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引子
雨霖鈴(北宋*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暢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0世紀80年代初,剛剛闖入大陸的流行音樂的音符使1200萬平方公裏的血液沸騰起來,在封閉與荒漠中生活的人們乍一接觸新鮮事物,於是爆發出熱烈的激情。僅僅在十餘年後的今天,人們對街頭的音樂早已司空見慣無動於衷了,如譚詠麟、齊秦、費翔、童安格之流的歌星在歌壇上輪班走馬相換,隻有他們的歌迷仍然懷念著他們的風采,當初的盛況宛在眼前。
大約1000年前,一個風流才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衝破數千年封建禮教的束縛,勇敢地唱出人們的心聲,唱出那一時代的流行音樂,在當時真有一種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使那時的人民竭斯底裏地瘋狂起來。今日任何一位歌星比起他在當時社會的影響,簡直似一葉比於森林,一石比於巨山。偉哉,斯人!
柳永(公元984?——1053?)初名柳三變,字景莊,後因病改為柳永,字耆卿。宋仁宗曾曰:“讓他填詞去”,故而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官終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
柳永、杜牧、溫庭筠並是浪跡歌樓的三大風流人物,柳永、蘇軾、辛棄疾俱為構成宋朝詞文學之殿的三根巨柱,與蘇軾齊名,史稱“南柳北蘇”。宋徽宗朝賜予高麗(朝鮮)的六十餘首詞中,僅十五首沒有佚名,柳永一人占其八首。柳詞風格被時人稱為“柳氏家法”“屯田蹊徑”而成獨立的門派。他是第一位對詞學進行絕對是徹底的大膽變革的偉大詞人,時人稱其詞為“新樂府”(流行歌)。
“天下詠之”“沾概後人”“傾倒一世”“兒女多知柳七名”……這是後人對柳詞的評價。古人筆記載,金主完顏亮正因為聽人唱柳詞中“三秋桂子,十裏荷花”之句,欣然思慕江南景色而起投鞭渡江之誌。然而有這樣巨大影響的一個偉大詞人,宋史竟無正傳,在稗官野史中卻深受推崇。由於他的詞和行為不符孔孟思想,故而一方麵他深受廣大百姓的歡迎與愛戴,一方麵又受盡封建禮教的“衛道者”們的嗬責而在官場失意潦倒。他曾因寫《鶴衝天》《罪蓬萊》兩首詞作得罪宋仁宗兩次。一生僅當過幾任小官,卻是位“撫民清靜,安於無事,百姓愛之”的好官,逢範仲俺推行的“慶曆新政”時,方被稍稍起用。晚年曾任著作郎、太常博士、致仕屯田員外郎。《雨霖鈴》是一部兼帶傳記色彩的小說,敘述了柳永的一生主要事跡和人們對他的評價。他是如何“傾倒一世”的呢?請您聽我唱一支他的歌吧……
第一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
非是神仙點後通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國之初就鼓勵大臣們“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故而北宋時期百姓官僚爭逐酒食誇多鬥靡,絲竹歌舞蔚然成風,宰相晏殊家養藝妓,時稱“太平宰相”。這裏說的便是一位出生在武夷山一派水木清華之地的風流領袖、偉大詞人柳永。北宋王朝經過六十年的休養生息,太宗時出現了人壽年豐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福建省地處東南得天獨厚,武夷山有洞天之美,自古便是文人騷客萃聚之所,山下柳莊有一位名士柳員外,夫人胡氏接連生了兩個嬌子,都長的粉妝玉琢,取名為柳三複、柳三接,並延請縣中宿儒李田中作為琢玉西賓。柳三複柳三接與本書主人公柳永皆善屬文辭,名冠遐邇,時稱“柳氏三絕”。
公元984年孟春,一日清晨,柳員外正於鎮上一家茶樓聽歌閑聊,忽然噔噔噔一串腳步聲,家人王安出現立於梯頭左右顧盼,望見柳員外正輕拍桌案和著歌女歌聲,遂趨步上前躬身默立,柳員外呷口茶方問:“何事?”
王安一拱手:“回員外,夫人要生了。”
柳員外匆匆忙忙碎步趕回,夫人房外幾個丫鬟正竊竊私語,見主人回來皆垂首恭立。原來此胎寤生,家人們急若鍋蟻,柳員外在園中故作安閑踱了幾圈,剪手步入園中清池假山旁的一個竹庭中默坐。
半晌,一個丫鬟領來接生婆張媽,趕到員外前氣喘籲籲道:“夫人難產,胎兒或恐難保,望員外定奪……”
員外眯眼撚須不語,良久,方顫巍巍道:“業已兩個時辰,若再耽擱,隻恐夫人有危。”
柳員外無可奈何地輕歎一聲揮手道:“且去。”張媽不敢多言,轉身回去。
柳員外轉視王安:“請李先生攜棋來。”
有間,李先生攜棋款款而來,柳員外起身而待,李先生微微一笑:“員外有此雅興?”
柳員外笑而不答,他拾起一粒棋子心中默祝:“若此局棋盡而夫人猶未生,則留母不留子。”
又半個時辰,李先生從樹縫中張望,見柳夫人產房外跪著三個丫鬟,一人手中擎香,口似誦辭向空中不斷跽拜。柳員外視若罔聞,仿佛身外事與己無關,不由心生欽佩。彼時一局棋欲畢,忽聞產房幽幽嫋嫋一陣琴聲,眾人正在驚奇,一個丫鬟足下生風飛也而來奔呼:“生了生了,夫人生了個公子……”原來胡氏痛不欲生時,驀聞一曲瑤琴盈室作響,聲聲夾著芬芳從空傳來,陣痛立即消失,胡氏不知從何處得來神力,遂產下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