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傳奇 下(3 / 3)

道長聽了二位公主的闡述,心中感歎其孝心可佳!雖然未割舍手眼,但所說的都是真心直言。畢竟她們都是凡胎肉眼,那能識得我仙家道妙嗬!

道長此時開言道:二位公主請勿悲傷!

星君走上前去,手中拿著一部書簡,麵對莊王說:讓公主倆任何一人割下手眼我真的於心不忍。但為了大王的病情,要治療是非她莫屬,且不能耽誤時間。貧道我忽然想起、前些日子雲遊四方,到了香山、見一聖女在洞中修煉。每日悟道參禪,如今即將功成圓滿,她發願舍身救世。皇上可差人前去求見,順便頒一道聖旨。求聖女施舍手眼,她若允應,手眼取下要用金匣裝好,把我配製的藥物放在中間,要過一夜才能打開。開匣時定會香氣撲鼻,丹藥用來塗搽膿瘡,病情即刻好轉。

手眼用後,埋於淨土之中,千萬不得汙染穢垢。病好之後、皇上要馬上去香山還願,一家老小都去進香朝拜!

好好依我說的去辦、貧道告辭了。

隻見道長化著一股青煙,眨眼間就消失了。

所有在場的人都很驚詫無比,莊王心想一定是神仙下凡。忙叫宮女擺了香案爐台,父女三人當天跪拜、多謝仙人指點之恩!

第十四回:聖女獻藥

拜畢、莊王即下口諭“宣林表進見”。林表即刻趕來麵見莊王。“大王宣臣不知有何差遣”

莊王笑容滿麵地對林表說:愛卿平身,孤要派你去一趟香山!

求那香山修行聖女、施舍手和眼睛。孤王頒發一道聖旨由你代傳,你要日夜兼程、早日取回手眼。倘若孤王怪病得以根治,必定記你頭功、加官進爵!

林表領了皇命、帶上聖旨、一路上風雨不歇,快馬加鞭到了香山。

“岩邊**金色嫩,嶺上紅梅占早春;山花燦漫如鋪錦,古木深深似翠屏;猿戲岩邊把果進,鳳棲梧桐祥瑞呈;水流石邊溢出冷,風中花裏香可人。”

林表無心貪戀山色美景,他直尋山洞要拜見聖女。

入了洞中、但見聖女容貌端莊!玉象金容放射出道道光明,閑目凝神坐態安穩。

林表不敢把她驚動!他彈去身上塵埃、擺上金爐、添上寶香、手捧聖旨開言道;

祈求大仙細聽、我王妙莊皇帝身患重疾,求神不應,用藥不靈。前日、來一道長進獻一方,藥引要用親人的手和眼睛。妙書妙音心生顧慮,猶豫不決,道長又說大仙在此修煉。如今已功成圓滿,夙願濟世救人,緊接著林表便一五一十講述了、莊王得病的前因後果。及後來道長獻藥,並指點到香山求藥的詳細經過。

因此,我王知曉後便命在下前來香山,伏望大仙救我大王。

大仙的無量功德、必將永世傳為佳話!

妙善聞言暗自思忖,弄清楚了來的用心,想必父母恩似海深啊!就是殺身也難報其父母恩。

而今父王重病在身,來求手眼理當答應!

骷髏軀體有何用?舍去凡胎勵煉金身!

妙善睜開雙眼道:來使聽好、既然你奉皇命來拿取藥引,我當履願施舍便是,左右手眼隨你割取!

林表一聽急忙跪拜,口中連聲道:大仙慈悲!大仙慈悲!容我在此拜謝,請寬恕我的罪行。

拜謝完畢,林表拿把金刀、先取了眼睛再卸下手。怎個過程中大仙象是蠟塑一般、絲毫沒有疼痛的感覺。

太神奇了!林表不在多想,把寶貝用金匣裝好,別了聖女。就馬不停蹄地直奔皇宮。

又說天上太白星君,他在靈宵殿奉了玉帝的旨意-觀察善惡。

今日看見了妙善施舍手眼的全部經過。善哉!善哉!她終成正果、理應上奏天庭。

於是,他便將妙善舍身救父的情況一一上奏了玉帝!

玉帝聞奏心中高興!就敕令西天如來佛,去香山加封妙善!

如來世尊領了玉帝之命,高駕祥雲往香山而去。

“雲端不覺一時陣,香山就在眼前承。”

到了紫竹林,如來叫聲“妙善接旨”!

“嘉你未曾迷本性,拋去紅塵苦修真;一心一意把道進,十磨百難不悔心。父王誤把你廢命,遍遊十殿救尼僧;玉皇大帝心喜悅,讓登香山紫竹林。爾能發願救百姓,封為救苦救難觀世音!又舍手眼治父病,孝心早已達天庭;舍去手眼還手眼,另賜千手千眼睛!或隱或現顯靈驗,千手千眼觀世音!”

