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養生,益壽延年
休閑養生的特點
休閑養生是將養生與休閑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養、樂結合,寓養於樂,故有身心兼養的作用。休閑活動的形式多樣,動靜不拘,可動靜結合、柔剛相濟,既可調養心神,又能活動筋骨,因而具有形神兼養之功。
休閑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類:
●普適性
傳統觀念認為,休閑養生針對的主要對象是“亞健康人群”或老年人群,但實際上,休閑養生涵蓋所有追求健康快樂生活的人群,用於養生的各種休閑活動,其內容健康、情趣高雅、生動活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和氣氛中,給人以美的享受。
情誌暢達,賞心悅目,則百脈疏通,氣血調和;情趣高雅則益智養心,怡養神情。
●綜合性
休閑養生是將中國傳統的養生方法、理論同現代生活中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多種休閑方式結合起來而形成的,既注重養生的作用,也注重養生過程的休閑性和體驗性,它是將養生這一康複過程娛樂化、休閑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休閑與養生相結合,以及多學科的綜合介入、指導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康複、休閑活動。
●科學性
休閑養生活動開展的本身是以中醫理論為核心基礎,強調自然生態的要素,逐步融入了西方現代康療方法,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某些休閑養生活動的開展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按專業規範和規定程序進行。
●教育性
通過參與休閑養生活動,能夠達到增強體質、愉悅身心、提高科學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同時促進人們轉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
●遊樂性
休閑養生形式豐富多樣,包括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更易於使人們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其遊憩方式更易於被大眾所接受。
休閑養生的成因
休閑養生的產生由多種因素促成,比如:期望健康,害怕疾病;逃避現實,緩解壓力的期望;消除緊張和不安心情的期望;滿足自尊,希望被承認、被注意、能施展其才能、取得成就和為人類作貢獻的期望等。這些是人們進行休閑養生的內在原因,從中可看出“休閑養生”的方式,恰好可以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
音樂養生
抒發情感,調節情誌
音樂用其特殊的語言形式,滿足了人們宣泄情緒、表達願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適當抒發對人的健康十分有利。
音樂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能通過其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強弱調節人的情誌。音樂可使人消愁解悶,心緒安寧,胸襟開闊,樂觀豁達。
調和血脈,怡養五髒
《樂記》中說:“音樂者,流通血脈,動蕩精神,以和正心也。”音樂通過調節情誌,使人歡悅,故而令周身脈道通暢,氣血調達。
古人認為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分別對五髒有不同的調節作用。宮音悠揚諧和,助脾健運,旺盛食欲;商者鏗鏘肅勁,善製躁怒,。使人安寧;角音條暢平和,善消憂鬱,助人人眠;徵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即音樂能起到和血脈、調五髒的作用。
動形健身
音樂不僅可以通過聽賞而令人心情舒暢、氣血和調,演奏不同的樂器或伴隨優美的樂曲而翩翩起舞還可使人動形健身。吹、拉、彈、撥各種不同的樂器,可以心、手並用,既抒發情感,又活動肢體,而且手指的活動還可以健腦益智。
舞蹈養生
增強心肺功能
跳快四步、快三步可促使心肌收縮、心髒輸出的血量增加、血流加速,這對心髒是一種鍛煉,尤其對預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
調節新陳代謝
跳慢四步、慢三步可使新陳代謝率增加60%~80%,跳快三步、快四步則增長更多,有些患有代謝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可以通過跳舞得到防治,對超重者則起到減肥的作用。
平衡人體節律
跳舞的時候,常用輕音樂伴奏,而音樂的節律與舞者生物節律相互作用;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影響大腦與心髒的生物電流,調整人體的生物節律,使它恢複平衡,有利於身心健康。
安定神智作用
跳快四步、快三步可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而起到鎮靜作用。有人試驗過,安眠藥在服藥半小時後,藥效才達到頂點,而跳輕快的狐步舞,舞後既可進入睡眠最佳效果,且維持時間也長,特別對伏案工作者來說,可使緊張的大腦皮層細胞得到放鬆,獲得最佳的休息。
花木園藝
陶冶情操,培養情趣
魯迅先生一生喜愛花木,即使沒有栽種的地方,也愛在書桌上擺一盆綠色的植物。少年時,魯迅就讀了許多有關花木的書籍,像《花鏡》、《蘭惠同心錄》、《廣群芳譜》等。中年的魯迅最愛丁香花和木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