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妃二人決定依計而行。
莊王傳旨:“宣林表進宮”。
林表進得宮,見過皇上、開口就問-不知大王宣臣為何?
莊王道:林愛卿聽命、你前去禦花園、領妙善出來、將她帶到白雀寺,讓她在廟中代發修行。寡人再頒一道聖旨,要全寺上下都明曉;公主來到廟裏,都要百般刁難她,髒活累活都讓她幹,不得留一點情麵。要是違背聖命定將全體尼僧一一問斬,決不饒恕。
林表領旨叩別皇上,急奔禦花園而去。
林表到了花園,一見公主即傳聖旨,“妙善公主聽旨:命你今日出禦花園,到“白雀寺”帶發修行”。
公主聞旨、心中一陣狂喜,這正合我意。久聞“白雀寺”清靜是修煉的好地方,真是感謝父王;動了惻隱之心,命兒前去此處修行學道。
妙善深深下拜,拜謝父王母後的大恩,拜謝天上眾神聖,又謝倆姐能念手足之情。心想、但願此去有緣,參悟道妙能早日成功。倘若日後修成正果,一定要度全家上天。
妙善領了旨。走出花園、林表在前開路,帶著妙善直奔“白雀寺”而去。妙善的心情象一隻剛剛放飛的小鳥一樣歡悅,沿途的好景色盡收眼底。
第五回:火燒白雀寺
來到“白雀寺”山門。因公主要來寺裏修行的消息提前傳到,所以,眾尼僧早已列好隊形,開門迎接公主的到來!
林表上前宣讀聖上旨意,“妙善公主帶發修行於此,其它人等不得對她有任何幫助和關照,違者處斬”!眾尼聽罷都大吃一驚。咋會是這個樣子呢,個個都麵麵相覷。怎奈聖命難違,隻有遵循。因此、迎接的人沒有一個敢和她套近乎,公主此時才弄明白了父王的用心良苦。她挪動著步子度入寺中。
妙善先敬拜了滿堂眾神佛塑像,又向方丈施禮,再拜全寺眾尼完畢。
妙善道:我今奉父命來到貴寺修行,初涉此地、還望師父和名位師兄好好教導,指點迷津。日後我妙善定不會忘記師父師兄們的再造之恩。
眾人見公主如此懂禮節,又聽她說出此言,沒有一點大公主的架子,人人心中高興。再仔細瞧瞧吧;容貌端正大方、體態莊重、好似天神一般;而且言語溫和又恭敬有禮,個個是肅然起敬,要想折磨公主真是於心不忍。
公主在“白雀寺”不但眾尼不為難她,反而事事為她操勞。以至公主更加地清閑,修煉的時間就更加地多了。
妙善每日坐禪,閑目存神地苦修,坐到夜半更深心中煩悶就唱起“佛偈”靜心。“一更裏、坐禪房、思念國母和父王,隻圖眼前風光好,不想人生有死亡,一朝壽盡把命喪,萬裏洪基化長江。急急修、緊緊忙、煉精化氣仔細祥。二更裏、坐禪房、思念皇姐少主張,任你富貴金銀廣,死後空著手一雙,夫妻恩愛情誼長,大難來時兩分揚。急急修、緊緊忙、煉氣化神道自光。三更裏、坐禪房、想念師尊德難忘,承蒙雲端來指點,始知返本煉陰陽,玄關一竅了生死,靈機二字躲無常。急急修、緊緊忙、煉神還虛古家鄉。四更裏、坐禪房、想念師尼情義長,一日三餐蒙恩食,早晚問候不敢當,殷勤待我女一樣,一片娘心甚慈良。急急修、緊緊怕、煉虛還無甘露香。五更裏、坐禪房、師兄道友情難忘,自從我來寺院裏,樣樣都替理忙,搬柴運水勞力廣,扮齋拂塵費心腸。急急修、緊緊怕、龍華會上報恩光。”
一夜思想天還未亮,妙善依然坐禪,雙手搭膝心無旁物,閑目靜養回光返照,呼吸平穩上下皆通,精氣神三家相見麵具暢漾。
有了師尊在前的指點,妙善的修煉也就有了不斷地升華。
“五蘊皆空四相忘,日久行煉勿放蕩;坎離交彙配陰陽,結成聖胎腹內養;嬰兒姹女始出腔,一度周天循環樣,月到天心正香忙,隻待功圓無色相,丹書招往極樂邦”。
妙善在“白雀寺”修行轉眼間已過了半年。前麵說到莊王六十壽宴隻是剛上六十歲,時下已滿六十周歲了。
這天莊王坐在金殿,招見群臣;文武二班齊聲問安。莊王道:“眾卿家詳聽、寡人我六旬已滿,眼下無太子繼位。隻有三公主妙善,聰明智慧賽過男兒,她如今已滿十六,依理應該要招附馬配良緣。若是附馬有才能夠扶佐朝綱,日後孤王就把王位傳給她。誰知賤女不從孤意,一心想修道成仙,寧死不肯婚配。
寡人命她在“白雀寺”帶發修行,且命眾人要百般折磨|,要她終日勞作不得享受清閑。她一定難以承受,自然會改過自新回到宮中。但到如今夏秋二季過去卻沒有一點音信,不知她是否悔過了。
林表愛卿、你再前去打探一番,不要驚動其它人;若是她回心、立即帶回來麵聖、倘若仍象從前一樣,你便悄悄回來把詳細情況告訴朕。
林表領了口諭,文武百官也隨著散班退朝了。林表回到府中,脫了官服經過一番僑裝,扮著鄉民一樣。
到了白雀寺內。他佯裝燒香拜佛,暗地裏卻四處找尋妙善,怎奈都不見公主身影。
除了禪房,林表已經查遍了整個寺院。因為要夠資格進禪房坐禪的人,資曆至少也要入寺三年以上的智者。
他不相信妙善會在此處。最終還是尋進了禪房;隻見公主閉目凝神、麵目清秀、完全勝過在禦花園的精神麵貌。
林表心中有了底,沒敢驚動公主便悄悄地退出了禪房。看見院中有一小尼正在帚樹葉,旁邊也沒什麼人。林表上前施禮後並問道;聽說皇帝的三公主在貴院學道修行,她乃是金枝玉葉之身;怎知道修行的玄機和妙道,久聞要出家有很多的規矩,比如初進寺廟要做苦力幹髒活,要幹滿三年才能坐禪。公主來此才半年時間,方丈就如此待她,這是為啥呢?
