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1 / 2)

《從馬克思到凱恩斯的十大經濟學家》reference_book_ids\":[69063994768359454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經濟發展理論》reference_book_ids\":[6907226481269672967,726707738796202706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經濟發展理論》reference_book_ids\":[6907226481269672967,726707738796202706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本書為熊彼特的著作合集,包括《經濟發展理論》《從馬克思到凱恩斯的十大經濟學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三部經典學術名著。熊彼特被譽為“創新經濟學之父”,他的經濟思想對於現代創新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係統研讀熊彼特的重要著作,更有助於我們理解其治學思路與理論價值。也正是基於研究與教學的目的,我們翻譯出版了本書,供讀者參考之用。譯本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並附加了大量譯注,便於讀者閱讀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時代所限,作者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讀者在閱讀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書中的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者序

21世紀屬於熊彼特——淺談熊彼特創新經濟學

熊彼特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還是少數幾個名字被後世用以命名一個學派(新熊彼特主義經濟學派)的偉大經濟學家。熊彼特出生於1883年,順便說一下,另一位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同年出生,而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則在這一年逝世。

在熊彼特的人生經曆中,他一方麵繼承了近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大師龐巴維克、瓦爾拉、馬歇爾等人的理論,其學說在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占有重要席位;另一方麵熊彼特又與早期社會黨人有過密切的關係,這讓他的學說和主張帶有較為濃重的社會主義色彩。而熊彼特自己也認可這一說法,他在一篇文章中說,自己曾“花了40年對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行大量的思考、觀察和研究”。那麼,他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呢?熊彼特以創新理論為基礎,將經濟學和社會學結合起來,研究社會製度形態問題,提出了資本主義不會永遠存在下去,社會主義行得通,資本主義可以自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即“社會主義社會將不可避免地從同樣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土崩瓦解中出現”。

《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熊彼特用創新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生、發展和滅亡。他認為,創新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係,創新包括新財富的創造、新生產方法的采用、新市場的開辟、新資源的開發和新產業組織的形成。而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創新,而經濟發展就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實現新組合。創新通過擴散,刺激大規模投資,引起高漲,隻要投資機會消失,經濟轉入衰退,從而創新產生資本主義生產的經濟周期。經濟進步會讓資本主義自動進入社會主義。他的學說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在當前受到了更多學者的重視。“創造性破壞”的技術革新所導致的貧富差距無法通過凱恩斯主義的政策縮小。貧富差距使得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不斷加劇。結果每一次衰退,都需要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以填補總需求缺口。而這非但不能消除資本主義這一內在的不穩定性,反而將加速這一進程。技術創新是資本主義的發展之源。企業家精神驅動著技術創新,不斷淘汰舊有的生產模式,並由此帶來經濟增長的周期性波動。然而,資本主義的發展終將引發社會對企業家精神的排斥,從而導致資本主義最終的崩潰和社會主義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