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大仇得報(3)(2 / 3)

逛了一圈,史彌遠了解了一點民情,心裏很不好受。這些年我做事這麼多,手段有時是殘酷點,有時也是為了自己,但最終是為了誰啊?還不是為了大宋江山,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為什麼大家都不明白我的苦心呢?唉,做一個好人,難呐。史彌遠想來想去,心靈深受創傷,感到很累。

但他回家還沒喘口氣,皇帝就派人來請他進宮議事。從皇宮回來,史彌遠才清楚地看到了那個海報的威力。皇上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啊?”史彌遠說:“我也是剛聽說,那都是瞎說,我的墳墓早就修好了,就在東錢湖大慈山。請皇上明察。”皇上說:“丞相在哪修墓都沒問題,但要注意影響。既然不是那麼回事,我也能向大臣們、列祖列宗交代了。”史彌遠說:“皇上英明,知道老臣的赤膽忠心。”史彌遠就回來了。

從此,史彌遠再也沒提阿育王寺的事,一心一意在東錢湖大慈山造他的墓地。

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在大權獨攬二十六年後,權臣史彌遠病死。大臣死了一定要評價他的一生,給個諡號。理宗的大臣們討論來討論去,給了他一個“忠獻”的諡號。這是好還是不好呢?表麵上看,每個字都是頂呱呱。但我們想想,秦檜的諡號也是“忠獻”,就會感覺到文人的詭計與刻薄。在受理宗重用的道學家們看來,史彌遠就是一個跟秦檜一樣的人。

阿龍辭典 一門三宰相

史彌遠的家族在南宋是著名的政治家族,祖孫三代都出了宰相。父親史浩,中進士時已虛歲四十,家裏窮得當當響,1163年當上宰相後,官聲不錯,為嶽飛平反就是他的提議。史彌遠少年得意,到他爸中進士的年齡時,他都快當上宰相了;從1209年起,他獨相擅權二十多年,大哥地位無人可撼,中間還曾下手廢了一個太子、立了一個皇帝;“功勞”之一,則是為秦檜平反,與他爸對著幹。史彌遠的侄子史嵩之,1240年拜相,這位是個主戰派加實幹家。

阿龍看熱鬧

好不好,看療效

打蛇要打七寸,對付惡人,不能按常理出牌,史彌遠再強大,也總有能治得了他的招數。造謠生事這種有些不入流的招數,一般士大夫想不出來,造謠如果沒造到點子上,也不會有效果。二十多年來,史彌遠在朝中為所欲為,反對者一點辦法也沒有;相比之下,小小一招,不費成本,就阻止了這次強拆事件,讓人不能不歎服小和尚的計謀高明。

8、 蒙古滅金

三峰山之戰後,金軍精銳喪失殆盡,金國政權搖搖欲墜。1232年3月,蒙古軍攻克洛陽,進逼汴京,金哀宗張皇逃往蔡州。第二年10月,蒙古軍追到蔡州,包圍該城。

蔡州城四麵被圍,炮聲不斷,金朝廷一日數驚,很有草木皆兵之勢,而且糧食也越來越少。金哀宗完顏守緒突然想到南宋有糧,於是派使節到南宋要糧。使節依然保持金人的驕傲,南宋政府覺得這很可笑。使節立即放下驕傲,傷心地說:“蒙古消滅了四十個國家,便輪到西夏。西夏一滅,又輪到我們金國。我國一旦滅亡,一定會輪到宋朝。唇亡齒寒,乃是自然之理。南宋如能與我聯合,你好我也好。”南宋政府提醒金使,別胡思亂想,你們現在隻剩下蔡州那個彈丸之地,我就是給你一個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神仙,也不能改變現狀。你們這是報應,想當年,把我們北宋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們現在要報仇。

金哀宗得到南宋的答複後,先罵大宋無知,然後罵自己的祖先沒有遠見。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金哀宗下了一道命令,願意出城的饑民和老弱可以出城,士兵不要阻攔。不願意出城的饑民,發放一批船,讓他們自己去城外河邊去撈些水草之類的充饑吧。

1233年11月的一天,金哀宗聽到外麵放了幾炮。有人過來報告說:“宋人和蒙古人在會師。宋人帶來了糧食,他們在聯歡。”一邊在聯歡,一邊有人餓死,金哀宗即使是神仙,內心也不免失落。

到了12月,宋軍和蒙古軍加緊了攻勢,一天進攻好幾次,金兵誓死抵抗,但蒙古軍還是從北麵突破了外城,宋人和蒙古人從這個缺口大批湧入,開始四麵圍攻裏城。炮每天轟隆隆響,金哀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心情更加黯淡。

“我們金人剛興起時,是多麼有力量,滅大遼,打大宋,如摧枯拉朽一般,呼啦啦,從北到南,席卷了半個天下。可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弱了呢?太祖太宗時那種橫刀立馬、縱橫馳騁的精神哪去了呢?現在被人趕得到處跑,遠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躲到這陌生的潮濕炎熱的南方來。何時是個盡頭呢?為什麼會成了這樣呢?”金哀宗每天胡亂地想著,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