“公主為人心地善,語氣溫柔度量寬;師父把她當寶貝,師兄道友甚喜歡;事事都幫著辦理,何曾要她苦和累”。小尼回答倒也爽快七字成闕!
小尼接著說:外人跟本就見不倒她的麵。說完就轉身繼續掃地去了。
林表回到宮中、將他在寺內的所見所聞一一上奏了皇上。
莊王越聽越火冒;這些出家人真是反了,膽敢違抗寡人的旨意,如此地袒護公主。殺無赦!
隨即命林表帶三千禦林軍,要將白雀寺包圍起來,不準走脫一個尼僧。先把公主綁起來,然後四處放火燒毀寺院……
莊王憤怒之了,下了一道鐵命令。林表接令,帥領人馬直赴白雀寺而去。
兵馬很快就將白雀寺圍住,刀槍林立封閉了所有山門,一時間把整個山寺圍得象個鐵桶一般。
林表帶親兵在禪房將妙善捆了起來,見此情景、其餘五百尼僧個個是心驚肉跳,人人口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想必已是大難臨頭吧了。
正是“山門封鎖無進出,四麵將用火來攻;真是叫天天不應,思量入地地無門;豪淘痛哭人難聽,哀聲舉動鬼神驚。”寺院上下一片火海,公主見此情景氣得幾次昏死過去,自歎都是自己連累了這些無故生命啊!
漫天大火把整個寺廟化為了灰燼,滿堂佛像燒成焦土,更有五百尼僧全部藏身於大火之中。
約二個時辰過去,看見火已燒盡,院中未存一縷生息。林表便押著妙善往京城走去。
公主的囚車到了午門便停了下來;林表隻身一人就去金殿繳旨。
林表道:公主已押在午門等候處置,尼僧廟宇都已盡化塵土。
莊王聞報心中腦怒已經到極點;“快押妙善來見寡人”莊王道。
第六回:公主之死
公主被帶到金殿,跪在堂上,心中有著無限的悲傷,她一言未出早已是淚流滿麵。
聲稱父王;你兒在外一年,沒有向父王請安、望父王寬容、饒恕兒不孝之罪。
莊王怒氣未消,見了妙善也不聽她懇求。厲聲罵道:狗賤人、千言萬語喚不醒,執迷不悔要修行,你去修行倒好;可鄰邦笑我無能,一個女兒都教不好,焉能治理好國家大事。你還膽敢多次違反父命,留你在世上也什麼用,你隻會給我增添笑柄,你我父女之情從此了斷。
莊王是為了自己麵子,還是他法令如山,妙善的行為是觸犯那條法規呢還是莊王的尊嚴。
於是莊王要將妙善處死以正法紀。
皇上宣布了公主的死刑;“七尺紅綾喪殘生,將屍拋棄荒山嶺,儆戒天下不孝人”。
公主心中明了,父王是不會輕饒自己,她也不求父王饒命,心態平靜地對父王說;“兒是不忠不孝之之人,父母恩情絲毫未報;如今我們父女就要離別,閻王治定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遵。父王你要保重龍體勿生煩惱,早日拋開名利去悉心修煉吧!
莊王見公主死期臨頭了還勸自己也去修行,更加火冒地說:寡人還望你在最後關頭能夠改變主張,免你一死。看來你是鐵了心。金瓜武士聽命;把這賤人拉去行刑。
金瓜武士領命、押著妙善到了午門。絞架上係上紅綾,圍觀群眾個個眼淚縱橫,金瓜武士將綾帶套在公主項上……
少時,公主便上了黃泉路。行完刑、武士將公主屍首運出午門拋在鄰外荒山,便回朝繳旨去了。
人有三魂七魄。公主雖然在午門受了綾刑,身體死了,但她的靈魂絲毫未散,這些都歸功於她在世的修為。隻可憐那五百尼僧,因受公主連累冤死,冤魂必然在陰曹地府流連,沒有定所。
妙善決定去陰司尋找她們,並衷求閻王開恩饒恕她們!
妙善要去地府;但見冥間一派昏昏沉沉,到處都是路,不知走那一條才對呢,公主迷惘了。
妙善正在冥思。太白君星在九霄看見公主冤死、且靈魂又迷了路,決定臨陣指點。
太白君星來到凡塵,召喚出山神土地;“山神土地聽著、好好看護公主屍首、並且送她靈魂去地府,待她日後回到陽間,再送往香山紫竹林靜心修煉,不久定能功成圓滿。你二位切記清楚,違反使命決不輕饒。太白君星給山神土地下達了守護公主的命令。
土地不敢怠慢、他即忙出現在公主麵前對妙善說:公主要去陰曹地府,就必須走界牌路,界牌路乃是陰陽界限,界牌關上若打有公主的名號,自然有人送你去陰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