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太公緩步跨上老祠堂的石台階,開始主持結婚典禮。吹鼓手們吹奏起古老的新婚曲,太公吆喝著:“新郎新娘拜天地!”
秋雲在兩位村姑攙扶著登上石台階。
小明往石台階上走上去的時候,突然被族長太公擋住了:“孩子,你懂族裏的規矩吧?你哥還沒結婚,你怎麼能當新郎?”
小明大吃一驚。
“大明!大明快上來拜天地!”族長太公大聲吆喝著。
大明卻任憑人們怎麼推他,死也不肯上台階。這時,太公喊出兩個名字,兩名壯漢立即衝上來,一人挽住大明的一隻胳膊,象當年他母親挨批鬥一般,被送上台階,大明不肯磕頭,兩個壯漢便使勁地將他的頭往下按。大明身子猛然一扭,雙臂用力一甩,兩個壯漢被甩得連連朝後趔趄了幾步,栽倒在地。母親吼道,“大明,休得無禮!”
大明終於不動了。但秋雲還是又哭又鬧,象發瘋了一般。她左衝右突,企圖從人群中突圍出去,卻被幾個村婦死死地扭住不放。隨著族長太公一聲“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的斷喝,眾人蜂擁著,將秋雲和大明推進新房裏,然後把門鎖死了。
秋雲在新房裏還是不停地哭鬧。直到後半夜,小明走到母親的房裏,想來求情,卻又不知怎麼說才好。母親卻一把拉過小明,咬住耳朵低聲道:“做娘的都是為你好,你表舅年紀大了,他的財產要你去繼承。到時候,你還能娶上個香港的美人兒……”
母親的臥室與新房隻隔一道糊了幾層舊報紙的竹柵欄。秋雲在竹柵欄那邊的哭鬧聲,母親聽得很真切。可是,第二天晚上秋雲不哭不鬧了,陳氏豎著耳朵聽,還是聽不出個名堂來。床榻是竹片編成的,照理應該有聲音的。除非不幹那事。第三天晚上陳氏繼續豎著耳朵聽,還是聽不出床榻有吱格吱格的聲音傳過來。陳氏是過來人,這事瞞天過海也瞞不過她。當年大明他爹得到她時,那床榻的聲音連隔壁的鄰居都能聽到。四叔公敲著旱煙鬥說,“唉,這古少爺體弱多病的,還夜夜耕耘不歇,壽命就不會長了。”後來果然不出四叔公所料,不到三年工夫,就拋下妻兒,一命歸西。陳氏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把大明小明喂養大。所以,這兩個孩子在母親麵前是惟命是從,百聽百順的。
陳氏又豎著耳朵聽了好幾夜,還是聽不出個名堂來,心裏幹著急,便怨大明這孩子不頂事,放到身邊的美味還不會消受,蠢驢!
陳氏白天便也留意起秋雲和大明的一舉一動來,發現秋雲對大明很客氣,大明對秋雲也很尊重。但秋雲總是更多地和小明接近,小明走到哪裏,她便跟到哪裏,小明幹什麼活,她都要去幫一把,一邊幫他幹活,一邊悄悄地說著話兒。陳氏瞅著,瞅了幾天心裏便憋不住,旁邊沒有人的時候就一把拉過小明悄聲說:“如今她是你的嫂子了,別跟她太親近,離著她點兒,嗯?”
小明心裏當然也明白秋雲心裏依然向著他。秋雲單獨和小明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偷偷地擦眼淚,小明隻好悄悄地安慰她。大明和小明承包了村裏的一片荒山,兄弟倆起早摸黑地墾荒,秋雲給他們送茶送飯,小明吃飯時常常發現秋雲把紅燒肉或者雞蛋藏在他的飯碗底裏,這使他心裏很不安。
村裏管水庫的人要換班,小明主動要求去管水庫。水庫座落在離村子三裏以外的山嶴裏,小明想以此來疏遠秋雲,好讓她跟哥哥親近一些。可是,幾天以後,秋雲就到水庫裏來看望小明了,還給他拿來了蛋糕、筒麵等好吃的,叫他晚上肚皮餓了吃。小明問她買這些東西的錢是哪來的?秋雲說,蛋糕是用雞蛋換來的,筒麵是用麥子換來的。小明問她母親知不知道?她說不知道。小明叫她以後不要這樣做,秋雲沒回答,隻是擦眼淚。
以後秋雲還是經常到水庫去看望小明,給他帶去好吃的。次數多了,母親有所察覺。有一天,秋雲拿著雞蛋和麥子剛出門,就被陳氏攔住,一把奪過她手裏的布袋,發現布袋裏裝的是雞蛋和麥子,氣得不得了,一把扭住秋雲,拉進屋裏,邊打邊罵,罵秋雲是“家裏賊”,不要臉,把家裏的東西偷出去賣,賣了錢吃零食。秋雲沒有為自己分辯,隻是哭。陳氏看她哭,更來了氣,拿起根竹棍就朝秋雲劈頭蓋臉地打過去,喝問她以後還偷不偷?秋雲連忙說以後一定改正,再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