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答道:他們替人念經消災,哄騙人家、圖的就是弄錢。許多經卷糊塗念,陰司薄上都項項記著。今日拿他跪鐵鏈,殘缺經文必念全,不念就用皮鞭抽,可憐他們淚連連。
正道是“大小地獄皆慘然,但願早日改心田;陰曹地府都重善,一見惡人如仇冤;陰司不用錢打點,任你金銀堆成山,任你皇親並國戚,任你統領兵百萬,任你舉貢和生員。無常一到難鬆緩,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人五更天,地獄苦刑不間斷,任你求饒不放寬。隻等你的罪行滿,娩放投生轉輪間。”
公主要見轉輪閻王,就請童子上殿稟報。童子走進大殿,伏俯身子向閻君稟道:今三公主妙善、有事求見大王。
閻王見童子稟報是妙善求見,滿臉笑容道:她乃真人下凡、不可怠慢、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童子叩頭領命、下殿回傳公主去了。
公主整衣進殿,閻君一見立即起身相迎。
二人分賓而坐,閻君開言道:公主在白雀寺修行,父王本不該害你身體,誤把公主廢於非命。隻可惜你大道未修圓滿,但你理應上天堂!而你為何又來了地府呢?
公主流著淚水、回閻君說:大王在上且聽我說明原由吧!
奴在白雀寺養性,眾師兄弟替我幹苦活累活,師父對我更是關愛甚佳。可是這一切卻觸犯了父王的聖命,父王知道後心生怒氣,下令將白雀燒為灰燼。這一場大火卻燒死了寺中五百尼僧,是我連累她們喪了命,我今實在不忍心。因此不上天堂,而要尋遍地府十殿來解救她們。今求大王施惻隱之心、釋放這些尼僧出地獄。若是她們犯了什麼罪行還未受懲罰的,我願一一替她們領受。
閻王聽完公主的陳辭、心中甚喜道:公主可算是大慈大仁啊!不辭辛勞遊遍十殿到此求情。我今理應準許,但是都因她們年壽未盡,如今全關在枉死城中,也沒論罪處刑。
她們人人如睡夢未醒,個個都是昏迷沉沉的樣子。公主你已修得佛法,依仗你的無量佛法去超度她們吧!我即命判官帶你前去,但願你此去能喚醒她們。
公主聽罷趕忙施禮拜謝,“多謝大王開恩”。
第九回:枉死城中
辭別閻君、判官領著妙善一同奔枉死城而去。來到城頭、舉目向內一望,隻見一派黑氣密漫,公主連喊數聲…師父…!也無人應答。
判官開言說道:公主、剛才大王給你講了,這幫人如醉昏睡、迷了心智,若要叫醒,必須仗你佛法念動真經才行。
公主剛才心急一時間卻亂了方寸,經判官一提醒,心中便有了主張…
隻見她凝神聚氣、口誦經文,“大明神咒念誦百遍,阿彌陀佛念千聲。回光返照把性定,毫光照耀枉死城”。
五百尼僧這時如夢初醒,個個哭泣、悲慟聲滿城。
都說自己冤枉喪命,完全是受公主連累,不知此處是什麼地方,要去找公主理論。眾人嘟嘟…!囔囔!…推推搡搡地舉步往外跑,一會兒便奔出了城門。
眾人出了城門,一見公主就淚哀哀地說;為了你一個而連累我們眾人,大夥冤屈而死,公主你救救我們吧!
公主見眾人焦頭爛額,血肉淋漓的樣子、心中悲痛、忍不住放聲大哭。她邊哭邊說,我在寺裏修行,多蒙師父恩寵、和各位道兄照應。我的確受到大家的恩惠,誰知父王憤怒、燒了白雀寺、又把我綁起來綾尺處死。我死了不要緊,但是連累了大家一齊歸陰,我豈能忍心不顧你們呢。
我到陰間的目的就是拜見閻君,哀求閻王開恩,釋放大家去轉世投生。承蒙大王準情後、我依仗佛法才把你等全部喚醒。
眾尼聽公主這麼一說,不由得轉悲為喜,人人叩首謝公主救命之情。
公主繼續說,大家與我同去懇求閻君,祈求他發放你們去投胎轉世!
判官依然在前引路,公主和眾人緊隨其後,一齊來到大殿跪下。
公主開言說,可憐眾人因我而死,伏望大王開恩放了她們;縱然她們若有罪待罰,我將為之一一承受。
大王道:公主你宅心仁厚,但是陰司法律嚴謹,鐵麵無私不循私情。自己造罪必須自己受領,別人是不可以替代的。既然公主再三苦苦哀求,我理當盡快辦理便是。
隨即閻王就下達處罰決定;無罪的送上天堂、罪輕的放她投生、罪重的還要是審判。另外、公主你的陽壽未盡,兼之大道還沒修成功,你仍然回到陽間,去香山修煉,隻等功成圓滿時,永坐蓮台伴世尊。你不可在此久留,叫童子早些帶你回去。
公主聽閻君說完,看看昔日與自己朝夕共處師兄弟,忍不住掉下了淚水,她心中自語道;等我修成正果、一定要度你們上天堂。
公主拜謝過閻君的無量功德,又轉身拜別眾尼僧,真是難舍當日庇護之恩。
閻王把公主送出殿門,童子依舊帶路、二人按原路返回,很快就到了界牌嶺。
童子道:過了此界便是陽間,我不能再送公主了。公主你快往前走,早返陽間修行,公主日後登上蓮台、祈望能度我上天。
公主聞言忙施禮道謝,有勞童子帶我遊遍地府十殿,我若有緣修成正果,那時必然會來報答你的!
