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生兒好動,常常將床單踢成一團,同時床單要完全蓋住墊褥,所以要選用尺寸大些的,如有繩子或扣子固定就更好了。
新生兒吐奶時,被子總會弄髒,有時一天要換兩三次,所以要準備3~4張被套。蓋被要有被套,毛毯更需要被套。選擇棉布被套,可使新生兒感到舒服。
毛毯
新生兒毛毯不僅可以睡覺時蓋,也可以當披風外出時用,一年四季都可使用。應該準備兩條較輕的、保暖的、質地較好的毛毯。
新毛毯會有毛絮沾在新生兒身上,一定要打上尿布包或戴上大的圍兜。夏天,用毛毯嫌熱,可以準備小毛巾被。
枕頭
新生兒的枕頭沒有必要準備得太早,新生兒3~4個月時,可把毛巾折幾下當做枕頭使用。
當新生兒可以使用枕頭時,也應避免太高的枕頭。過高的枕頭會使新生兒睡著不舒服,且容易造成頭頸扭曲,枕頭太硬了則會造成後腦處睡傷,要選擇木棉之類的軟枕頭。
新生兒的衣著要求
經專家認定,新生兒應該從一出生即開始穿內衣,特別是在天氣寒冷時出生的嬰兒。新生兒的皮膚,毛細血管豐富,角化層薄,表皮細嫩,汗腺發育不良,排尿次數多,生長發育快。
因此新生兒的衣物應質地柔軟、通透性能好、吸水性強、不傷肌膚,最好選用純棉製成的軟棉布或薄絨布。這兩種麵料不僅質地柔軟,還有容易洗滌、保溫性、吸濕性、通氣性好的特點。同時,衣服顏色宜淺淡,應無花案。衣縫要少,要將縫口朝外翻穿。式樣要簡單,衣袖寬大,易於穿脫,便於小兒活動。
內衣最好不用領子,因為嬰兒的脖子較短,而且骨骼較軟,不能將身體伸展開,衣領會磨破嬰兒下巴及頸部的皮膚。另外,新生兒的內衣開口要在前麵,但不要用紐扣,因為扣子會弄傷寶寶細嫩的皮膚,還易誤被小兒吞入,用布條做成帶子即可,外衣要寬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新生兒不必穿褲子,因為經常尿濕,可以用尿布褲;穿的衣服一般比媽媽多一層就可以。如果嬰兒的胸、背部起雞皮疙瘩或者臉色發青、口唇發紫,說明衣服穿得過少;如果嬰兒皮膚出汗,則表示衣服穿多了,要注意減衣。
怎樣判斷新生兒的饑飽
如何判斷現階段你的小寶寶已經吃飽了還是處在饑餓狀態中?常用的估測方法如下:
吃飽後的表現:嬰兒安靜,體重逐日上升,每日有2~3次黃色軟便。
饑餓時的表現:嬰兒哭鬧不安,但哭聲洪亮,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加,大便色澤偏綠色。如有上述現象,應考慮改善奶水質量,給乳母增加營養,或每日給嬰兒補喂1~2次牛奶,即可消除饑餓狀態。
不宜緊裹新生兒
有不少家長采用棉被包裹新生兒,為了防止新生兒蹬脫被子而受涼,甚至還在包的外麵再捆上幾道,認為這樣包裹既保暖又可以使孩子睡得安穩。豈不知這樣做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兒離開母體後,四肢仍處於伸展屈曲狀態,緊捆包裹,不僅會妨礙新生兒的四肢運動,還會影響其皮膚散熱,還可能造成髖關節脫位。同時新生兒被捆綁後,手足不能觸碰周圍的物體,不利於新生兒觸覺的發展。
最簡單理想的方法是給孩子穿上合適的內衣,包好尿布,在上麵蓋一條較為寬大的被子即可,被子的厚薄可根據室內溫度進行選擇。這樣孩子可在被子下麵伸胳膊、踢腿,自由地活動。
怎樣給新生兒洗澡
給新生兒洗浴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清潔皮膚,使嬰兒感到舒服;二是預防感染,作好新生兒皮膚和臍部的護理;三是借新生兒洗浴的機會,可以觀察嬰兒全身情況,早期發現病症。因此,從出生後第一天起就應為新生兒勤洗澡,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應每天為新生兒沐浴1~2次。
在給新生兒洗浴前首先要作以下一些必要的準備。
關閉門窗,避免空氣對流,要求室溫最好在24℃~26℃,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如果沒有溫度計,可以手腕內側試溫度,不涼不燙即可。
洗澡時間最好選擇在嬰兒吃完奶兩小時左右,以減少吐奶。沐浴前先準備好洗澡用品,如浴巾、毛巾、紗布、棉棒、尿布、換洗的衣服、嬰兒肥皂、浴液、爽身粉等,臍痂未脫前還要備好消毒棉棒和75%的酒精。
洗澡前還要清洗雙手,清潔浴盆等。
洗浴的程序如下:先倒涼水再倒熱水,直至水深達10厘米為止。然後以溫度計或肘部測水溫,感覺溫暖為合適。為寶寶脫去衣服,抱起寶寶,用手托住頭部,手掌托住腋下,另一隻手托著雙足,輕輕放入盆中,注意先讓臀部入水。
先洗頭發,把洗發水、沐浴液均勻地塗抹於寶寶的頭上和身上,並輕輕揉搓,然後用海綿或紗布將頭衝幹淨,再洗淨全身。
每次給寶寶洗澡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要超過2~3分鍾。浴後一手緊托其腋下,一手緊托下身,用雙手小心緊抱寶寶離開浴盆,小心手滑。用浴巾包裹,將爽身粉輕輕抹於寶寶的全身,尤其是頸下、兩腋窩、兩側大腿內側等有褶皺的地方,然後穿好衣服,將新尿片換上。
新生兒臍帶的護理
新生兒出生後臍帶根部已由接生員進行結紮、消毒和包紮,正常情況下,臍帶結紮剪斷後3~7天會幹燥脫落,血管閉死變成韌帶,外部傷口愈合向內凹陷形成肚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