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2)(1 / 3)

葉昊天謙遜道:“弟子誤打誤撞,純粹是運氣好。要說佛理,我們懂的並不多,還求師傅指點。”隨後他將自己的修煉經曆大體敘述了一遍。

老僧聽得不住點頭,讚道:“你們積累的佛心已經夠了!求佛不是空談,講究的是艱苦的修行和佛心的積累。所以隻要掌握基本的佛理就行了,懂得太多也沒有用處。老衲在此守第一關,按規定該講‘因緣’。”說到這裏他慈祥的目光在兩人麵上掠過,微微一笑道:“不是‘姻緣’,你們別搞錯了。”

蘭兒麵色微紅,嫣然一笑道:“師傅四大皆空,怎會想起‘姻緣’來?”

老僧避而不答,合掌道:“雖然是故交,我也不能徇私放行,還得給你們講一個時辰的佛經才行。”

葉昊天道:“弟子洗耳恭聽。”

老僧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一字一頓地緩緩說道:“所謂‘因緣’,是指事物的形成和毀滅均有內在的因素,佛家將這種因素稱為‘因’,將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係稱為‘緣’。簡單地說,就是一切事物或現象的生起,都有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合適的條件,就不能生成事物和現象……”

葉昊天對佛家的理論還算熟悉,所以聽來毫不費力。

此後老僧的講解漸漸快了起來:“佛曰:‘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佛經中說緣起有十一個意義:無作者義,有因生義,離有情義,依他起義……”

他講得越來越深,不但蘭兒聽得吃力,葉昊天也覺得頭大。

老僧講了整整一個時辰才收住口,看著兩人有些難過的樣子,嗬嗬笑道:“老衲是按照上麵的規定講解的。其實你們隻要明白第一段就行了,後麵的全是廢話,聽不聽問題不大。你們既然來了,就會在這裏住一段時間,有什麼不懂的東西,以後慢慢揣摩就是了。”

葉昊天連忙道:"謝師傅傳經。弟子可能住不了多久,隻待目睹佛宗大會之後便要回去了,希望有緣還能再見。"

老僧十分惋惜地望了他們一眼,微微歎了口氣:"你們的修為雖然不錯,隻怕仍難抵達山顛。"

葉昊天也不明說,隻是道:“待弟子試試看,實在不行也沒關係。”言訖告辭而去。

第二重金山色成玄黑,似乎是玄鐵鑄成。守關的是一個胖大的中年和尚,講的經文則是“空”的含義,以及佛家為何叫做“空門”。

胖和尚講得口水四濺:“要想去除煩惱,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世間的事物無一不是暫時由各種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這些幻象使你感覺到事物的存在,其實存在的隻是因素,因素在變,事物也在不斷變化。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至於對稱心的事物起貪心,對不滿的事物起怨恨了。佛家所講的‘空’字,並不是一切都沒有的意思,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後,不要把它擺在心裏,那是去除煩惱的最好方法。”

葉昊天和蘭兒唯唯稱是,反正不管怎樣都要聽滿一個時辰。

第三重金山色成紫紅,好像紫金鑄就的一般。守關的是一個年長的女尼,身著緇衣,頭戴僧帽,講的經文則是什麼叫“無常”。

“所謂無常,是指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待的互存關係,其間沒有恒常的存在。事物的現象是暫時的各種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動。佛家說刹那生滅,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異、滅。刹那是極短的時間,彈一下指頭的時間有六十刹那。一個物體的生住異滅,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實際都是刹那生滅相續的存在……”

又是一通長篇大論,聽得蘭兒似懂非懂,隻想讓她早點講完。

過了好大一陣,老尼終於停了下來,麵目慈祥地望著兩人:“懂了嗎?如果沒懂,我可以再講一遍。”

葉昊天連忙應道:“多謝師傅,我懂了。世上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比如人身上的毛發,每時每刻都可能有脫落;三萬六千個毛孔,此時彼時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