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年年春風烏桓城(1 / 3)

同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遼東的塞外是沒有這樣的十裏燃燒的緋紅春色的,春風越過長城吹到塞外,曆經長途跋涉漸至緩和,阿魯科爾沁草原上的牧草已經長勢頗為茂盛,風吹過便似綠濤湧動,綠濤中羊群時隱時現,牧羊人手中的牧羊杆上的氈條隨風招展,便似故人揮動手臂的召喚,向著那春風吹來的方向,等待誰的駿馬再奔馳回來。

牧羊的是十一二歲的少女吧,那牧歌清麗婉轉,嘹亮而悠揚,穿行於風中,經久不息,那歌聲唱到:

那回響千年的琴聲

穿越這塞北的風沙

誰在蒼茫中把牧歌唱到嘶啞

**********燃起深情的火把

隻為看清你的容顏

輕撫你的長發

那疾如閃電的背影

消逝在塞北的風沙

誰在豪邁中讓夢想馳騁天下

我在夢中跨上奔馳的駿馬

追隨你匆忙的腳步

陪伴你到天涯

烏丸山頂的神廟祭台上,如今的祭司站在這寬闊的高台上,倚著冰涼的白玉欄杆,望著高台下望不到邊際的草原亦輕聲跟著哼唱。

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盟的一支,匈奴擊敗東胡以後,這部分人遷到此地繁衍生息,漸至壯大。烏桓人奉烏丸山為神山,相信烏丸山中有烏桓大神,族中代代相傳一些上古時代不知傳自何處何人的巫術,族人信奉神明的力量乃是護佑全族平安之根本。族中除了首領之外,更有代代相傳的祭司。祭司被認為是與烏桓大神進行直接對話的人,她將神明的旨意傳達給族人,並將族人對神虔誠的敬意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訴至與神,其權利與地位並不在首領之下。

而祭司皆從處子之身的純潔少女中選拔培養而出,祭司代代單係相傳,下一代的祭司皆由上一代的祭司挑選,選中後一直跟隨在祭司身邊直到老一代的祭司去世便直接接任為祭司,任期為一生直至到死為止。

如今的這一代的祭司乃是族長烏桓王蹋頓的大女兒蹋思吉,這是一個讓人出乎意料的結果,雖然祭司位高權重,受人敬仰若神明,但終其一生於烏桓山空闊無人的神廟中,不得嚐人間悲喜歡憂、愛恨情仇,一世孤獨,便似這廟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像一樣,想來其一生也是遺憾的吧!

而芸芸眾生,皆是凡人,便願得沉浮塵世,受煙熏火燎,便是幸福知足!

蹋思吉是烏桓王的掌上明珠,沒人想到最終會是她接替上一代的祭司阿布思而成為新一代的祭司,雖然對巫術感興趣的蹋思吉從小喜歡纏在阿布思的身邊學一些小小的有趣的巫術,但把聰明美麗,善良知性的蹋思吉當做掌上明珠的蹋頓也從未想過會讓蹋思吉成為新一代的祭司,但不知為何,建安十年,曹魏大軍征討烏桓退去後的一天夜裏,蹋思吉就接替逝世的阿布思成為了新一代的祭司。

從此,草原上的牧羊人便常常望見一襲黑色神袍的年輕美麗女子於高高的祭台上眺望南方,深邃的目光仿佛望斷歸鴻一般。

蹋思吉望著南歸雁回的方向,依稀間仿佛又看見那人踏馬緩緩而來,剛毅的臉棱角分明,臉上帶著一股自信,一股驕傲,一股傲視天下的霸氣,眉宇間的神色卻又隱隱透著一絲困頓,一絲厭倦,一絲言不得的意興闌珊。

那時,她除外打獵孤身被狼群圍困,他出來散心碰巧遇見,他拔劍救她一命,他的劍,狼群中遊走便若舞蹈。那時,他是投奔父王的落魄客人,她是萬眾嗬護的公主,她道謝,他並不多言語,隻是帶她回城便轉身離開,他望他漠然轉身離去的消瘦背影,覺得他與他兩個口若懸河的哥哥,實在太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