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抹不去的戰爭陰影(2)(2 / 3)

燒毀武器的儀式更是大快人心,在總統的帶領下,幾位領導人手持火把,一起將火把扔進一個專門砌好的大池子裏,裏麵放著澆了汽油的收繳武器。大火立刻熊熊燃起,這把火在向人們宣告,戰爭徹底結束了!

據說,美國的CNN報道了這一場麵,CCTV-4也轉播了這一消息。可是沒有人知道,我是唯一親眼目睹這一壯觀場麵的中國人。

四、戰後的村裏小學

停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政府在盡快恢複人民的正常生活的同時,立即恢複了被迫停課已久的學校。

聽說般烏拉村(Kpanguma)有個伊斯蘭小學剛剛恢複上課,並且這是周邊幾個村莊唯一的一所小學,於是,我和摩西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在叢林裏穿過好幾個村子,趕到那個小學。

村裏的瑞包伯(R·berb)酋長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喜悅。聽說我想去學校看看,他興奮地對我說:“太好了,大家都會歡迎你,學校很重要,孩子們要是有了文化,就不會再受窮了,什麼時候能過上像你們中國人那樣的日子就好了。”

村裏的小學設在村外不遠處的一片空地上,1992年10月12日成立以來一直被稱為伊斯蘭小學。當時有94名學生和4個老師,蓋了5間教室。不幸的是,1997年11月17日,戰爭的炮彈無情地落在了學校的教室裏,學校被毀滅了,學生們不得不隨著他們的父母躲進灌木叢林裏。

當我們遠遠地看到空地上的學校時,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想盡快看到學生們讀書的情景。可是離學校不到10米遠了,仍然聽不見裏麵有一絲的動靜。我覺得納悶,走進教室才發現,裏麵空無一人。

“學校沒開課?”我問酋長。

“今天是星期五,是我們伊斯蘭的假日。”

這酋長怎麼不早說,讓我白白興奮一場。

學校的設施非常簡陋,5個班共用3間教室,全是木質結構,草頂的房子,每間教室都是半截的殘牆,而兩頭圍上了玉米稈。教室裏所有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用長樹條釘成的,桌椅的腿都埋在地下。很難想象,在這種凹凸不平的桌子上怎麼寫字。

看見我一個勁兒地皺眉頭,酋長笑著對摩西說了一大堆話。我讓摩西給我翻譯,他說:“酋長說你一定沒見過這種學校,所以很不開心。其實到了雨季才是最糟糕的,這種房子根本抵擋不住暴雨,有時學生們隻好淋著小雨上課,等雨過天情後,各班都上體育課,為的是在外麵把淋濕的衣服晾幹。”

記得我在萊索托塔巴姆山村也有個學校,雖說那裏的條件也很簡陋,但至少教室裏有比這像樣的桌子和凳子,房子也是用石頭砌成的,而且還有一間單獨的教師辦公室。看來貧窮也有級差。

兩天後我們再次來到這個學校。我竟感到十分震驚。我一直以為剛剛經受了殘酷戰爭的孩子們,一定是形枯體瘦、麵容呆滯、眼大無神。然而,站立在我眼前的卻是一排排極陽光的學生,他們個個挺著小胸脯,高唱著塞拉利昂國歌,之後,大踏步地走進教室,而且在我的鏡頭前,沒人害羞,更沒人躲閃,昂首挺胸、充滿自信。

一二班的學生在一個教室上課,學生的年齡在6至10歲。其他兩個教室,三四班合用一間,高年級的五班與老師合用一間。

學生們上課很熱鬧,特別是看到我的到來連回答問題的聲音都提高了好幾分貝。教室裏的半截牆也有好處,陽光可以直射教室,使得光線充足,空氣清新。一間教室裏的兩個班的學生背對著背,中間用玉米稈隔了一堵透著縫的“牆”,學生們扯著嗓子爭相朗讀課文,洪亮的聲音一個班淹沒另一班,像開賽詩會。我站在其中拍攝照片,不一會兒頭就被震懵了,隻覺得頭皮發緊,腦袋裏“嗡嗡”響。