第十回:還魂白虎嶺
二人分手各自前行,公主尋著道急忙趕路。走了不足二裏,就被天上太白星君瞧見了;
太白星在雲端開口叫道:妙善公主!你冤屈喪命、修煉未成圓滿、現屍身還留在白虎嶺上,你跟我馬上前去還魂。
妙善聞聲抬頭望去,看見星君,她立刻躬身,拜謝!
隻見星君用手向公主腳下一指,妙善腳下頓生雲彩,身子就飄了起來。
太白星帶著妙善即往白虎而去,一會功夫就到了白虎嶺上空。星君道:公主你的魄就在此,我今送返魂,日後回陽境去到香山要勤加修煉,早成正果,請切記吧!
妙善允諾著。星君說完就向公主拂手一推,妙善便滾下了雲端。
妙善被太白星這麼一推,她就魂魄附體,返了陽間。
妙善如大夢醒來,她立即站起身子,上下活動活動…
忽見一老頭兒、立在她身旁不遠處。
妙善便向老翁施禮,“請問老爺爺你是何人、此去香山有多少路程?”
老翁此時開言道:我是此處土地神,奉了太白星君的命令在此守護屍首,待你返陽後再送你前去香山修行。此去香山有十萬八千餘裏。
沒關係的、就是再加十萬八千裏我要去!公主說。
土地見公主修道之心果然誠摯,他高興地說;此去香山雖然路途遙遠,我可以差一靈獸-白虎送你前去便是…
隻聽得一陣風聲響過、一頭白虎就承現在眼前。土地叫聲公主請吧!
妙善也不驚慌、神情自若地跨上虎背,並拜謝土地道:我若日後得道,一定回來報恩。
辭別土地、白虎足下頓生雲彩,風雲聚會刻不停歇。不消半日、香山就在眼前。
此時見到香山妙善心中有著無限的喜悅,因為這是她修煉的聖地。到了山前公主急忙下了虎背。白虎轉身、騰空而起象白雲一片飄然遠去。公主合掌行禮、拜謝神虎的相送之情!
第十一回:功成在香山
好大的一座高山被雲霧纏繞著,山中十分地幽靜。“一林紫竹葉蓁蓁,處處果木霞光映;山山岩石吐煙雲,花開朵朵繡似錦。”妙善無心欣賞這些美景,她要在山間尋找一處棲息之地。
“雲飛片片繞林間,隻見林深無路途;沒有房屋又無廟,何處安身煉道行!”妙善轉遍全山沒尋見房屋、她心想不如找一山洞,在洞中修煉也成!
她一路尋找到了山頂,忽見一岩洞、細瞧洞口寬闊、洞內較深,她便直徑走了進去;
進入裏麵仔細一看,真是別有洞天啊。“金壁交輝放光明,綠柳青鬆把洞映,燕語鶯啼果愛人,又有石床與石凳。”這裏所須修煉用具都是現成的,好象神仙打造的仙洞!公主看了心情爽快,便決定就此住下。
從此公主每日打掃心地、隔絕塵世、專心禪煉、修身養性。
正是“參禪悟道苦修真,遠離世俗不染塵,饑食山中鬆柏子,渴飲清泉潤口唇,雙目懶觀山中景,兩耳不聞百鳥鳴”
光陰似箭、妙善在香山修行已經九年。“萬緣掃盡無織塵,甘露頻來涓涓潤,醍醐灌頂滴滴清。坎離交垢循環連,金公木母上下升;黃婆中間為媒證,晏兒姹女現原形;三百六十周天運,八萬四千星鬥明;打掃靈台如明鏡,參禪洗心令和生;隻待三華聚了頂,自有佛旨來相迎。”
第十二回:莊王患怪病
公主在此修煉且不說。又把莊王細端詳;自從莊王下令把妙善處死後,每日觸境傷情,後悔不已。光陰催人老、莊王如今已是七十歲的人了。他思量著;我膝下無子繼承香煙,倘若自己一朝命歸黃土,萬裏洪基便化為長江之水。任你金銀錢廣、富甲天下、無常一到均化烏有。看來人生真如夢幻一樣,爭名奪利實在沒啥意義。我貴為天子、掌理朝野、憂國憂民費盡心思,每天都把國家大事處理,不曾枉費半日光陰。
實在太累了、若遇賢才我寧願讓位於他。我情願歸田務農、栽桑養蠶、倒也落得輕鬆自在罷了!
