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生活細節決定人生福禍(7)(3 / 3)

對以下幾類人群而言,睡眠習慣、睡眠方式對自身的健康尤其重要。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最好采用右側臥位;睡覺時,可以適當墊高下肢,使其稍高於心髒水平位置,這樣有利於微循環的改善;早起後和晚睡前應適量飲水。

2.更年期婦女

部分人會出現心悸失眠、頭暈耳鳴、煩躁易怒等症狀。建議不宜過早服用安眠藥,而應注意均衡營養、適當休息。在睡眠時,最好采取右側臥,四肢放在舒適的位置,這樣全身的肌肉也能得到放鬆。

3.肥胖者

多數人喜歡在睡眠中采取仰臥睡姿。其實,仰臥不利於全身放鬆,當腹腔內壓力較高時,會使人產生受到壓迫的感覺。尤其是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人,因為仰臥時,舌根後墜,容易造成呼吸堵塞。這類人在睡眠時應該注意抬高上半身,采用側臥位。

4.頸椎病患者

睡覺時應該拿掉枕頭平臥,或把枕頭放在頸下,不要讓頸部懸空。另外,不要突然劇烈地翻身。

5.有腦卒中後遺症者

有肢體偏癱的患者應該遵醫囑,根據自身情況采用特殊臥姿,保證患肢的血液循環和功能恢複,才能有助於肢體的康複。

6.醉酒、勞累後熟睡的人和糖尿病患者

對於這些人來說,睡覺時長時間采用一個姿勢會壓迫肢體,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的損傷。

小細節 好人生

早晨起床後發現脖子僵硬疼痛,不能轉動,這多半是由於睡覺姿勢不對造成的。

太軟的枕頭和床墊會造成頸背部肌肉持續緊張,刺激神經而產生疼痛,治療的關鍵在於肌肉的徹底放鬆。

急救方案有:

1.淋浴5分鍾,要使熱水直接落在頸部和背部,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

2.將下巴頂在前胸,堅持一會兒,然後頭向後仰,眼向上看,再堅持一會兒,頭再向前伸,最後向兩邊輕輕轉動脖子數次,這套動作對輕微的落枕很有效。

健康人不宜睡懶覺

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睡眠充足,有益於髒器的發育及身心健康。然而經常賴床遲起(指超過10小時),非但不會增添精神,反而會造成以下幾種“並發症”。

1.肥胖

貪睡又攝入多量的肉食和甜食,加上不愛運動,能量的儲備大於消耗,以脂肪的形式堆積於皮下,增加了心髒負擔和患病的機會。

2.破壞生物鍾效應

如果平時生活較有規律,逢節假日卻睡懶覺,就會擾亂體內生物鍾使激素水平出現異常波動,容易造成節假日後夜間睡不著,白天心緒不寧,疲倦,打哈欠等。

3.影響胃腸道消化功能

一般來說,晨7時左右胃腸按照機體的“饑餓”信息開始活動起來,準備接納和消化新的食物,可是賴床者因為舒適睡意湮沒了食欲,不願起床進餐。長此以往,胃腸經常發生饑餓性蠕動,容易發生胃炎等病症。

4.肌張力低下

早晨時肌肉和骨關節通常變得較為鬆緩。如果醒後立即起床活動,一方麵可使肌組織張力增高,以適應日間的活動。另一方麵,通過活動,肌肉的血液供應增加,將夜間堆積在肌肉中的代謝物排出。這樣有利於肌肉纖維增粗、變韌。隻顧賴床的人,因肌組織錯過了活動良機,動與靜不平衡,起床後時常會感到腿軟、腰骶不適、肢體無力,動作反應遲緩。

5.對呼吸道的“毒害”

臥室的空氣在早晨最汙濁,含有大量細菌、黴變和發酵顆粒、二氧化碳、水汽和灰塵等物。那些閉窗貪睡的人因此經常會有感冒、咳嗽、咽喉癢及頭昏腦漲等,記憶力和聽力也可能會下降。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和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陸曉飛、趙廣娜、王非庶、張保文、杜莉萍、許慶元、王巧、楊婧、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楊英、李良婷、上官紫微、楊豔麗、於海英、宋桂花、姚小維、金望久、劉紅強、付誌宏、黃克瓊、胡以貴、張乃奎、毛定娟、齊豔傑、李偉軍、魏清素、陳誌華、何瑞欣、葉光森、王豔坤、徐娜、付欣欣、王豔、楊巍、黃亞男、曹博、冉雲、陳小嬋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編輯這樣一本書也是一種享受。我們希望把他們創造的精神財富傳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