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七上八下”原則:團隊培養,是京東內部最重要的事情(3 / 3)

“我在京東上大學”項目的成功,使得京東又於2014年9月18日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動了新的培訓項目——“我在京東讀碩士”,來滿足更多京東員工的學曆深造需求。

報名參加“我在京東讀碩士”的京東員工,隻要通過每年十月份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就可以進入京東與北航經管學院、軟件學院聯合設立的“京東班”,進行為期兩年半的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京東班”根據電商行業的需求,定製了項目管理、物流工程、軟件管理與測試等專業的相關課程,並邀請業內專家組織相關專業的主題沙龍,來豐富學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完成學業的學員可以獲得在職研究生學位。為了更好地激勵員工的學習熱情,京東還推出了學費激勵政策,為家境貧困的員工提供助學金,為表現優異的員工提供獎學金。

這個項目一經推出就在京東內部大受歡迎。一位參加該項目的京東員工曾評價說:“目前,人才競爭的門檻越來越高,自己一直以來都有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想法,但苦於工作忙,精力不夠,難以實現。現在可以在自己的公司‘讀碩士’,之前的顧慮基本都可以打消,另外,工作內容完全可以與理論學習相結合,讓學習更容易,而且工作可以‘修學分’,並可以獲得獎金與補貼等返學費的激勵,特別讚!”

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為什麼京東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培訓大量的基層員工呢?要知道這些基層員工即使接受了技術培訓也未必能符合京東的要求,而且他們還可能因為自身能力提高而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公司。對此,劉強東的回答是,唯有培養人才,才能讓一家公司實現持續的成功。這就是京東持續獲得成功的奧秘。

京東Talk,18分鍾改變世界

TED大會創始人克裏斯·安德森曾說:“曾經,知識經濟中的人說,你要保護如黃金般的知識,這是你唯一的價值。但是,當全球都聯係在一起時,遊戲規則改變了,每個人都互相關聯,一切都會快速發展。當知識傳播出去後,會以最快速度到達全球各地,得到反饋,得以傳播,而它的潛在價值是無形的。”

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TED是一個致力於傳播創意的私有非營利組織,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TED誕生於1984年,其發起人是理查德·索·烏曼和哈裏·馬克思,從1990年開始於每年3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利舉辦一次TED國際會議,邀請世界上的思想領袖與實幹家來分享他們最熱衷從事的事業。

2001年,媒體大亨克裏斯·安德森買下了TED,創立了種子基金會(The Sapling Foundation),並運營TED大會,將TED演講者的領域從原先的技術、娛樂、設計三個領域擴展到了各行各業,邀請了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探險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宗教領袖、慈善家等諸多專業人士,致力於將TED打造成一個超越會議性質的世界品牌。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英國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美國建築大師弗蘭克·蓋裏、美國創作歌手保羅·西蒙、維珍品牌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國際設計大師菲利普·斯達克以及U2樂隊主唱博諾·沃克斯都曾經擔任過演講嘉賓。TED大會的觀眾也多是企業的CEO、科學家、創造者、慈善家等,是和演講嘉賓一樣優秀的各行業的精英人才。

從2006年起,TED演講的視頻被上傳到網上,更多的人因此享受到了這一場場“超級大腦SPA”。

TED大會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就是它從2005年開始設立的每年一次的TED大獎,每次有三個獲獎名額。每一位TED大獎的獲得者不僅能獲得十萬美金的獎金,還能夠在TED會議上公開闡述自己的TED願望,並獲得TED組織者的大力支持,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讓知識傳播出去,得到反饋,才真正實現了知識的價值。在TED大會的啟發下,京東以“認知·創新·變革”為指導精神,鼓勵原創知識分享,跨部門交流,以及創建學習型組織,搭建出一個讓優秀人才直接展示自己分享智慧的舞台——京東Talk,線下交流分享,線上傳播知識。通過京東Talk,京東員工可以圍繞領域、行業、京東業務的知識和經驗分享任何主題,與大家一起討論、學習。不過,這個舞台隻歡迎專業人士參與,拒絕京東的管理者參與。

