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快樂,為每一次選擇喝彩(1)(1 / 3)

為了賺錢、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為了成功,我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就是想體驗得到後的喜悅。可是,為什麼80%的人都感覺不到持久的快樂呢?其實,快樂並不在最後的結果,而在一次次選擇與放棄之間。隻有為選擇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快樂起來。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有位禪師曾說過:“人生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踏實。”昨天灑了牛奶沒什麼,不要覺得可惜,更不要覺得苦惱,隻要以後別把牛奶打翻就好了。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人們總是習慣於得到而害怕失去。雖然每個人都懂得“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而失去則可惜可歎。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並為自己的不小心而生氣,甚至痛苦。請記住,千萬不要讓它影響你的生活,因為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把握好今天。泰戈爾說:“假如你還在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將會錯過月亮和星星。”

生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生命裏,你究竟把多少時間用在了現在,用在了明明白白的當下?在時間的長河裏,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有來到,隻有今天屬於自己,屬於已經兌現了的“現在”。牛奶灑了,不能再收回;流水入海,不能再取回。對失去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過分地傷心難過。

在紐約的一所中學,老師保羅給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他所教的班級中,有很多學生常常為自己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試卷後充滿憂慮,擔心自己不及格,甚至影響了接下來的學習。

一天,保羅在實驗室裏講課,他先在桌上放了一瓶牛奶,然後沉默不語。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的課程有什麼關係,都靜靜地坐在那裏,望著老師。保羅忽然站了起來,一下把那瓶牛奶打翻到了水槽裏,並大喊了一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值得。”

然後,他讓學生們圍到水槽周圍仔細地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灑光了,不管你怎麼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把它們取回。假如能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牛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忘記這件事,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後集中精力去做下一件事情。”

後來,學生們都長大成人了,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但他們一直都清楚地記得這堂課,記得保羅老師的教導。由於自己的不小心,也許你把一杯可口的牛奶打翻了,在一段時間內,你可能會自責不已。但你一定要牢記,牛奶被打翻已經不可改變,過分地傷心自責,隻會讓自己的生活不痛快。

打翻的牛奶不值得我們哭泣,假如我們用“今天”來為“昨天”的不幸悲哀,那明天我們隻能為“今天”的虛度光陰而悔恨。在這個世上,誰都免不了犯錯,牛奶打翻在地既成事實,再怎樣哀歎也於事無補。失去的東西是不可能回來的,所以,我們不應該為此事而生氣,而是應該學會坦然麵對失去的東西。

一天,一個外國人在輪船甲板上看報紙,突然一陣大風把他頭上戴的一頂新帽子刮進大海。這位先生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看了看正在飄入海中的帽子,又繼續看起報紙來。“先生,你的帽子被刮進大海裏了。”“哦,知道了,謝謝!”說完他繼續看報紙。“你……怎麼不……”“我為什麼非要抱怨一下呢?”“可那帽子看起來值幾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慮如何省錢再買一頂呢!我也很心疼,但我能讓它飛回來嗎?”

這位先生的豁達與瀟灑不能不令人佩服。失去的已經失去,何必為此而煩惱傷心,或耿耿於懷呢?

一位老人乘列車遠行,剛買的新鞋不慎從飛速行駛的列車窗口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坦然一笑:“無論鞋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也沒什麼用了。把它扔下去,撿到的人就可能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也許你覺得老人的舉動有些反常,殊不知其中透露著睿智: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麵對失去的豁然心態,令人敬佩,也發人深省。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難免遭遇出乎意料的失去,有財物的失去、健康的失去、機遇的失去……失去已成事實,關鍵是我們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下一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