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領導致電,雜交水稻畝產千斤(2 / 2)

再以十年論戰的方式,讓他們不得不把有限的工業能力投入到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上。

如此一來,他們徹底被我們拖垮,隻得乖乖認輸服軟。

後世每一個享受國家發展帶來福利的人,都應該感謝先輩的付出,不僅僅是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還有數億堅韌不拔的普通百姓。

如果有好的經濟條件,也許四合院不會那麼多事,就像後世,大家都忙著去賺錢,改善自己的生活,很多人連對麵的鄰居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

人與人之間,也少了許多人情味。

安全生產其實也不用過多的提及,這個時代的工人一些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

當然吃飯的時候,大家免不了還是要議論一二。

很快大家就明白過來,這個時候強調安全,是昨天有個民工摔傷了。

這件事情對廠裏工人的影響就是每天上班前,小組長們都會強調一番安全生產,平日裏也會更加注意。

一個星期後,紅星機械廠研製出全國首個三軸聯動機床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出來。

機床精度等同一個四級鉗工,生產效率提升3倍,填補國內相關空白。

這三條每一條都是值得很多人驚歎不已的事情,當然對於趙勝利報紙沒有多做描述,重點自然是幾十年磨一劍的孫正紅。

他本身甚至被評為勞模參加今年的五一表彰。

各電子研究所、廠家也得到了數控機床電氣元器件的設計圖紙,以及工藝,機床廠拿到了機床的圖紙。

這讓之前號稱十八羅漢的機床廠都很鬱悶,你一個機械廠不老老實實的生產機械,天天想著研發機床。

這不是顯得我們這些人很無能麼?

當然這種抱怨隻是暫時的,畢竟這種機床隻是其中一種類型,有了相關的電子元器件,其他類型的機床他們可以設計製造出來。

用不了多長時間,一些單位就會用上這種新型機床,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效果,可是時間一長,大家都會知道這種機床帶來的巨大好處。

“這水稻的長勢越來越好了啊,再有半個月就能收割了吧?”

趙勝利站在大棚裏看著沉甸甸的稻穗,向袁老師問道。

“半個月應該就可以了,根據以往的經驗,畝產大概能達到1000斤,當然我們用的肥料也不少。”

“若是不用肥料,在南方的水田正常畝產能達到700多斤。”

袁老師興奮的點了點頭。

“趙主任您是北方人可能不清楚,現在南方不施肥水稻正常畝產也就是三四百斤。”

袁老師的助理開口說道。

“那這個雜交水稻還有沒有潛力可以挖?”

1000斤,聽起來不少,不過後世雜交水稻單季畝產都能達到六七百公斤。

“潛力當然是有的,不過得繼續尋找野生水稻雜交育種。”

袁教授點了點頭說道。

“過幾天我請老人家來看看水稻,到時候你們就可以回南方去了。”

“那裏才是真正能發揮你們價值的地方,你們早一日將雜交水稻推廣開來,咱們國家百姓就早一天能完全吃飽飯。”

趙勝利笑著對袁老師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