樓和墨香齋,請品味樓和墨香齋的夥計幫忙散發!這樣的話,一定可以吸引更多有心學武之人,價格也可以提高一點!”
向東跟雲霧交換了一下意見,就咧嘴笑道:“如此甚好,就這麼辦吧!”
果然,效果奇佳。
府城的人聽說是正四品的將軍開的武館,又是開在青山綠水之間,住的地方也夠寬敞。不遠幾百裏前來報名的人,那是絡繹不絕,半年的時間,書院就收下了六十多個學員。
向東和雲霧還專門跑了一趟汪師傅的老家,汪師傅如今閑得發慌,一聽說他們開了個武館,當即就答應去武館任教:“好的呀,如今我兒子都成親生子了,我在老家呆了十多年,也呆夠了!”
汪師傅就帶著妻子,還有十五歲的小兒子,跟隨著雲霧和向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山前村。
汪師傅,就是向東一家最初請的武功師父,。
二丫非常高興:“師娘來,那就好太多了!”
汪師傅的妻子,也是武功高手,她來了,二丫和山茶的壓力一下減去了大半。
向東就道:“有師娘在,女徒弟的事情,就交給師娘管理。你們一天去武館一個時辰就夠了,每人帶三個徒弟吧,其餘的人就交給師娘好!”
武館的女弟子,一共有十五個人。
“是,謝謝大哥!”二丫非常高興。
能去武館授徒,給自己單調的生活增加一點亮色,二丫非常高興。最關鍵的是,武館離家很近,走路過去也不用花多長時間,一天一個時辰的話,還有好多的時間可以照顧家裏,一點也不耽擱家裏做家務和幹地裏的活。
二丫和山茶,都仿佛一下就找到了另一種存在的意義,對授徒事宜興致勃勃。在十六個女學徒之中,二人各自挑選了三個葫蘆縣本地的女弟子,來自府城和州城的富家小姐,統統留給了師娘來負責。
在雲霧和向東的邀請下,上官誠也成了武館的師傅。
其實,半年以來,前來武館報名的人多達三百多人。不過,雲霧和向東又不缺銀錢,開武館主要是為打發時間,也是為了培養多一些心腹手下,以防萬一。所以,收的徒弟,都是精挑萬選的。收徒第一個條件,就是家世要清白,性格品德要好,至於是否有天賦,倒是不太計較。
武館對學徒的收費不高,一人一月二兩銀子包括學雜費和夥食費。遇到好苗子,向東和雲霧特別投緣的,品德又沒的學的、窮苦人家的孩子,減半收取學雜費,甚至免去一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