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王聽了小女的這番言語,微微一笑指著妙善說:你說得真是蹊蹺,你知道什麼是道嗎!誰人會到皇宮來教你,你把實話告訴我,也許我會讓你修行呢。其實這隻是莊王的一句玩笑話,他想、公主是一個稚弱女孩那裏受得了修行的苦楚,玩不了幾天自個就會跑回來的。
妙善聽父王說出此話,心中一陣高興、趕忙回道:“父王生兒心靈巧,每日宮中把書瞧;五車詩書兒看飽,古今人物都知曉;陰陽造化全知道,修煉之事勿須教。”
莊王反駁道:我兒雖然聰明無比誌向高遠,但是你選錯了方向,入了空門是多麼的寂寥,要是世間人都去修行,又有誰來治理國家,保衛一方平安呢。為父也是良言相告,人生要重孝道,三綱五常、五倫八則不可拋。父母親養兒女無怨無悔,隻希望老來有所依靠,你一定要聽父母的話、放棄修煉的思想好吧!眼下父王逐漸衰老,又無太子接任;妙善你心性聰慧,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的。倘若為父一朝歸天之後,萬裏江山就是你的了,永遠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比起你修行受苦要更加逍遙。你修行之念切記忘掉!莊王說到深情時亦是潸然淚下。
妙善的修行信念早已堅定,她接過父王的話題說:紅塵之間芸芸眾生,誰又能擺脫世俗名利,那怕你在富貴榮華也終歸一把黃土,為追逐名利而忘恩負義,死後入地獄也必將受到懲罰。“萬裏江山兒不要,一心修行誌不搖”望父皇開恩。妙善祈求著說。
莊王聽得火氣直上,厲聲道:奴才,你往日聽說聽教,今天為何這般桀傲不順,是不是中了邪、鬼迷了心竅一定要去修道。
子女不聽父母教,依律你是犯了法規,況且你青春年少怎能在外拋頭露麵,此事傳出去我這皇帝的臉麵何在。別人會說我、自家的女兒都教不好、枉為一個掌朝的國君。
什麼佛啊仙啦都是些虛無飄緲的東西,要是凡人都能修煉上天,那天上的神仙不是比牛毛還要多嗎。生在宮中享樂,不受一點苦,那一點不好呢。
既然你堅定修行學道,為父給你指一條路,莊王話鋒一轉說;
“你馬上搬入禦花園住下,每日負責擔水澆花、打掃園地、每日隻吃二餐飯、不準鋪床、不許睡覺,若是花草有一點幹枯,禦棍四十侍侯決不輕饒。倘若回心轉意馬上回宮麵聖,若是仍然執迷修行、磨死你這賤人葬於荒山野嶺罷了。隨即莊王命宮女把妙善押往花園。
第四回:禦花園中
宮女把妙善帶禦花園,將她推入園內、並將園門反鎖好,就回宮繳旨去了。
莊王這樣做本意就是想讓妙善知難而退,其實卻心疼女兒得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卻說妙善在禦花園裏;自己感覺心情舒暢,此處清靜閑逸與她的心思不謀而合。白天和鬆柏為伴,夜晚卻對月悟道;“挑水澆花濟生息,打掃花園明心地,無事靜坐把心洗,五藹皆空回相離”。“倘若日後得道化,願度眾生出苦獄”。
妙善精心地澆灌著花木,也參悟著修煉的玄機。“感歎世人太愚昧,貪戀紅塵有何趣;爭名奪利迷心性,人生好似一著戲,好景不多日落西,貪婪蝕腐喪良知。命中注定難起移,活到七十古來稀,喉中沒有三分氣,難顧蛟兒難顧妻;田地房產皆拋下,萬擔金銀不提一,倉箱滿盈帶不走,隻有惡孽隨身去。”
“陰司受罪無人替,業鏡台前淚悲涕;自悔當初yu望盛,未修陰功把德積。”妙善感悟著人生,更加堅定了修行的意誌。
禦花園中妙善日複一日、幹完活就修心養性。她自己也意識到,我在此修行,沒有得到師傅的指點,何時才能成功呢。
想到這裏、她便雙手作揖禱告天地,祈求明師指點迷津。
又說那如來世尊;自從慈航受命去了凡間,世尊每天都在關注著他,今日靜坐參禪,慧眼一望、禦花園中的情景盡收眼底。心想一定是弟子在花園裏多日煎熬,迷了大道,我應前去給他點化、點化;
世尊高駕祥雲,飄至禦花園上空,往園裏一瞧,隻見園門緊鎖,公主正在挑水澆花,勞作中揚抑出歡暢的心情!
