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這個階段的基礎體溫開始下降,一直到生產時都保持低溫狀態。這段時期稍能看出腹部的隆起,子宮明顯增大,在下腹部很容易摸到。此外,孕吐已經結束,孕婦的心情會比較舒暢,食欲開始增加。尿頻與便秘現象漸漸消失。
從這時起,每次產前檢查都要測量子宮底,測量從恥骨中央到下腹部的隆起處(這就是子宮底)的長度,根據這個長度來判斷子宮的大小,到15周末時,子宮的高度應是5~12厘米。
這個時期,痛苦的孕吐已結束,孕婦的心情會比較舒暢,胎內的環境安定,孕婦食欲也於此時開始增加。尿、便漸漸恢複了正常,但分泌物仍然不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時仍有嚴重的嘔吐現象,有可能是懷孕異常,應作檢查。
營養搭配要求
懷孕第4個月的飲食要求是,除食物保持豐富的營養外,孕婦還應有良好的食欲。此時,胎兒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麵的,如果孕婦偏食或亂用藥物的話,就有可能造成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缺乏,從而導致神經係統發育不良、兔唇、先天性心髒病等,特別對胎兒血液係統有較大的影響,因為此時胎兒已經開始生成成人血紅蛋白了。
孕婦可遵循以下食譜來安排一天的飲食。
早餐
主食:蓮子糯米粥兩碗,小饅頭兩個(約100克)。
副食:熗菜1盤,蛋1個,醬瘦肉50克。餐後水果,蘋果、梨均可。
午餐
主食:白米飯兩小碗,或白麵豆沙卷2~3個(量在100克以內)。
副食:青菜、魚、肉等各一種,魚湯或各種高湯為主的湯羹類兩小碗,餐後水果約150克。
晚餐
主食:米飯兩小碗,或雞蛋掛麵1碗(幹麵條約150克)。
副食:清燉牛腩柿子,炒西芹或炒菜花,蒸雞蛋羹或其他湯類(如吃粥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配)。餐後水果,香蕉、蘋果、梨均可(原則是能增加維生素,幫助消化)。
從本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物、維生素等在內的營養物質,以滿足合成代謝的需要。
在攝取蛋白質時,應注意動物性蛋白與植物蛋白混合食用,這樣能使兩者中的氨基酸相互補充,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每日的脂肪攝取量不得超過總能量的30%,攝取過量會導致肥胖。由於妊娠期攝取的蛋白質較多,所以肉類中含有的動物性脂肪也就自然增多了,因此,妊娠時應該使用植物油,每日標準的用量為2~3匙。
孕婦要適量攝入維生素A
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維生素A有促進胎兒生長發育的作用,並能增強母體抵抗感染的能力。如果維生素A供應不足,可引起胚胎發育不良,嚴重不足時,可導致嬰兒骨骼和其他器官畸形,甚至流產。但過多的維生素A卻能妨害正常胎兒的骨骼發育。
鑒於以上原因,我國營養學會推薦孕婦維生素A的供給量標準與非孕婦一致,皆為微克當量視黃醇,即3300國際單位。
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肝髒、乳類、蛋黃、紅黃色蔬菜、水果及綠葉蔬菜。綠葉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1毫克的胡蘿卜素相當於5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
另外,要注意的是孕早期孕婦不可補充過多的維生素A,因為胎兒吸收維生素A過多有致畸危險,故孕初期孕婦不宜多吃豬肝和魚肝油。
孕婦忌缺乏B族維生素
維生素B1缺乏的孕婦除易患腳氣病外,還有更明顯的表現——疲勞、乏力、小腿酸痛、心動過速,其不利於胎兒生長發育。孕婦由於代謝水平提高,對熱量要求增加,隨之維生素B1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故孕婦宜注意補充維生素B1。
婦女妊娠期維生素B2不足或缺乏,可引起或促發孕早期妊娠嘔吐及早產兒發生率增加,導致嬰兒體重不足甚至死亡。
妊娠期婦女由於雌激素增加,色氨酸代謝增加,維生素B6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孕婦如果在孕期5個月時缺乏維生素B6,這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的發育,導致智力低下。
妊娠期維生素B12供給不足,孕婦易患巨幼紅細胞貧血,新生兒也可患貧血,其對優生不利。
維生素B1的食物來源豐富,穀類、豆類、酵母、瘦肉、花生、幹果、酸果、動物髒器、綠葉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中含得都較多。孕婦維生素B2每日攝入量不應少於0.2~0.8毫克。牛奶、奶酪、大豆、蛋、有色蔬菜和肝髒中,維生素B2含量較豐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肉、魚、蟹、雞蛋、牛奶、花生仁、核桃、黃豆、胡蘿卜、香蕉、柿椒、甘薯、全麥粉等;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蝦、雞肉、雞蛋、牛奶、豆腐等。
孕婦要適量攝入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連接骨骼、結締組織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素,能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能增強人們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
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C,可引起壞血病,並有毛細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牙齦腫脹流血或潰爛等症狀。
懷孕期間,胎兒必須從母體中獲取大量維生素C來維持自身的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生長發育、造血係統的健全和機體抵抗力等,以至於母體血漿中維生素C含量逐漸降低,至分娩時僅為孕早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