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曾祥芹:《文章閱讀與文學閱讀的同和異》,《語文教學通訊》,2000年第6期。
30曾祥芹:《中國現代文章寫作學的曆史發展》(序).《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31曾祥芹:《寫作學和文章學、閱讀學的分工與合作》,《克山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
32湯建民:《類比源、類比泉和類比知識單元》,《科學學研究》,2003年第5期,第467-469頁。
33湯建民,徐炎章:《從數學中去探尋創造學理論的可能性及方法》,《科學學研究》,2005年第5期。
34湯建民:《論學術研究中的模仿與獨創》,《科學學研究》,2005年增刊。
35湯建民:《如何將數學作為類比源》,《科學學研究》,2007年待發表。
36湯建民,徐炎章:《學術論文中的互文性及思考》,《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第9期。
37湯建民:《企業規模擴張:從“現實購並”轉向“虛擬購並”》,《浙江經濟》,2001年第1期。
38湯建民:《目標知識、內化知識和閱讀的知識遷移機製》,《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2期。
39李常慶,孟昭晉,王餘光:《開卷有益——閱讀史與閱讀文化座談會紀要》,《圖書情報工作》,2001年第1期。
40甘其勳:《閱讀中的創造能力培養》,《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41周劍:《接受理論“閱讀次級”說》,《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42葉誌明:《如何閱讀學術論文、聆聽學術報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11期。
43祝兆炬:《閱讀教育學的學術風範——評王鬆泉先生的〈閱讀教育學〉》,《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44馬正平:《非構思寫作學宣言——後現代主義寫作學觀念、原理與方法》,《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3期。
45龔秀勇:《論文本學方法》,《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46李玉平:《“影響”研究與“互文性”之比較》,《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47王龍:《閱讀史研究探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1期。
48成立:《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49成立:《讀者研究與閱讀類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50王餘光:《關於閱讀史研究的幾個問題》,《圖書情報知識》,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