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014 臨江仙 千裏瀟湘挼藍浦(2 / 2)

接著第三句,進一步描寫對瑟聲的感受,湘妃的瑟聲是清涼哀怨的,抒發了她們對舜帝思念的深情,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聲,不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詞人的幽怨。詞的歇拍兩句,寫聽完曲子,抬頭尋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見蹤影了,隻有江岸無數座青青山峰巍然聳立,更進一步寫出詞人的悵惘之情和剛毅不屈的性格。結尾全用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成句,但卻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詞人自己的創作。它寫出了曲終之後更深一層的寂寥和悵惘,也透露了詞人高潔的性格。

這首詞和作者以感傷為基調的其他詞篇有所不同,盡管偏於幽冷,卻沒有顯得氣格羸弱。全篇滲透楚騷的情韻,這在秦詞中也是特例。

五、評價:

《憩園詞話》:“杜文瀾雲:詩之幽瘦者,宋人均以入詞,如‘曲終人不見,江上數蜂青’一聯,秦少遊直錄其語。若是者不少,是在填詞家善於引用,亦須融會其意,不宜全錄其文。總之,詞以纖秀為佳,凡使氣使才、矜奇矜僻,皆不可一犯筆端。”

六、番外:

前人對此詞評價很高,據宋代吳炯《五總誌》記載,當時潭州知府在合江亭宴請客人,命令歌妓都唱《臨江仙》詞,有一個歌妓獨獨唱了兩句“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當時在座的有一個叫張才叔的客人大為稱善,於是問歌妓這首詞的全篇,歌妓說:“昨夜居於商人船中,鄰船有個男子倚檣而歌,聲調淒怨。但我苦乏性靈,隻記住了這麼兩句。如果有兩個姐妹跟我同去,就能記全了。”於是太守命三位聰明伶俐的歌伎與之同往,尋找那艘商船,以便記下全詞。次日晚上,四位歌伎在船上一邊飲酒一邊等待。將到三更之時,遠處停泊的一艘船中果然傳來一位男子吟唱《臨江仙》的聲音。其中一位叫趙瓊的歌伎還未聽完便淚流滿麵道:“這是秦觀的作品啊,他不是已經仙逝了嗎?”原來趙瓊是潭州有名的歌伎,秦觀被貶往南方經過潭州時,曾與趙瓊有過一段交往。趙瓊對秦觀的詞風極其熟悉,所以一聽就知道是秦觀的作品。將船駛近一問,原來那艘船上正載著秦觀的靈柩。可能是秦觀生前特別喜歡自己這首《臨江仙》,所以他的門人經常在他的靈柩前深情地演唱。而趙瓊一聽便知是秦觀的作品,也可謂是秦觀的知音了。這個故事不一定可信,但由此可見這首詞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