世尊在雲端高聲叫道:妙善公主細細聽著,你今已墮落人道,不要迷了本性、貪戀紅塵、若把靈根喪失,定難回西天,你今既想入道修煉,為師將給你指一條路。你可當天跪下、合掌恭聽教導;
妙善正澆著花、忽然聽見天上來音,叫自己的名字,心中思量來者並非等閑之輩。於是,就地而跪敬遵指教;
世尊雲“人人身中三件寶,精氣神聚三家交;三家旺盛邪難擾,體健身輕任翔翱”。
你要灑掃心地,拋開一切雜念,每日子午卯酉四時盤腳坐定、腰要挺直似若懷中抱月,閑目凝神靜心調息,心中意念著朝拜上蒼!
世尊繼續說:“丹田若有玉液到,咽下重樓養金鼇;取坎填離皆有奧,水火相濟龍不逃;黃庭三地安爐灶,金公木母把丹燒;黃婆中間來指引,嬰兒姹女兩相交。久行方知其中妙,三華聚頂五歸朝;九九之日丹成了,天書下詔赴蟠桃。行住坐臥須明記,不可間隔半公毫;勇力修持勿退道,千難萬險誌不搖;隻待功成圓滿日,永登蓮台樂逍遙。”妙善銘記我將去亦。
妙善允諾著,抬頭遙望,彩雲間世尊飄上九霄。妙善叩謝師恩,回想以往的修煉,自己的知識真是鱗角皮毛。
自從有了師傅傳授的心訣和方法,妙善每日潛心修煉毫不間斷,受饑受寒從不報怨,挑水理樹不辭勞苦,勤修勵煉意誌更加的堅強。
莊王的確治國有方,上下齊心、天適地利、政通人和、以至國泰民安繁榮富強。但他始終對江山的傳承事宜總是心中不悅。一恨無太子繼位,二氣妙善不聽話,為啥她不招附馬而要一門心思修行。莊王百思不得其解;
時間過去了六個月。莊王想妙善在禦花園受盡煎熬,如今也應該醒悟了吧。
莊王便想差人前去查看分曉。他上殿傳詔;宣大公主妙書二公主妙音上朝進見。大二公主聞宣急忙上朝麵聖;
莊王道:隻因妙善抗旨,不招附馬、孤意修行、惹得為父氣惱。寡人將她打入禦花園挑水澆花,一去已有半年,全無音信上奏。不知她在那裏好否?為父想起她就心中焦慮。你二人陪同母後一起到花園看望,她若回心轉意你們立即將其帶回宮中,倘是一意孤行寡人自辦法治她。
母女三人領了口詔,便一路同行往花園而去;龍車鳳輦頃刻間到了門口,宮女打開園門母女三人直徑而入。
隻見妙善大汗淋漓的挑著水,好似鄉下一農家女子,麵黃饑瘦。妙善見母後和二位姐姐來了,於是放下擔子前去迎接。皇後見小女這個樣子,忍不住眼淚汪汪;她心痛地對妙善說道:你是金枝玉葉,自幼在皇宮長大,那裏受得了這等苦,這都是你自己找的罪受。你如今應該知道錯了吧,快跟娘一起回宮,招個如意郎君,日後萬裏疆土都在你一統之下…
妙善不等母親說完,即雙膝下跪在皇後麵前。妙善道:不是兒抗命違旨、隻是兒一心向道、誌堅不移、萬裏江山我都可以不要,難道還有什麼放不下呢。母後請恕兒不孝、待兒功成圓滿之時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皇後聽小女還是這樣說話,沒有一點悔意,更加生氣地說;你真的是著了魔,好言好語你聽不進去,受苦受難是你自己的事,為娘也懶得管了。
