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新生兒成長發育與保健(4)(2 / 3)

由於新生兒臍帶殘端血管與其體內血管相連,是新生兒感染的易發部位,如果處理不當,細菌就會乘機通過臍帶進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導致新生兒敗血症。

那麼如何保護好新生兒的臍帶呢?

臍帶進行結紮後24小時之內要密切觀察有無出血,每天洗浴後要用75%酒精消毒,擦時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然後撒些臍帶粉,蓋上小方紗布,發現嬰兒臍帶布濕了,應該立即更換,不要用髒手、髒布去摸、擦肚臍。

臍帶脫落後,在根部有一層痂皮,自然脫落後,局部會有潮濕或米湯樣液體滲出,可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淨,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塗在臍根部及周圍皮膚上,不要用龍膽紫塗臍,以免影響觀察臍部感染情況。

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及臭味,有可能是臍部感染,應及早找醫生治療,以防病情發展惡化。

為了使臍部斷端無菌,媽媽在護理嬰兒時必須洗淨雙手,並且保持嬰兒的衣著和包被清潔幹爽。

嬰兒排尿、排便之後要及時更換尿布,並清洗臀部及會陰部,避免臍部的汙染、浸漬。

當發現臍輪或周圍皮膚出現紅腫,或有滲出液時,嬰兒可能患上了臍炎,若是僅有少量分泌物,隻需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清洗,再塗抹上碘伏溶液,一天處理2~3次即可;若臍周圍紅腫明顯,並且臍輪中有膿汁,同時嬰兒還伴有發熱、不願意吃奶、總是哭鬧等表現,應及時帶嬰兒去醫院,請醫生根據病情給予局部及全身的抗菌治療。

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擦拭時,注意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則說明溶液是新鮮有效的。

怎樣給新生兒測體溫

給新生兒量體溫可在3個部位,即腋下、口腔、肛門,一般肛門溫度最高,正常範圍在36.3~37.5℃;口腔溫度比肛門溫度低0.5℃;腋下溫度較肛溫低1℃。肛溫比較恒定可靠。口腔溫度受外界溫度影響較大,尤其是剛喝完熱水測量,影響會更大,腋下溫度可因夾得鬆或緊、摩擦、出汗等而有所變化,應該以夾緊、不摩擦、無汗為準。

新生兒測體溫常取腋下。量體溫之前,將體溫計甩到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後再用。溫度表的水銀囊那頭放在寶寶的腋下,將表夾住,經3~5分鍾後取出。看溫度計的刻度時,應橫持溫度計,緩慢轉動,便可以看清溫度計所示的刻度。體溫計用完後,要用75%酒精消毒後存放備用。

如果沒有體溫計,可以通過觸摸小兒的額頭或身體來確定是否發熱或體溫過低,這就全憑大人的感覺了。早產兒、重病小兒不但不發熱,還可能會出現低體溫。可觸摸小兒的小腿和腋窩來判斷,如發冷,常預示體溫不升。有時小兒包裹不當,手腳也會發涼。40℃以上為超高熱,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降溫。

新生兒的肚子須保暖

嬰兒自出生以後,腸胃就不停地在蠕動,當新生兒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腸蠕動就會加快,內髒肌肉呈陣發性的強烈收縮,因而發生陣發性腹痛,新生兒則表現為一陣陣哭啼,食乳減少,腹瀉稀便,常常有奶瓣。

由於寒冷的刺激,男孩易發生提睾肌痙攣,使睾丸縮在腹股溝或腹腔內,就是人們常說的“走腎”,這時嬰兒腹部疼痛轉劇,表現為煩躁啼哭不止。

發生上述情況後,隻須用熱水袋敷腹或下腹部,或用陳艾、小茴香炒熱,用布包著熱熨腹部,疼痛會逐漸緩解。

因此,平時應注意給新生兒腹部保暖,即使是夏天天氣炎熱,也應防止新生兒腹部受涼,宜著單層三角巾護腹,冬天宜著棉圍裙護腹。

怎樣給新生兒換尿布

新生兒尿布要隨時更換,才能保證幹淨衛生。

尿布應事先準備好,取兩塊尿布分別疊成長方形和三角形,將長方形尿布放在三角形尿布上,使之呈T字形,疊好後放在床邊備用。

如果孩子有哭鬧或估計孩子已經有大小便時,應先洗手,然後取兩塊疊好的尿布一齊塞在嬰兒臀下,將上麵長方形尿布蓋住會陰部,再將三角形尿布的三個角在會陰部上方係在一起,再在孩子的臀部的上、下兩麵各墊一小棉墊子,既可保證孩子能自由舒服地伸腿活動,又能避免尿濕被褥。

給孩子換尿布應注意:一是要勤換,否則大小便長時間刺激會陰部皮膚可引起尿布疹;二是孩子大便後,換用新尿布前,應用柔軟的溫濕尿布將會陰部擦洗幹淨,並保持局部幹燥;三是動作要輕快,特別是在冬季,要防止孩子著涼。

應為新生兒選用白色舊被單或舊棉衣服改製而成的尿布,既柔軟,吸水性強,又無刺激性。如大人的舊棉毛衫、棉毛褲、舊棉被裏、舊床單等,剪成合適的大小,洗幹淨後開水一燙,太陽曬幹即可使用。

市麵上銷售的成品有一次性無紡尿布,一般不會損傷孩子肌膚,隻是價格較貴,作為臨時應急或外出時使用較好。

新生兒尿布的清洗與消毒

新生兒每天用過的尿布一定要認真地清洗。小兒每天用過的尿布很多,如能一塊一塊地洗最好,集中起來清洗也可以,但一般每天要集中洗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