“再賜於你蓮花台,永登蓮邦度眾生。”

如來世尊宣完了玉帝聖旨,公主從此脫了凡塵!正是,“曆劫長成紫金身,消遙快活任君行”。

卻說林表一路狂奔地回到了皇宮,他走進大殿、頭頂金匣向莊王繳旨。

莊王見林表回來,已是高興之極,忙問結果如何?林表便將順利取藥的精彩過程原原本本地給莊王描述一了番。

皇後在旁邊聽得淚水直流,看到匣裏手眼更加傷心不已。皇後拿出道長配製的藥物,把藥放入金匣內扣好蓋子,少時盒內香氣騰騰、滿屋四溢!

第二天,皇後馬上取出丹藥、按照道長的囑咐給莊王塗治。真是藥到之處、病情馬上好轉,不到三個時辰莊王渾身上下的“婆羅瘡”全部治愈。

次日,莊王就徹底康複了。他即命擺設香爐,要全家大小一齊對天拜謝神恩!祭祀一天完畢。又傳令“明日文武大臣誤必早早上朝”。

“皇袍玉帶穿在身,九龍椅上王坐定;金鍾玉鼓咚咚響,文官執簡禮恭敬,武將把劍拜明君。齊稱我王洪福順,天降聖女救主人!今後吾王壽必永,宏圖鞏固萬年春!”

莊王金殿開言:文武兩般且聽、寡人得了一場怪病,險些一命歸天。承蒙仙師指點;配製仙丹獻於寡人,藥配好了卻須親人手眼做藥引。

當時大、二公主顧慮再三,仙師又奏一本,他說香山有一聖女,每日洞中修行、由於勤修苦煉終成正果。發願舍身濟天下蒼生!孤命林表去訪、聖女真的大發慈悲,割舍手眼救了寡人。

藥到病除果然靈驗,但寡人心中不安、利了自己卻害了聖女。孤要齋戒七天、擇日去香山還願!朝中各部官員要盡忠職守,不得懈怠!

莊王在接下的七日裏、每天是吃齋沐浴、燒香淨心。

臨行前他把朝中的大小事務都交咐給宰相處理,並傳令沿途不要大張旗鼓,不得驚擾百姓。

齋戒已滿,莊王便率皇後、公主、附馬、二位大臣及幾名貼身士衛,一行十數人就往香山進發了。

莊王起駕、林表在前領路。“逢州便有州臣接,到縣即有縣官迎;風光秀色無心戀,香山還願心似箭!”

第十五回:香山認女

走了數十日,莊王一行人便到香山。但見香山是“古木青鬆綠映映,山花野草色色新;鸚鵡林間把詩吟,猿猴岩畔聽鹿鳴。”莊王見此美境,已是心曠神怡!

他感歎,這如此景色真想今人拋棄世俗、遠離那紛紛擾擾的大千紅塵!

“大王!紫竹林到了”。林表稟道。

莊王皇後以及眾人、在林表的引導下步入洞中。隻見洞內金光燦爛、瑞氣騰騰,一尊菩薩高坐蓮台,神態莊重而慈祥。

皇後走前去一看,果真是個女兒之身。在仔細瞧瞧麵容體態、皇後覺得此麵像咋如此地熟悉,太象自己的三女兒_妙善了!她不敢相信是真的,隻是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皇後的心裏上下忐忑,她不敢上去相認,隻是心裏默念太象妙善了。

回想妙善已被皇上綾尺多年,怎麼可能會是她呢?皇後自問。

此時莊王吩咐擺案燒香!爐台很快布置完畢;莊王、皇後、就要準備下跪禮拜!

此時妙善想、他們二老是我親生父母,天下那有爹娘向兒女跪拜之理。此舉萬萬不能!若是玉帝知道了定要怪罪自己。

頓時妙善即道:父王!母後!不必行此理節,我是你倆的女兒、三公主妙善。

前些時日,林表來此傳旨,說父王病重,需手眼醫治,父母恩情舍身難報,兒自願割舍給他帶回。

父王如今痊愈!來香山還願、舉家紫竹林、我們全家在此重逢,團聚在一起、這是一件多麼高興的事啊。

莊王一聽大驚!皇後聽得清楚、應證了她剛才的判斷,的確是妙善沒錯了!

忽聽聖女說自己妙善,此時莊王是淚水汪汪,皇後便是放聲大哭、一仰麵就昏倒過去,眾人趕忙將她扶起,呼叫好一陣才把皇後喚醒。

皇後道:自從你午門喪命,為娘我每日以淚洗麵;你父王得了怪病、渾身潰爛、疼痛難當、用任何藥物都無濟於事。後來一位長看病施藥,並指示香山有一聖女,願救苦救難於世人!豈知原來是我兒為父盡孝,挖眼取手想必我兒一定痛得死去活來啊!

皇後思前想後、哭得是天昏地暗嗬!