此刻妙善早已雙淚直下,她抱著娘、聲淚俱下地說:“父母恩情兒難報,功成度娘上九霄”。
妙書走過來、拉著妹妹的手一陣安慰,一邊說到父母沒有兒子,隻生了我們三姊妹。我和你二姐遵循父母教誨,而今都已招附馬、錦衣玉食、享受著人間的富貴榮華。你就不要再惹父王母後生氣了,我的好妹妹呢。
妙書的規勸一點沒有改變妙善信念。她接過話題道“違反父命為不孝,難道為妹不知;妹因怕把性智迷,一心不肯染塵囂;人在世間如幻影,好似夢境走一朝;自古英雄有多少,到頭總是葬荒郊。隻圖眼前風光好,無常一到命不饒;唯有修行能辦到,不走陰間路一條。躲脫輪回合六道,永不投生染塵囂。”“隻到功成圓滿時,來度全家上天朝”。
三妹你為何心誌那麼高遠,違抗旨命,惹得父母傷心。你就可憐他們年事已高,順從心願招了附馬有啥不好呢。“郎才女貌配鸞姣,富貴榮華享不了;無稽之事枉徙勞,勸妹早把心收了。”二姐妙音也把妙善說教一番。
母後!二位皇姐!妙善叫道;母後你不要煩惱,皇姐不必為妹妹擔心。請你們回宮奏明父王,告訴他要保重龍體,就當沒有我這個女兒吧。
皇後一聽妙善說出此言,怒聲道:你這畜生不如的東西,說出這種不仁不義的話。千言萬語都勸不醒你,口口聲聲要修行,全然不把爹娘放在眼裏,我又何必為你苦費心機……
妙書妙音我們回宮,將來此詳情奏明皇上,看你父王如何處置她。若是念在兒女情份上,可能會留你多活幾年;要是不念骨肉情深,怕是你死無葬身之地。皇後說完怒氣還未消退,她淚眼汪汪、神情鬱悶地走出了花園。
妙善知道自己的話語深深地刺痛娘的心。她流著淚水目送著娘親遠去的身影,心中道;非是你兒心腸硬,難道兒就不知父母恩情嗎!有朝一日待修成正果,再來度你們雙親上天吧!
皇後走出園子叫人鎖了園門,便直接回到了宮中。
皇後把在花園規勸妙善一事,從頭至尾一五一十奏與了皇上;
妙善修行心誌堅定,要她回心轉意萬萬不行。
還望皇上開恩,再想想其它辦法,商議一下有無萬全之策。她終究是我們的親生骨肉啊!
莊王聽完皇後的上奏,罵道:太象話了、她真不是人、什麼東西有這麼大的魔力把她給迷住,無論如何都說不醒她。本應將她處死,但她必竟是我的親生骨肉,若是容忍她放縱,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嗎。
莊王在宮中度來度去,猛然間心生一計;便向皇後說:她自小在宮中長大沒受什麼苦,前些日子把她關在花園裏,反而讓她無拘無束來去自由。花園之中最清閑肯定難以改變她的心。
此處不遠有一座寺廟名叫“白雀寺”寺內有五百妮僧。不如把她放在廟裏,命她帶發修行,寡人預先吩咐要眾尼要百般地折磨她。若是有人膽敢庇護包容,就罪降眾人。她受不了磨難肯定就會收心。皇後聽了連說:好辦法就這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