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文化·教育(4)(1 / 3)

明朝末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在廣東刻印成《坤輿萬國全圖》。出於對中國的敬意,他把中國置於地圖中央。這幅地圖對我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產生了較大影響——它使我國原有的經緯概念得到充實、明確和係統化。

1718年,清代官方監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製成,這是當時中國最權威的地圖。

我國古代地圖的特點是起源久遠,繪製技術高超,理論完整、係統,種類多樣。

033印刷術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中,印刷術榜上有名。

在印刷術未問世的時候,人們要想記載事件,主要是通過手抄方式形成書籍。這種方法既笨拙,又很不方便。一部書的問世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時間,如果一時不慎抄錯,麻煩就更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最早想到用雕刻木板的方式來印刷書籍。雕版印刷最早出現於隋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那時的中國人在雕刻出一塊版後,就能在上麵印出無數頁同樣的書來,與手寫相比,不但節省精力,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在唐朝,有的小販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就想方設法印刷白居易的詩集,冒充白居易的真跡,騙取了不少錢財。可見,雕版印刷術在當時民間是非常流行的。

可是,這種印書的方法有很多弱點。一是雕版費時費力,雕刻一部大書,如果不小心刻錯一個字,整塊版就得重新刻;二是雕好的版不易保存,容易發黴腐爛,被蟲子破壞。

北宋時,一個叫畢升的普通平民對發明創造有濃厚的興趣。稍有空閑,他就琢磨起印刷術來。一天,他把整版的文字一個個分割開來,然後根據文章的需要,再把它們組合在一個板上。

他的一分一合,在整個印刷技術史上卻是了不起的舉動,活字印刷術就這樣誕生了!畢升最初試用的字是用木頭製成的,可他注意到,木頭遇油墨會發生膨脹現象,字跡變得模糊,後來他改用燒製的膠泥活字,就沒有這些問題了。

早在唐朝,日本人就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世紀,木活字進入朝鮮。在此之後,朝鮮人發明了銅活字。後來,鉛字印刷流行開來。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在新疆向外傳播,使波斯、埃及、歐洲受益,還為歐洲的文藝複興運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1405年前後,德國人古登堡又對印刷術進行了改進。這項技術有三個很重要的特點:一是用鋁、鉛合金鑄造鉛質活字;二是加大壓力,使鉛質活字版壓在紙上印出字跡;三是采用油性的印刷墨水。他把這三條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印刷的速度得到提高。從此以後,活字印刷術在歐洲得到了普及。

在古登堡改進印刷術50年後,歐洲的圖書印刷量就突破了百萬大關。印刷術的用途也不斷擴大,其他途徑包括印刷傳單、海報、商務表格,甚至印刷教堂裏的免罪書。宗教家馬丁·路德就是看不起教會印製免罪書的行為,才掀起了新教改革運動。

活字印刷術使歐洲人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當時歐洲印刷的書,所用的語言是歐洲白話和方言,而不是隻供少數人閱讀的拉丁語。這樣,歐洲有文化的人口從原來的百分之五很快增長到了百分之十,這就為16、17世紀新思想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進入18世紀以後,隨著出版事業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手工操縱的印刷越來越不滿意,而用機器來生產書籍、報刊,則成為曆史的必然。19世紀初,德國印刷商柯尼希和技術員鮑爾來到英國倫敦,成立了首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印刷所,開創了機械印刷的新時代。

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創造了“整頁電傳機”,從中央報社將報紙的內容向地方報社整頁傳遞,這就為社會信息的快速傳遞提供了物質基礎。

034《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由來

《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一部專門記載各種奇異的世界之最的書,它的創刊人是吉尼斯啤酒公司總經理休·比佛爵士。

1951年,英國吉尼斯啤酒公司的總經理休·比佛在一次打獵中,朝一隻金鳥開槍,但沒有命中,他抱怨說,這也許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