登上京東Talk舞台的演講者,每個人有18分鍾的演講時間,麵對觀眾,腳下有兩個小屏幕,一個用來提示他的倒計時時間,一個用來播放他的演講PPT,這樣他就可以用一種表演的方式,去展示他的Know-How(技術訣竅)。

京東Talk可以是行業的專家,更多的是京東內部某一領域的專家,去展現他們業務上鮮活的知識。這種知識其實不需要開發,隻要他在做,他就可以展現。京東Talk第一次請了一個曾經研究無人機的博士程序員,他講了自己正在開發的一個叫作“虛擬試衣”的程序,在京東內部引發了大量關注和傳播,他也因此迅速成了公司的名人。

京東Talk還開設了一個名為“一帶四”的活動,模式有點像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和優酷的《圓桌派》,就是從京東外部請來一個業內的專家,然後在京東內部邀請三名分享人員,四個人針對某個主題進行一個大約半小時的分享。

為了更好地展現京東Talk,京東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類似多媒體製作和播放的平台——京東TV,鼓勵京東員工用手機拍下工作中的一些Know-How(技術訣竅),放到京東TV上,不僅能獲得大家的鼓勵,還能贏得一定的積分,最重要的是能讓公司很多的Know-How知識在內部快速流通。

比如,京東曾舉辦過一個配送員用手機拍Know-How的技能大賽,當時有一個配送員拍攝了兩段配送視頻:一個是錯誤配送的視頻,一個是正確配送的視頻。在錯誤配送的視頻裏,他因為追求速度,就把車子往小區樓下一放,趕著上樓去送貨了,結果送完貨回來發現車子裏的貨丟了。而在正確配送的視頻裏,他先選好了停車地點,下車後跟門衛打好招呼,然後鎖好車門,上樓去送貨,回來時自然是貨物完好無損。公司新配送員隻要一看這兩個視頻,就知道該如何配送了,就不需要公司進行額外的培訓了,這不僅能大大節省公司的培訓成本,還能幫助新員工快速成長,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京東Talk因為推動了京東內部資源的互動和分享,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鮮活的專業案例數據庫,在業內也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因此業內甚至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在京東Talk上分享過案例和話題的人,就別說你是專家。

通過京東Talk嚐到甜頭後,京東想要更快速地推動公司內部知識的傳遞和流通,於是又做了一個產品叫“專業脫口秀”。京東在內部找了個能言善道的“85後”員工,每月撥給他一定的課程開發費,讓他每周以脫口秀的形式推出一檔節目,圍繞京東的業務主線來介紹種種業務的趨勢和京東內部的變化。他可以自編自演,也可以找其他人幫忙,但必須確保欄目的趣味性——幾乎是幾十秒鍾就抖一個包袱,以此激起大家的興趣和關注。

通過一係列嚐試,京東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識別、獲取和利用企業內部成員的知識、技術訣竅和最佳實踐,確實有助於企業形成更大的競爭優勢。因此,京東嚐試搭建了一個燈籠模型的方式:

1.燈籠底座:是小的E—Learning,京東把它做成了每個崗位、每個層級必修課程的一個平台,囊括了所有崗位員工的考試。

2.中間(燈籠身):是京東內部的一個大的動態知識庫和共享平台,包括京東TV、京東論壇和京東各部門的知識庫。

3.燈籠帽:是對更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挖掘,往往是京東大學的專家或行業專家根據京東各個業務部門的需要,整理出來的與之相應的知識列表,並以此為基礎來開發員工培訓課程。可以說,通過這個積累了眾多員工工作技能和經驗的素材庫,京東的員工培訓課程才能夠變得更簡單、更快捷,並變成一個不斷搜集、挖掘和應用的循環過程。

“百裏夜行軍”,堅強意誌是練出來的

京東的培訓工作一開始並不順利,因為京東的HR發現員工對培訓往往存在三大疑問:

1.是不是一定要培養人?業務部門往往認為,培訓是人力資源或培訓部門的事。業務部門最關心的,是某個問題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能不能快速解決。

2.是不是一定要開發課程?電商行業總在變化,現在很多知識和案例,等你開發完就已經過時了,還有必要開發嗎?

