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亂世強梁(1 / 1)

隋唐相繼而立,中原王朝始終保持著對越南的控製力,然而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的爆發,藩鎮製度的泛濫,唐廷的勢力大為減弱,對安南地區的控製力大為減小。梅叔鸞、馮興、楊清等相繼反唐,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卻給當時風雨飄搖的唐朝埋下了分裂的隱患。

唐朝末年,藩鎮林立,軍閥相繼皆不由天子,至於邊陲更是混亂。當時,越南北部歸屬於靜海節度使,節度使獨孤損因被貶到此,後來又被流放海南島,還未出發,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在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將崔遠與獨孤損等三十餘人殺害,投屍於黃河,史稱白馬之禍。

靜海軍一時出現權力真空,出生於安南鴻州的富豪世家的曲承裕因“寬和愛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當地人支持,自稱靜海節度使、同平章事,以治理安南。

當時,唐朝政權被朱溫控製,南中國又分裂為數個藩鎮,與靜海軍最近的是南漢政權(當時為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曲承裕及其子曲承顥采取“事大政策”,向朱溫以及後來的後梁稱臣,並與南漢保持良好關係。

曲承顥當政時,采中國製度,將轄境劃分為“路”、“府”、“州”、“甲”、“社”,整頓了賦稅及徭役,隨著實力強大,逐漸有吞並之誌。恰在此時,南漢劉?稱帝,遣子曲承美為“歡好使”至廣州,實際上是“以覘虛實”。

917年,曲承美繼位,向後梁進獻方物,遣使求節鉞,後梁應允。對此,南漢頗為不滿,在招降不成後,遣將李守鄘、梁克貞攻交趾,擒曲承美等。曲承美至南海,劉?登義鳳樓受俘,謂承美曰:‘公常以我為偽廷,今反麵縛,何也?’承美頓首伏罪,乃赦之。南漢攻破曲氏後,派梁克貞留守交趾。

曲氏舊將楊廷藝一向不服南漢,暗地裏準備造反,此時,一個叫李進的南漢官員向向劉?告發“楊廷藝養假子三千人,圖恢複”。聽聞消息後,楊廷藝先發製人,攻破李進所在的大羅城,李進逃歸,適值南漢派遣程寶率兵趕來,包圍楊廷藝,楊廷藝出戰,擊殺程寶。楊廷藝取得軍事勝利後,便自稱節度使,領州事。一戰而勝的楊廷藝並沒有繼續進攻南漢,相反,他臣服南漢,接受為交州節度使,在他看來,自己力量遠不及南漢,聰明的他懂的見好就收。

占領交趾後,楊廷藝將女兒嫁給當地人吳權,自己則開始享起福來。這樣的安逸舉動自然難以在亂世圖存,牙將矯公羨看不慣這種行為,將其弑殺,自為節度使。領兵在外的楊廷藝女婿聽說自己老丈人被殺,連忙帶著自己的妻弟,也就是楊廷藝的兒子楊三哥跑去複仇。

矯公羨頭大無腦,闖下如此大禍後,隻好向南漢求救,劉?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然後領兵進攻吳權。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吳權這邊,他先攻破古螺城,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裏,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

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麵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

擊敗南漢後,吳權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是為交趾獨立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