菩薩此時開言道:母後不必為兒痛楚了,割去後三日又生長出新的。父王母後不信請仔細看看,兒今不是好好的嗎!

君妃二人忙止住淚水、舉目細瞧,“金容玉像神一尊,體態莊嚴多端正;千手千眼放光明,莊王見了喜不盡,皇後瞧得笑吟吟,公主附馬齊歎論,文武兩般看如神!”

都怪父王我當年一時糊塗、鬼迷了心竅,隻顧自己的麵子,而草芥兒命。還將兒的屍首拋於荒山野嶺,悔不該啦!你怎麼又會能在此修行呢?

又修煉好久就道行圓滿了、還能舍去手眼再重生呢?莊王疑惑不解地問妙善。

菩薩回言道:“兒在午門廢了命,三魂飄緲到幽冥;十殿閻君去哀懇,救出冤死眾尼僧;太白星君來指引,答救你兒還了魂。叫兒香山行修道,猛虎托至紫竹林;饑食山中鬆柏子,渴飲清泉口唇潤;每日洞中靜養性;勤修苦煉九年整,割取手眼把孝盡。驚動靈宵玉皇尊,說兒修煉心堅定;舍身救父孝動天,敕命如來封贈兒;封為救苦觀世音!割取手眼還手眼,另賜千手千眼睛!或隱或現可變幻,救苦救難度眾生。廣發十二大信願,普度閻浮世上人!”

莊王聽罷心中思緒萬千,想起以前的行為,真是羞愧難當。當初妙善勸我修行、自己不修也罷、反而怒氣衝天,如今女兒已成正果,化為紫金真身。我今已是七十老翁,好似風前的燈火,倘若一朝壽數盡了,也免不了地府十殿受刑。看來人生真是一場夢,何必苦苦依戀呢,不如在此修行罷了!

莊王主意一定、便對菩薩道:為父不要江山了,希望兒能教我修身養性,提攜為父跳出沉倫!

皇後此時也自嗟歎!“人生能有幾時閑,任你宮中身富貴,光陰又有多少年,趁早修行把道煉,躲脫輪回免牽連!”

皇後也願跟隨修行,便對菩薩說道“還望我兒念在母子情份上,同意娘一起修煉吧!”

此時妙書見父王母後都要修修。她自己也不懈怠、走上前對菩薩說:賢妹,想來人生真如夢境一般,光陰一去不複還,如今我兩鬢已添白發。當年妹妹勸我修行,為姐我沒有追隨,反而說你天真幼稚。今天想起來真是後悔!現在父王母後要修行、為姐也一定要學習參禪。

妙音在一旁也坐不住了。

她隨即道:當年我勸妹妹別修行,今天真感到慚愧。父母姐姐都修煉,我也情願一起參予其中!

妙善聽了高興地說:父王母後既然你們二老一心學道,就必須放棄錦繡河山,拋開所有牽掛。

父王你就吩咐部下回去,另擇有德之人掌管朝政。

修行的道路堅苦又曲折,忍饑受寒休要抱怨!每日須靜坐苦修,隻待一朝功成圓滿時,步步騰飛上九宵!

妙善話頭一轉又對二位姐姐說:大姐、二姐、修煉二字要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酒色財氣一概不能戀,恩愛情欲丟棄一邊。舍得便得、心無旁物,功成必定拜金鑾!

倆位附馬爺這時也上前、齊齊跪叩莊王和皇後;聲稱父王!母後!

父王治理國家執掌朝野時,我等誓死孝忠保衛疆土。而今一家同修,我倆齊並參禪當然也不例外,待到圓滿之日,兒臣也沾沾光!

妙善道:父王!既然我們全家都願登彼岸,你就快去傳令、命其餘隨從官員回去吧!

莊王走出洞口。便對其隨從人員說,“孤王今已七十古稀,有生之年不多;富貴榮華都看淡薄了,不願回朝座江山。你等速速返回朝綱,推選一個有德之人執掌乾坤。寡人要在此修煉,從今日起你我君臣就此分別!”

眾人聽罷個個兩眼流淚,真是難舍難分啊!大家依依拜別莊王而去,

卻仍有二位緊隨官員不肯離去、一個是文臣朱迪儒、另是武將軍胡宏,二人向莊王表明心意,要始終跟隨君王,甘願終身伴駕、習修妙道!

莊王甚是高興,心想就算是寡人修行也有文武大臣相隨,忠心可佳真是快哉!快哉啊!

妙善點點頭,示意二人算是有緣,我會誠心指點他們的。

眾人從此“每日悟道苦參禪,人人明心把性見;個個回光返本源,惟願有朝功圓滿,丹書下詔上九天!”

妙善已經修行成功,他無拘無束地雲遊四方,眾觀天下蒼生,救苦救難!常執寶典普渡有緣人。

古往今來,在人們的心中“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就成了美麗善良、慈悲為懷、大愛無疆的形象代言!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