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一領春衫踏歌來 夕陽滿樓紅袖招(3 / 3)

此番柳七試著往秦淮河上走走,殊不料眾姬對柳七二字仰慕已久,柳七之來真如雪中送炭,給名花異草下了場及時雨,使她們更加名揚。

柳詞貼近生活,易為廣大百姓接受,更為青年男女喜愛,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柳七為詞方可流行於世。他亦流連曲坊,自詡知音,為樂工歌妓創調填詞,從中不斷吸收養分積累經驗,遂日新月異達到登峰造極的化境。別家五陵豪客聽妓者一曲需付纏頭聲價,他卻是構欄中人爭相邀至的貴客,與一些名角結為紅粉知己,成為馳騁紅場的名手,氤氳隊裏的班頭,過著歌迷酒醉,瀟灑自在的生活。樂工借柳七傳其新製樂曲,妓者籍柳七增其纏頭聲價,柳七也憑她們遠揚才名,真可謂相得益彰霞水相映。

一時間柳陌花衢歌姬舞女,凡是吟詠歐唱,莫不以柳七之詞為美,他亦輕車熟駕,於杯前燭下隨意遣詞,移宮換羽,高下在心,比在崇安故裏已不可相提並論。

轉眼秋盡,一日,張子河欲歸故裏,往柳七宿處辭別,店主人言彼已遷往光國坊了。子河信守儒道,眉頭微皺,尋到光國坊。

看門者仍是胖瘦二人,見他是生客,伸手向子河討門銀二兩,子河頭一回進教坊:“小生乃柳七兄弟,叫張子河,煩二位通稟。”二人相對一望,趕緊放子河進去:“得罪!得罪!”

子河穿過門樓,院前花木叢萃,一幢高樓聳立,走入樓內正廳,樂工跑來請他簽名,丫頭端茶,子河道明來意,一盞茶功夫,柳七大笑著從身後隔屏轉來:“子河今日閑了,何肯踏入這風景別地?”捉手牽子河登上樓頂一處雅閣。

子河向窗外遙望,見光國坊飛橋格道林樓叢立,約有千畝地麵,不由感歎:“當初杜牧作《阿房宮賦》,三變亦欲作《光國坊賦》乎?三變迷此風月之地,似欲做風流主人。”

柳七知他調侃於己,呐然道:“劉樂官請我做這光國坊一千三百餘人音樂總教頭。”

子河冷笑一聲:“三變已入迷途,子曰:‘男女飲食,人之大欲存焉。’子曰:‘不見可欲’,可以清心,三變玩物喪誌矣。”

柳七嗬嗬一樂:“便做千載風流主人又如何?儒道不過一個‘仁’字,子曰:‘歌舞者,仁之和也。’”

子河垂眉輕歎:“爾之才華足以飾非,我有何言?諺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詞本是爾所懷之璧,爾用之不當,如今竟成了罪根禍源,使愚兄長太息。”

柳七默然不語,忽有一官妓奔來拍門:“柳官人,姐妹們喚你呢!”子河不願久留胭脂地,道明來意匆匆告別。

光國坊前年有位舞妓秋娘被薦往汴京皇家教坊“秦青坊”教舞,數日前歸來。今日姐妹們聚鬧,柳七中途被子河喚去。送走子河,趕到一個大廳,一行官妓和金陵豪客雜然相坐,燦娘招呼:“柳相公,快來坐,正說你呢。”柳七一落座便問:‘方才說到豐條院佳娘師師,後來又如何?”燦娘道:“誰教你離去,莫打岔,正說你呢!”

原來秋娘坐在正中向眾人說著京中典故,聽她言道:“左丞相晏殊家中聲舞可開一個小教坊,晏丞相亦喜填詞,常喚家妓唱其詞遣樂。官兒(宮人對皇帝的私下稱呼,此處為宋真宗)嚐往丞相府聽曲子,丞相一日問官兒:‘我詞何如柳詞?’官兒說:‘愛卿之詞隻可做於紙上,未如柳七之詞方便口舌……”秋娘揮手做個動作:“官兒便如我這般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唱了句:‘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柳詞)……”秋娘唱著故意“啪”弄倒一隻金杯:“誰知碰倒丞相酒杯,灑了丞相一身。”眾人大笑,一人道:“官兒已恁老,莫聽他胡扯。”另一人道:“亦是個多情皇帝。”又一人道:“大行皇上(駕崩的真宗)且不論他,新帝不知如何?(宋仁宗)”

秋娘續道:“非我瞎編亂造,皆出宮人之口。新皇上每於內庭小酌之後,往往呼侍者來案前點名要聽柳七詞曲,以至歌之再三而後快,久而久之,宮人私下竊呼之為‘點柳七’,一見皇上飲酒,便互相招呼:‘且自殷勤準備,官兒要點柳七了’……”

眾人皆聽秋娘說話,邊朝柳七望,見柳七突然回顧右壁,朝右壁牆板一笑,右隔壁有人彈箏。雨娘好奇:“柳相公何故做壁上笑?”柳七道:“隔壁彈箏人必是梅娘,方才聽其挑錯一弦,故笑。”桌尾的桃娘不信柳七技精若此,起身到右壁詢問。有頃,與梅娘同來,梅娘一見柳七便大笑:“三國儒將周瑜於宴間因樂人挑錯一弦而回顧,吳諺曰:‘曲有誤,周郎顧。’不想千載風流再現,今日則‘曲有誤,柳郎顧’矣。”雨娘詼諧柳七道:“周郎有猛士十萬,柳郎有嬌兵三千。”眾人大笑,直到點燈時方散盡。

柳七欲寢,有拍門聲,聽是海娘丫鬟:“相公?相公可曾睡臥,海姐姐喚汝。”原來是海娘偷約柳七。二人言語片刻,來到海娘居處。海娘笑道:“聞卿今日來了友人,可是張子河?”柳七答道:“彼喚我歸去。”“今日聞秋娘言語,卿英名響震,天下皆知有柳七,不知柳三變柳景莊為何物矣。”柳七戲道:“便是今宵汝眼中人。”海娘思起一事:“品題會上還需卿抬舉。”“我明日便寫十首品題詞,汝可任挑一首。”

北宋歌舞升平,京城汴都有一三年一度的品題大賽,是一些名流仕宦與各地名姬聚在一處,先由眾姬粉飾登場,再由各方名士評讚其腰身技藝。品題會需評出大小七十二個魁首,鼓魁、歌魁、舞魁等等不一而足。柳七乃詞名泰鬥,得其品題,仿佛伯樂一顧,立即身價百倍,眾姬多以與柳七相交為榮,亦期得其品題,海娘今夜正是打通關節。

彈指間柳七戀居金陵一載,黃飛雲早已歸去,柳七臥花仰草樂不思蜀,柳員外從張子河處得知柳七金陵行跡,督書切責柳七。柳七不得已在眾姬眼淚聲中別歸故裏。其日,柳七於送行人中贈唱離別之詞,歌曰——

如夢令

郊外綠蔭千裏,掩映紅裙十隊。

惜別語方長,車馬催人速去。

偷淚,偷淚,那得分身應你。

彼時金陵眾姬相送柳七十裏,知其此去必如白鶴不複返。綠蔭千裏,十隊紅裙,離歌陣陣,淚落紅綃,其情景可想見。若使柳七有佛家千萬化身,方可一一相別。他隻得獨自傷心,抱愧於各姬,說一聲道:哪得分身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