又說國母、大公主和二公主;隻因妙善冤屈而死,她們是朝朝思念、夜夜難忘、淚水不知濕透了多少衣衫。回想起妙善從前說過的話,真是意味深長。人生好比南柯一夢,紅粉佳人終究煙消雲散,風liu才子不會萬壽無疆。
“富貴好似春花樣,紅顏能有幾時光;一朝壽滿天書降,六道輪回受慘傷;若能修行忘四相,長生不死避閏王。”母女仨在一起也是常常感歎!
又說莊王:當年一把火燒了白雀寺,五百尼僧卻死於非命,就此他便種下禍根。這些冤魂在枉死城中受罪不輕,由於有妙善的解救,大夥都脫離了苦海,有的投生轉世、也有的魂遊在陰間。這些遊離的冤魂總想著要報仇,蓄謀要加害於莊王。
怎奈前些時日莊王洪運廣大,冤魂是無辦法近身作祟。如今莊王年事已高、時衰運不旺,她們便相約進宮,找到莊王就向他施放了一陣毒氣,而後速速離開。
一時間莊王渾身上下長滿了膿瘡,身體時而發燒、時而作寒、患處流膿滴血疼痛難當。莊王的病情愈來愈重,漸入膏荒,就連宮裏最有名的禦醫拿此病也沒一點辦法。
莊王於是貼出皇榜,召告天下、“王患怪病、久治不痊,凡有能力,治好大王病者。官封一品、長伴君王,不願做官者酬黃金萬兩。”
皇榜貼在午門外、已過多日、一直無人來揭榜獻藥。
卻說那太白星君閑暇無事、這日雲遊,到了興林國上空。他在雲端向下一望,便知曉了莊王生惡瘡原因。他決定去為莊王醫治,並設法幫妙善一把、助她上天。星君按下頭、變成道長莫樣,來到午門,揭下皇榜。看門武士見有人揭榜,上前便查問一通…
而後,武士帶著道長直徑進了皇宮。
第十三回:道長配方
莊王見道長揭榜而來,好象是見到了救星一樣。忙問道長、是先把脈還是先開方?
道長馬上回言道:皇上,不消看病、也不用開方,這是冤魂放的毒氣所致,此瘡名曰“婆羅瘡”。丹藥貧道已經備好,隻是缺少藥引子,藥引能提高治療效果,保障藥到病除。
莊王看到了希望,忙問是什麼東西做藥引呢?
道長見莊王已上路,便說:要親人的手和眼晴,把手眼拿來與丹藥放在一起,膿瘡用藥一搽就會好,身體即刻安康。
莊王聽道長說完一悉話,先是神情一呆,在則心中暗自思量、人若失去手眼就殘廢了,以後還咋過活嗬!那能用這東西做引子。“還是求道長另想辦法吧!”莊王道。
道長看出莊王的心思他繼續說:“兒女本是父母養,一身骨肉出自王;今日要取理難講,沒有手眼命必亡。”
莊王沒辦法無奈地降了一旨“傳二位公主進宮”。
二位公主深知父王病重,聞旨便馬上來到父皇麵前。躬身下拜、聲稱父王是否安康,不知有何事?請吩咐吧!
莊王還未出言已經是老淚縱橫,他開口說到:皇兒且聽、為父我生怪病已久、終日疼痛難當、宮中無藥可治。今日,道長進宮、丹藥已經配好,就差藥引;引子出自皇兒身上。所以傳皇兒前來……
你倆可要考慮清楚!莊王哽咽著…
已說不下去了。
二位公主倒是爽快,見有良方能夠醫治父王,心中甚喜就齊聲回答道:兒身都是父母所給,兒今隻恨不能為父解出痛苦,父王要兒什麼盡管拿去便是。
“藥引是你們其中一人的手和眼,望皇兒能盡孝道,救你父王”。莊王道。
取人手眼的確有悖情理.
公主一聽父王這樣說,頓時大腦一派木然。半晌、大公主妙書開口道:父王啊!自從你患病開始,我每天都暗自傷心,夜夜到花園焚香,祈求神靈保佑父王龍體早日安康!
今天,多謝道長配此良方,救治我父王。兒的身體原本父王所給,理應取舍不可推卸,但十指連心、殘了肢節、以後又咋盡孝,沒有眼睛是就成了瞎子,生活起居都難以自理。還望道長另施惠澤,多積陰德、大發慈悲、另選藥引救治我父王吧!
道長當即回言道:“公主莫言貧道非,怪病怪方怪藥配,奇人奇病奇醫為,若要皇上病體退,定要手眼把藥陪”。
妙音一旁早已淚流滿頰,她抽泣地說到:父王、道長,人生本要以孝為先,父母恩情當然要報答。父王得了惡疾,我們姐妹倆也無不傷悲,現在要取手眼配藥,請讓我們仔細考慮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