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師,你搞得這個水稻,預估畝產能達到多少啊?”
這天老首長的一些戰友來看他,得知了雜交水稻的情況,便都跑來大棚參觀。
一下子見到這麼多外人,袁老師還有些緊張,不過聊起雜交水稻,他說話也順暢了許多。
“當然畝產1000斤,是我們試驗田的預估產量,我們還需要更大規模的試驗田,最好是百畝以上。”
最後袁老師開口說道。
“試驗田產量也不低了,雖然你們搞出了大棚,可說到底這裏並不適合種植水稻,若是真像你說的施加少量的肥料,畝產能達到700多斤,這也是一個極大的突破。”
“經過幾年的推廣,咱們的水稻產量能提升一半,以後就不會有人挨餓了。”
老首長笑嗬嗬的說道。
“這種培育方式能不能推廣到其他的作物,比如小麥、玉米上麵?”
一個體型消瘦,不過看起來十分精神的戰友問道。
“我這些年主要研究的是水稻,至於其他的作物,暫時不太清楚,不過我想經過連年種植篩選,培育出高產作物不是問題。”
“當然,再好的種子,也需要肥料,若是我國的農田都能用上化學肥料,就算不培育優良的品種,現在的產量提升一半以上,也不是問題。”
袁老師這個回答某種程度上屬於是答非所問。
“你就不要瞎操心了,玉米種子的培育我們農業部門一直在進行,效果還不錯。”
農業部門的主管,在一旁開口說道。
“是嘛,那真是太好了,糧食問題是關乎我們國家的大問題,在相關領域,還是要給予更大的支持。”
“隻有解決了糧食問題,我們的工業才有發展的保障,現在有了雜交水稻,新的玉米品種,再加上機械廠搞出來的數控機床,咱們國家以後發展會越來越好。”
那位戰友聞言笑著點了點頭。
“不說這些了,什麼時候水稻收割,我們都來看看,當場見證一下畝產到底有多少!”
一個急性子的戰友開口問道。
“按照現在的情況,再有十來天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
袁老師開口說道。
“那就十天後,到時候咱們再來看看,嘿嘿畝產千斤,有這麼多糧食,咱們心裏就不慌了。”
十天之後,這些戰友如約而至。一個個饒有興致的拿著鐮刀,開始收割水稻,很快割完一份試驗田,現場過秤。
“根據脫殼率和曬幹消耗的水分,這一分試驗田產量能達到115斤。”
農業部門的主管來到老首長這些戰友麵前,將測算的結果告訴了他們。
“115斤,了不起啊 ,記得小時候家裏的農村一畝地也不過是收個四百多斤。”
抽著煙的老領導聞言笑了笑,出身農民家庭的他,對於這方麵的事情十分了解。
“沒想到你這個小鬼,主意倒是不少,居然能在京城搞出這麼一個東西來。”
一位戰友笑嗬嗬的看著趙勝利,他還記得這個人,幾年前就立過功,這一年多,更是做出了不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