3.是不是一定要上課培訓?在高速發展的電商行業,時間已經成為稀缺資源,有沒有哪種方式可以不上課還能解決問題,而且能讓學習變得簡單、快樂?

可見,如何讓員工心甘情願地主動學習,是所有企業都麵臨的一個大問題。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京東也選擇用互聯網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互聯網思維主要就是三點:

1.痛點。你是否察覺到了用戶的痛點,尤其是那些極其微小的痛點?

2.尖叫點。你是否設計出了能夠引發用戶尖叫的產品?

3.引爆點。這麼好的產品是否能夠獲得大量用戶的喜愛,並快速傳播開來?

比如,京東在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就發現管理人員最大的痛點就是沒有時間上課。既然發現了痛點,就要去解決它,於是京東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培訓方法能夠既不占用管理人員太多的時間,又能切實提高管理人員的領導力水平呢?

經過大量的調研後,京東找到了尖叫點——“以考代培”,與其給管理人員上課,不如讓管理人員考試。

在找到尖叫點之後,就要考慮如何引爆了。京東認為,要想讓管理人員能夠接受考試這種虐人的學習形式,首先要鍛煉他們的堅強意誌。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所謂意誌力,它既不是筋肉的一種,也不是心靈上的一種獨立的能力,而隻是我們用來達到生活目的一個工具而已。就像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說的那樣:“所謂意誌力,就是控製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伊斯也曾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誌力通常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這種精神生活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麵麵。”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不是我們的才智,而是我們的意誌力。

能夠做到“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人,就是意誌堅定的人。比起那些意誌薄弱的人——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愛好、興趣、計劃、決定容易改變的人,他們自然能獲取更多更大的成功。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可以實現願望、獲取成功的能力,但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磨煉自己的意誌,借助堅強的意誌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京東在領導力培訓中一再強調,管理者就是磨煉出來的,管理者要想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須要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和修煉。為了鍛煉管理人員的堅強意誌,京東專門推出了一個培訓項目——“百裏夜行軍”,項目參加者從晚上11點徒步走到早上6點。

“百裏夜行軍”的目的,在於通過極限徒步行走的方式,激發學員的工作豪情,提升內在能量,因此它不是簡單的苦行之旅,而是一次享受挑戰的過程。行走途中,學員們組成團隊,結伴而行,旅途中可能會遭遇寒冷、饑餓、身體酸痛、扭傷、抽筋、體力不支等情況,隻有依靠堅強的意誌力,才能克服這些困難,最終抵達終點。行走過程中,有人會脫下自己的衣服給隊友穿,有人會把僅有的食物和水讓給別人,有人會不顧自身的苦痛去攙扶受傷的隊友一路到終點。可以說,“百裏夜行軍”是在模擬人生經曆和創業的艱辛曆程,讓參與者在活動中進行思考,與自己對話,反思事業的成敗和人生抉擇,悟出生命的真諦,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

因此,京東的很多管理人員在參加完“百裏夜行軍”這個項目後,都表示收獲很大,不但幫助自己鍛煉出了堅強的意誌,還明白了在工作中堅持、堅定前行的意義。有的學員還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走的是路,磨的是心,靠的是團隊,為的是夢想。”

確實,京東的許多管理人員雖然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超強的行動力,但因為自身的能量被一些觀念、習慣所限製,難以釋放,因此往往缺乏大格局和決策的能力,在麵對電商行業的新變化時,難免會束手束腳,錯失良機。而通過“百裏夜行軍”這樣的項目,就能幫助京東的管理人員重新認識能量、目標、團隊、決策、行動、方法等概念,突破原有框架,激發自身能量,在實現個人人生理想的同時,也促成了企業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