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傳染,接連遭殃
作為生物戰劑的病原體多數是烈性傳染性致病微生物,其毒力大,感染劑量小,少量病原體侵入肌體就可感染發病。據報道,A型肉毒毒素的呼吸道半數致死濃度僅為神經性毒劑維埃克斯的3%。在適宜條件下,1克感染Q熱立克次體的雞胚組織,分散成1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就可使100萬以上的人受染。
而且,在人員密集、平時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很容易傳播、蔓延,引起傳染病流行。比如,流感在幾個月內就傳遍全世界,曾發生多次世界大流行,霍亂也曾在短時間內從一個洲傳播到另一個洲。1961年,霍亂首先在印尼蘇拉維西島的望家錫出現,1月份發病開始上升,5月份傳到爪哇,接著傳到東南亞各國,包括我國的廣東陽江縣,第二年又傳到沙巴以及中國東南沿海各省;1963年傳到泰國、南朝鮮、馬來西亞、孟加拉國、柬埔寨,以後又傳到日本;1965年傳到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和前蘇聯;1970—1972年傳到非洲北部及西非等國家以及東歐的捷克和前蘇聯的歐洲部分;1973—1978年又傳到南部非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特別引人注意的是,1992年10月,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又出現了一種新型霍亂,人稱“0139霍亂”。這種新型霍亂在短短兩年中,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尼泊爾、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流行,中國也未能幸免。這些致病微生物之所以有這麼強的傳染性,是因為它們不但能在人體內大量繁殖,還能不斷汙染周圍環境,使更多的接觸者發病。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即開始排菌,有些輕患者和健康帶菌者很難被發現。
他們的活動常常使傳染病從一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個地區。這種在人群中引起少數人發病即能造成時間上持續進行、空間上不斷擴大的傳染性,具有很大的威脅性。一旦烈性傳染病在一個地區流行,對於工業中心、交通樞紐或兵員集結地區,就會使生產停頓、交通中斷、兵員不能調動,而且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事醫療和防疫工作。即使沒有發病的人,也會產生心理恐慌,從而嚴重影響生產和作戰能力,影響居民情緒和軍隊的士氣。
殺傷專一,一枝獨秀
生物戰劑隻能使人、畜和農作物等生物致病,對於沒有生命的其他生活資料、生產資料以及武器裝備等則沒有破壞作用,這一特點在軍事上具有特殊的優越性,因為襲擊成功後,攻擊一方可以立即使用占領區內的一切物資和生產資料。戰爭發動者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占領一片廢墟,而是企圖獲得能夠繼續使用的工業設備和勞動力,或者獲得立即能使用的港口、交通工具或可以利用的土地。因而,不破壞物質財富的生物武器,使政治家和軍事家對它具有特殊的興趣。美國軍方認為:“在戰時廣泛使用生物武器是完全必要的,因為這樣就會減少戰後恢複和重建的負擔。”
無孔不入,追你到底
生物戰劑氣溶膠可隨空氣流動而進入一切不密閉的、沒有空氣濾過設備的工事、車輛、艦艇和建築物的內部。構築良好的工事和裝甲堅固的坦克能經受強大火力的轟擊,卻抵擋不住生物戰劑氣溶膠的侵襲。生物戰劑氣溶膠還能隨氣流滲入森林,利用生物武器可以有效地襲擊隱蔽在森林中的遊擊隊員。
隱藏容易,難以發現
生物戰劑氣溶膠無色無味,且多在拂曉、黃昏、夜間或陰天秘密施放,所投的動物也易和當地原有種屬相混淆,人們即使在充滿戰劑氣溶膠的環境中活動,也無法察覺。任何人都不能停止呼吸,即使每升空氣中隻含有10個生物戰劑顆粒,隻要在其中呼吸幾分鍾即有感染的可能。防毒麵具雖能有效阻止生物戰劑氣溶膠進入呼吸道,但遺憾的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實用、靈敏、快速、適用於野戰的生物戰劑氣溶膠警報器。如不能及時發出警報,在這種情況下,對生物武器的突然襲擊就難以預防。而且,敵人可混合使用幾種病原菌,所以不易被發覺,便於進行突然襲擊。
成本較低,價格便宜
培養微生物或蟲媒,一般不需要十分嚴格的條件,所用的培養價格也很便宜,來源廣泛,容易獲得,大量生產時,所需的儀器設備也比較簡單。據1969年聯合國化學生物戰專家組統計,為了殺傷居民,若使用常規武器,每平方千米的成本費可能為2000美元,核武器為800美元,神經性毒劑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僅為1美元。此外,生物武器與其他武器最大的不同點是,在一定條件下,生物戰劑具有自我增殖能力。也就是說,它們是有生命的。因此,隻要極少量生物戰劑進入肌體,就能迅速大量繁殖引起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