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隻手放在嬰兒的臀下,支持其體重;另一隻手扶住孩子的頭部,使孩子靠住你的肩膀,豎直臥在你的胸前。這樣抱孩子不但會使孩子感到安全,而且直立,無壓迫感。
當媽媽要交給爸爸抱時,接寶寶的爸爸要靠近媽媽身體,並將雙手插到遞寶寶的媽媽胳膊之上。確定爸爸的雙手已抱住寶寶了,媽媽才可將自己的手抽出,切不可隨便交給爸爸,這樣容易把寶寶摔在地上。
由於新生兒肌肉力量弱,不足以支撐頭和軀體,所以無論你用怎樣的姿勢抱小嬰兒,都要托住嬰兒的頭頸部。另外,經常變換姿勢也是有必要的,尤其不要總是以側向一側的單向姿勢抱寶寶,以免導致嬰兒的骨骼發育不正常。
把抱起的寶寶放下時,用一隻手置於嬰兒的頭頸部下方,另一隻手抬起他的臀部,再慢慢地、輕輕地把寶寶放下。在放的時候,要一直扶住寶寶的身體,直到寶寶的身體已經到床上。然後再把手從寶寶的臀部慢慢地抽取出來,將剛抽取出來的手托住嬰兒的頭部,從而使另一隻手也能抽出來。這時,再輕輕地放下寶寶的頭即可。
新生兒躺臥宜采用的體位
新生兒躺在床上時,要不斷地變化體位,不要長時間平臥,可適當俯臥,俯臥對鍛煉其呼吸功能大有好處。要睡平板床,去枕,頭轉向右側,兩手兩腳平擺於兩側。俯臥時要有專人密切觀察,時間不宜太長。
不論采用什麼體位,都不要將新生兒包裹太緊,更不要用帶子緊緊捆綁,以免妨礙其四肢的活動和胸廓的運動。
一般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天應采用頭略低於腳的側臥位,以利於吐出在分娩時吸入的羊水和黏液。第二天即應讓新生兒的上半身和頭部高於下半身,一般不必枕枕頭,即使用枕頭,枕頭高度也不要超過3~4厘米,在每次喂奶後宜右側臥位,以利於胃的排空,防止溢奶,並可避免溢奶時奶液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嬰兒睡覺不要過分搖
據科學家們研究,輕輕地搖晃嬰兒,可以使他們的內耳前庭受到刺激,產生平衡感覺,有利於其動作發育。但過分劇烈地搖晃嬰兒,對孩子卻是十分危險的。
當成人用手反複搖晃來哄嬰兒時,由於嬰兒頭部相對較大難以控製,在搖晃中就會急速晃動,使大腦不斷撞擊顱骨內壁,引起大腦皮層膨脹,使腦組織受震蕩並缺血,從而出現煩躁不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產生發作性癲癇。這些統稱為“搖動嬰兒綜合征”,多見於6個月內的嬰兒。
為此,哄孩子時一定不要過分用力地搖晃,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撫愛嬰兒正確的方法是輕輕撫摸嬰兒的全身。搖晃嬰兒常常作為一種止哭的方法,當嬰兒大哭時隻要輕輕一搖或輕拍,嬰兒的哭聲就會停止,如果輕輕哼上幾句催眠曲,嬰兒會睡得更快,這是大家所具有的常識。
有規律的輕輕搖動可使嬰兒內耳前庭接受刺激產生平衡感覺,可以加快學步的進程,還可促進孩子動作的發展。
不能給滿月的嬰兒剃頭
中國民間傳說認為,嬰兒滿月應剃光頭發,這樣可以使頭發增多變粗,有人連嬰兒的眉毛也一起剃掉。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露出皮膚表麵的毛發是毛幹,埋在皮膚裏的是毛根,兩者都是已經角化並且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生長毛發的能力取決於毛根下端的毛球,它隱藏在真皮深處。因此,無論怎樣剃、刮甚至拔,觸及到的隻是未起作用的毛幹和毛根,對起決定性作用的毛球卻一點也未觸及,根本不可能改變頭發的質量。
給新生兒剃頭,不但不會給小兒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會給嬰兒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導致疾病的發生。
這是因為寶寶的頭皮十分嬌嫩,抵抗力差,剃頭隻要一不小心就會割破孩子的頭皮,而且嬰兒的頭皮上存有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頭皮有破損時,細菌會乘機而入,並經血脈流通播散到全身,引起嚴重的菌血症、敗血症,甚至膿毒血症,嚴重時可危及嬰兒生命。
一般來說,頭發生長得如何與遺傳因素及媽媽孕期的營養有較大關係,有的寶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發越長越好。媽媽可在寶寶稍大些時,添加一些有利於毛發生長的食品,而不必靠剃頭來提高、改善發質。
為嬰兒清潔口腔
新生兒剛出生時,口腔裏常常有一定的分泌物,這是正常現象,一般無須擦去。為了清潔口腔,媽媽可以定時給嬰兒喂些溫開水,就可清潔口腔中的分泌物。
如果一定要清除髒物時,讓嬰兒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圍在嬰兒的頜下,防止沾濕衣服。家長用香皂洗淨雙手,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先擦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麵,再擦齒齦內麵及舌部。
如果嬰兒閉口不配合,家長可以用左手指、食指捏嬰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再進行清潔,但動作一定要輕巧,因為嬰兒的口腔黏膜極柔嫩,唾液少,易損傷而致感染,產生發炎潰爛等現象,故在清潔口腔時一定要注意。
給嬰兒剪指甲
嬰兒的指甲長得特別快,一兩個月的嬰兒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長,所以要間隔1周左右就要給孩子剪一次。
剪指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在嬰兒不動的時候剪,最好等孩子熟睡時剪;由於嬰兒的指甲很小,很難剪,所以盡量用細小的剪刀來剪,剪得不要太多,以免剪傷皮膚;嬰兒喜歡用手抓撓臉部和身上其他部位,往往會抓破皮膚,所以剪指甲時不要留角,要剪成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