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體育·文娛(3)(2 / 3)

自由式摔跤是由古典式摔跤發展而來的比賽方式,體重分級,得分及勝、負標準均與古典式相同。二者的區別在於古典式規則規定不準用手和腿進攻對手的下肢,隻準握抱對手腰以上的部分。而自由式則“自由”一點,比賽時,可以手足並用,抱腿、纏足、勾足、挑腿和跪、撐、騎、纏等動作均是它的典型戰術。

趣味鏈接: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它本來是源於中國的嗎?

現代,相撲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的國技,其實,相撲原是我國古代“角抵”的一種。早在西漢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帶流行著一種民間遊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麵具互相比武、鬥力。這種既是競技又是表演的活動,被稱為“角抵”,又名“蚩尤戲”。

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紀》中曾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將“角抵”與黃帝戰蚩尤的傳說聯係起來,這就足夠說明它的漫長曆史了。

古代的“角抵”的範圍很廣,相撲僅是其中一部分。到宋代,“角抵”一詞才專指摔跤一類活動,亦稱相撲。

現在,古老的相撲在日本還頗為流行。

030角鬥的由來

古羅馬有一種野蠻的娛樂——角鬥,最開始源於意大利西北部古代伊達拉裏亞的一種殯葬儀式。曾經有一個時期,人們相信用人血可以慰藉亡靈,因此,在古羅馬人的殯葬儀式上常常要殺死一些戰俘、奴隸和牲畜。公元前264年,兩個貴族在他們父親的葬禮上,迫使三對角鬥士互相殘殺,這是最早的角鬥記載。

早期的角鬥士都沒有受過角鬥訓練,身上也無任何保護,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那樣會延緩死亡。經過兩個多世紀,角鬥規模越來越大,角鬥項目也不斷翻新,出現了專門訓練角鬥士的學校。

角鬥士大多是戰俘、奴隸和死刑犯人。第一次讓大批角鬥士與猛獸角鬥的是愷撒,那是在他父親的葬禮上。在他死去的女兒的紀念會上,愷撒還組織了一次騎兵角鬥,一方是騎馬衝殺,另一方則馭象應戰。

角鬥士社會地位低下,死後不準葬在正式墓地。公元前73年,震撼意大利半島的奴隸大起義,就是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角鬥士發動的。但直到公元5世紀末,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角鬥這種殺人遊戲才逐漸銷聲匿跡。

031柔道的由來

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

在日本東京,古武道研究會曾立一碑,上書:“拳法之傳流,自明人陳元讚而起。”陳元讚是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是他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陳元讚生於明萬曆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藝,少年時代即在嵩山少林寺習武。經名僧指點,武術漸進,成為一名武林高手。

天啟元年(1621年),他東遊扶桑,先後在名古屋、江戶等地傳授正宗華夏拳術,並廣收徒弟。那時,陳元讚的徒弟中三浦、福野兩君深得少林武術之真諦,自立門戶後,遂稱為“日本中古柔術之祖”,將中華武術發展成日本的柔術。

1951年,日、英、法諸國發起創立國際柔道聯盟,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於1956年在東京舉行。1973年柔道項目正式列入我國競賽項目。

032拳擊的由來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生動記載。

一幅公元前1500年的希臘壁畫中就有戴手套進行拳擊的場麵。在古代,戰士拳擊時,由於可以任意使用摔、打、踢、蹬等動作,直至將對手置於死地,所以它隻是一種供奴隸主尋歡作樂的殘殺遊戲。

最早的拳擊規則是1729至1750年稱霸英國拳壇的傑克·布榮頓於1743年製定的。

拳擊在國際上分業餘與職業兩種比賽。奧運會舉行的拳賽屬於業餘性質,職業拳手不得參加業餘拳賽。

033太極拳的由來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流傳,僅見於拳術家的言傳身教。

1929年揚州金一明的《三十二勢長拳》中說:“武當脫胎於少林,少林得法於禽經。”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模仿熊、虎、猿、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結合民間流傳的保健運動,創編出了《五禽戲》,華佗因此被尊稱為拳術開山始祖。

此後,拳術發展為外內兩家:外家是以達摩禪師為祖的少林派,內家是以張三豐為祖的武當派。

南嶽國師文進之編著的《太極拳劍推手各勢詳解》一書,在談到太極拳的起源時有記:“張三豐生於遼東懿州,身高七尺,能日行千裏,洪武初,至蜀大和山修道,二十七年入湖北武當山誦經。一日,有鵲雀急呼於院中,張氏聞之,由窗中窺見樹上有雀,其目下視,地下盤有長蛇,其目仰視,二物相鬥,曆久不止,每當雀上下飛擊長蛇時,蛇乃蜿蜒輕身搖首閃避,未被擊中,張氏由此悟通太極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之理。”

太極拳最初是叫長拳、十三勢,後來王宗嶽根據《周易》陰陽動靜的道理名其為太極拳。因太極拳運動作勢,任其自然,無中生有,所謂無極而太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