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上海阿拉1(1 / 3)

柳河坊每天都走動著一個漂亮女人。她每一次走動都能給這條依山傍水的古老小巷帶來清新。60年代的柳河坊還很窮,住在這條小巷裏的大都是做小買賣的、幹小手藝的、搞修理的、拉車的、搖船的、做挑夫的等等,他們的子女們有的進了工廠,有的去了農村,有的去了邊疆。即使進工廠當了工人的,因家境困難,想找個城裏對象也難,所以從農村裏嫁到這裏來的姑娘特別多,小巷裏的居民們平時穿的衣服大都是打補丁的,隻有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穿上一件比較體麵一點的衣服,唯有這位漂亮女人例外。

漂亮女人名叫陳素雲,是柳河坊居委會的治保主任。陳素雲的衣服每天都能穿出新意來,有時甚至一天換上好幾套衣服,她很注意上下的搭配和變換,所以,每當她扭著那厚實的圓臀走過來時,總讓人感到新奇。她逢人便熱情地操著上海口音打招呼,那紅撲撲的蘋果臉上總是堆著甜甜的笑。坐在屋簷下補衣服納鞋底的家庭婦女們總是討好地說:“陳主任,你這套衣服真漂亮!”

每當這時,陳素雲總是綿羊似地笑幾聲,說:“都是阿拉老楊,老是給我買衣裳,叫伊勿要買來,伊還要買。”

婦女們都稱讚她的老公老楊真好。

陳素雲聽了,便得意地扭動著圓臀繼續往前走去。

等她走遠了,婦女們才悄聲罵道:“妖精,聽了她那不三不四的上海話,渾身冷得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於是,婦女們背地裏偷偷地給她起了個外號:“上海阿拉。”

“上海阿拉”當然不是正宗的上海產,而是出自本地的鄉下姑娘。但倒也並非種田人家的女兒,而是大戶人家的千斤。由於家庭成份關係,貧下中農們不敢去提親,她也從心眼裏瞧不起泥腳梗。一晃眼,陳素雲已經20出了頭。有一天她母親突然從貨郎擔裏聽到消息,她家在城裏的一個楊姓遠親,其兒子當了多年的兵之後,複員後進了上海鐵路局。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素雲的母親趕緊拿了女兒的玉照專程進城上楊家說親。楊家老姑奶奶對這位平時從不來往的遠親的到來並無好感。但素雲的母親嘴巴乖巧,話語甜蜜,楊家老姑奶奶看了素雲的玉照倒也順眼,再想想自己的兒子已年近40,該早日成家,便答應了這門親事。並說:“這事一旦定下來,是馬上要結婚的。”

“自然,自然,這親事一定下,素雲就成了你們楊家的人,您要啥時候結婚,當然是您說了算。”

於是,做母親的立即給兒子寫信,說是做娘的為你定下了終身大事,見信後立即回家結婚。楊家的兒子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對娘的決定當然不會違抗。但他人沒有回家,隻從郵局寄來一隻漂亮的手提箱,裏麵是幾套時髦的女式服裝、裙子、皮鞋之類,還夾著一紙家書,說單位裏工作忙,一時走不開。接著還向母親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說是如今新社會了,興新式結婚了。隻要叫素雲到上海來,結婚的事單位裏會操辦的。

對此,素雲倒也同意。她從手提箱裏拿出衣裳、裙子、皮鞋之類打扮一番,提著手提箱便踏上北去的列車。她從上海站下車的時候,從未見過麵的老公——身著鐵路製服渾身筆挺的男人早已在等候她了。他那粗糙的大手拉住她那白嫩的小手,象一個大伯伯牽著一個小女孩,大步朝前走去。她覺得這老公太老了。但她立即想起母親對她說的話:“老公老公,總是老一點的好!”再想想自己是個鄉下姑娘,家庭成份又不好,連種田佬都看不上俺,如今能嫁個上海老公,也該知足了。

老公牽著她到了單位,先上食堂吃晚飯,然後到大禮堂參加聯歡晚會,單位的團組織和婦聯為他們舉行了革命化的婚禮儀式,給新郞新娘戴上大紅花,然後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陳素雲知道自己和這位比自己年長好多歲的陌生男人一起被關進這間小屋裏,接下去意味著什麼,想到這裏她嚇得哭了起來。老公象抱孩子似地把她抱到自己的膝上,邊為她揩眼淚邊說:“別哭,我給你吃糖!”說著,真的剝了顆奶糖塞進她的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