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像有一種讚成平等社會主義或讚成其結構允許有較大收入平等的所有社會主義的純經濟論點。那些經濟學家,起碼那些把需求的滿足看作可測定數量和認為不同人們的滿足程度能夠比較和合計而沒有感到內疚的經濟學家,有權利堅持說,有了一定量消費品流的積存,一般來說隻要平均分配就會有最大的滿足產生。跟商業經濟製度有同等效率的平等主義經濟製度將在較高福利水平上運行。甚至效率略低的平等主義製度也能夠這樣做。大部分現代理論家舍棄這個論點,他們提出的原因是,因為滿足是不能測定數量的,所以不同人們的滿足程度的比較和合計是無意義的。我們沒必要走這麼遠。隻需指出平等主義的論點非常容易受我們對壟斷主義實際做法的分析所提出結論的反對就可以了:問題不在於怎樣分析一定的數量而不顧收入分配的原則。在允許無限製不平等的商業社會裏的工資收入或許要比平等社會主義的平均收入高得多。隻要對這點不作合理的肯定,即不肯定社會主義生產機器現在或過去或在比較時能夠期望它至少有接近商業經濟機器的效率,有關分配的論點依然是非結論性的——事實有待證明——就算我們選擇接受它也是一樣的 。一旦生產效率問題能夠解決,在大多數情況下分配論點都是多餘的了;除非這個論點全部建立在道德理想之上,它僅在似是而非的事例中占優勢。
(3)之所以相同的生產效率水平能夠跟不同的福利水平聯在一起還有另一個原因。大部分社會主義者認為:相同數量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國民收入比資本主義社會的國民收入可以辦更多事情,因為前者可以更節約地使用它。節約措施的采取是因為出於以下事實,即某種類型的社會按照其組織特性或許把一大部分資源分配作某種目的,而另一些類型社會也依據其組織特性對這個目的漠不關心甚至反對。譬如,和平主義的社會主義節約軍費,無神論的社會主義節約教會費用,這兩種社會可能因此建立更多醫院。事情確實如此。不過由於它涉及不同的估價問題,我們不能有信心把不同估價通常歸結於社會主義(盡管能夠歸結於很多個別社會主義者),這點跟我們在這裏討論的無關。
除了柏拉圖式的社會主義之外,基本上任何社會主義社會都肯定會實行另一種類型的節約措施,即從消滅“無所事事的富人”這樣的有閑階級來實行節約。因為從社會主義立場看,不理會屬於這個集團中個人需求的滿足和估價這批人的文化功能為零是非常正確的。
第三節社會主義藍圖優越的原因
這樣,我們對優越或低劣判斷的標準包括比其表麵上看來更多的理由。不過,假如我支持這個標準,那麼我上麵所說社會主義藍圖優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對前文觀點分析細讀的讀者或許感到奇怪,尋常提出以支持社會主義政權反對資本主義政權的大部分論點,一旦正確地敘述後者以迅速進步的速度為經濟創造的條件時,我們所見的就站不住腳了。這些論點中有一些,經仔細檢查,甚至還對資本主義有利。很多認為是病理的現象看起來像是生理現象——在創造性毀滅過程中執行重要的職能。很多浪費帶有補償,有時完全或部分地讓推論失去作用。社會上不合理的資源配置,並沒有常人所說的那樣頻繁和嚴重,另外,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缺點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一樣可能發生。過剩的生產能力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也是部分地不可避免的,不過它總是有能夠解釋的地方,完全可以反駁人們的批評。甚至沒辦法糾正的缺點最終隻是成就中的附帶事情,成就之大完全能夠抵消很多過錯。
關於我們問題的答案能夠從前文中推理而得。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答案的正確性或許還有懷疑,一旦資本主義永遠地鬆垮下來,這答案就成為決定性的,無論是按照經濟機製內在的原因還是根據經濟機製以外的理由來看都是這樣的。
在一些情況下,資本主義行業處於價格和產量在理論上不確定的環境中。在賣方壟斷市場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盡管不是頻繁出現。在社會主義經濟中,除沒有實際重要性的有限事例外每一件事都是不平常地被事先決定的。但就算存在理論上可決定狀態時,資本主義經濟要做到所有的事事先決定也比社會主義經濟困難得多,付出的代價也大得多。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沒有窮盡的運動和反運動是必然的,決策也必然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這就讓行動遲緩拖宕,而在社會主義經濟中,那樣的決策和行動是不存在的,那樣的不確定性也不存在。這個判斷不僅適用於“壟斷”資本主義,而且更適用於——盡管有別的理由——競爭性資本主義,這在豬產量的周期中就看得很清楚,多多少少完全競爭性行業在大蕭條時期或在它們自己盛衰起伏過程中也表明這一點。
不過這一點所含的意義比剛一見到時想到的要多。按照給定數據觀點看來是合理或理想的生產問題的確定解決辦法,以及所有能縮短、暢通和保護通向取得解決辦法的道路的全部措施,必定能節省人力和物資,並且降低獲得一定成果的成本。除非這樣節省下來的資源被全部浪費,否則必然提高我們所說的效率。
上麵概述的對資本主義製度的一些綜合的控訴在這個論證下獲得適當的辯護理由。以過剩生產能力為例。說社會主義中過剩生產能力根本不存在是不正確的。中央局堅持要充分利用一條從無人煙地區通過的新鐵路是非常錯誤的。說過剩生產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代表損失也是不對的。不過有些類型的過剩的確帶來損失,而為進行經濟戰而保留的後備生產能力社會主義經理部門是可以避免這種損失的主要例子。無論這個特殊例子的重要性有多大(盡管我不認為重要性非常大),它告訴人們我已經宣布過的一個論點:有些東西在資本主義發展條件下是(或可能是)非常合理甚至必要的,因此按資本主義秩序的觀點來看,它們完全不構成缺點;它們也不構成相對於競爭資本主義的“壟斷”資本主義的弱點,隻要它們(作為條件)與壟斷資本主義的成就有關係,而這些成就是競爭性資本主義達不到的。不過就算是這樣,可是跟社會主義藍圖相對照,它們仍然構成弱點。
這點對造成商業周期機製的大多數現象來說十分正確。資本主義企業不缺乏調節器,有些調節器在社會主義生產部的實際行動中很可能會再次見到。不過進度計劃,特別是各種行業中新風險投資的及時係統協調和有秩序分配,對於防止資金有時過度充塞其他一些時候蕭條不足所起的效用,比所有利率的自動的或操縱的變化和信貸供應所起到的效用有著無法相比的優越性。實際上,這些措施會消除周期性上升和下降的成因,而在資本主義製度中,它隻能對起落的程度起緩和作用。對於廢棄過時設備的過程,這在資本主義中特別是在競爭性資本主義中代表著暫時的癱瘓和損失,也就是失去部分機能,而在社會主義中,“廢棄過時設備”僅僅是預先編製一份全麵計劃,讓一般人知道,要把過時工廠或設備件中沒有過時的部件改作他用而已。具體地說:以棉紡織業為中心的一場危機,在資本主義製度裏或許會讓住宅建設停工;在社會主義製度裏這場危機也會發生,此時一紙通知立刻讓棉織品生產進行大幅度削減,盡管這種情形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並且這種危機不是停止住宅建設而是加快住宅建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